周拥军:抓好“三年巩固” 建好“森林城市”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4-15 09:49 信息来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辖7县1市,113个乡镇(街道),1815个村(社区),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4.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5%。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率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区。

湘西州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国家林草局及省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全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巩固工作,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全州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202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725.1亿元,财政收入133.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853元、11242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神秘湘西,梦里边城”已成为养眼、养肺、养心之地,宜居、宜游、宜业、宜养之城。湘西州全域建设森林城市,取得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双丰收”,开创了深度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全域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典范。

一、推进全域保护修复,生态屏障得到有效巩固

湘西州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打好“青山绿水”修复保护“攻坚战”。

(一)狠抓生态修复提质。大力实施长防林、退耕还林还湿、石漠化综合治理和裸露山地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乔、灌、藤、草”体系绿化,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260多万亩,绿化矿山和裸露山地14.5万亩,组织全民义务植树900多万株。全州林木覆盖率稳定在70.24%以上、林地面积稳定在1740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017.2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达到1349万亩,湿地保有量达到2.63万公顷。全州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996亿元。绿色生态成为湘西最靓丽的名片和最厚重的底色。

(二)大力建设生态廊道。以“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乡村精品旅游线、四大核心景区、两条风光带和州内公路、铁路、河流、水系为重点,大力建设生态廊道,点面结合打造生态景观。累计完成千里生态走廊建设4.46万亩,播撒各类花种3.5万斤;完成道路绿化提质改造1551公里,新增水岸绿化23.43公里、提质改造1429公里,全州通道绿化率达到91.3%以上,水岸绿化率达到86.45%以上,张花高速等4条高速和国道获评“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桑龙公路等2条县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公路”。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凤凰长潭岗生态走廊、永顺青坪国家油桐种质资源库千亩桐花等成为湘西最美森林景观的“缩影”。

(三)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出台了《酉水河保护条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生态保护法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3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60个、各类林场达667个,总面积达583万亩,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品牌达19个,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湘西地质公园用不到3年时间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40个世界地质公园,创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的“湘西速度”。大力推进生态问题整治和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完成森林督查问题整改490个、查处违法案件103起、销号环保问题163个,退养野生动物养殖主体466户。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建立林业生态灾害监测点180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多年控制在2‰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没有发生重大林业灾害事故。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中华秋沙鸭、桃花水母、红点齿蟾、脆蛇蜥、蓝嘴鸥等濒危物种相继在湘西境内发现。

二、推进“美丽湘西”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湘西州坚持将建设“美丽湘西”作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具体实践,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一)推进城区绿化提质。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主题,以州府吉首和8个县、区建成区及出入口为重点,持续巩固城市绿化建设成果。对“创森”前期新建的6处公园进行了优化完善,提升了服务能力。完成街道绿化提质改造57公里,建设城市小微绿地100余处,全州城区财政投资公园、绿地全部免费开放。创建州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小区)175个,创建省级森林(园林)城市、县城各1个。州府吉首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吉首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87%,城区树冠覆盖率达到26.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46平方米,城市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5天以上,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二)建设美丽生态村庄。大力开展“五边”造林和“美丽乡村”、“森林乡村”、“森林人家”等创建行动,完成村庄绿化造林14.5万亩,挂牌保护古树名木4.32万株,关停采砂采石场55家,累计减伐林木259.11万立方米。全州村寨绿化率达到36.59%。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建成森林乡村100个、森林人家10000户。龙山县靛房镇、保靖县吕洞山镇、泸溪县浦市镇、永顺塔卧镇入选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花垣县十八洞村等18个乡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州另有1364个村被省林业局认定为“湖南省森林乡村”。

(三)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专门出台《关于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先后建成了峒河湿地文化走廊、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和凤凰熊猫园等一批生态文化工程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完善了城区公园、休闲绿地生态文明标识和标牌,全州1567个建制村实现“生态文明”村规民约全覆盖,构建了多元化生态文化体系。依托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广泛开展“99个幸福家庭义务植树”等系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高标准承办了湖南省退耕还林20周年新闻发布会。我州与革命圣地延安一道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北延安、南湘西”两个绿色发展典范城市,永顺县司城村等四个乡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湘西州生态建设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保护意识已深深融入各族群众心中。

三、推进生态惠民利民,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借助生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着力探索“生态补偿增收、绿色产业富民、生态旅游脱贫”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路径。

(一)实施生态扶贫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20.2万亩,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天然林禁伐管护面积分别达到716.1万亩、384.44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8元。“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13.02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6.05亿元、国家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2.41亿元,近160万各族群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绿色福利”;2020年完成生态护林员选聘8993人。全州生态扶贫带动脱贫4.5万人,成功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目标。

(二)大力发展农林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实施农林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45”计划,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发展柑橘、猕猴桃、茶叶、烟叶、油茶、中药材等8大农业特色产业,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椪柑基地和百合基地,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460万亩、产值近300亿元,带动50万人脱贫。涌现出了花垣十八洞村、保靖黄金村、吉首隘口村等一批产业脱贫典型;培育打造了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湘西柑橘、湘西猕猴桃等一批“叫得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古村古镇和革命老区等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采摘、观光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了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奇观等数十个精品景观景点和花垣十八洞、龙山惹巴拉等20多个知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仅乡村游景点就累计带动脱贫9.4万人。2020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53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89亿元。湘西已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蜚声海内外,“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四、坚持高位谋划推进,全民共建共享工作格局不断巩固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委、州政府组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建设千里生态走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经济建设和重大民生事项同规划、同部署、同督导、同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坚持全域规划。先后编制了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行动总体规划》及《“五彩森林”暨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全州1.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全域小康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着力构建以州府吉首为中心,以8个县、区建成区和旅游景区为重点,辐射全州113个乡镇街道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财政兜底、部门整合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和投入机制,及“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专抓、部门牵头、全民参与的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周拥军:抓好“三年巩固” 建好“森林城市”

1646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