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栎(Castanopsis glauca)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7-23 11:22
信息来源:
青冈栎栽培技术
1 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
青冈栎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 是壳斗科 ( Fagaceae ) 青冈属 ( Cyclobalanopsis ) 树种。常绿乔木,高达 20m ,胸径可达 lm ,树冠扁广椭圆形,树皮暗灰色或淡褐色。 小枝无毛,芽鳞多数,排列紧密。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 6~14cm ,宽 2~6cm ,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尖锯齿,下面微灰白色,被平伏毛,侧脉 8~12 对。雌花单生,或 2~4 个簇生。壳斗盘状,包坚果 1/3 左右。壳斗上鳞片排列成环状,环边全缘,坚果卵状圆柱形,直径约 lcm 左右。 4~5 月开花, 10 月果熟。
分布于秦岭以南至华南,西达西藏。日本、印度也有分布。湖南省分布海拔 800m 以下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青冈栎常与杉木、枫香、毛竹、钩栗、秃瓣杜英、闽楠、冬青、木荷等混生成林。
青冈栎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也可作为防火、防风林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用材树种。由于青冈栎耐贫瘠,喜钙质土壤,因此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良好。青冈栎的木材坚硬,韧度高,干缩较大,耐腐蚀,可做家具、地板等,目前市场青冈栎原木价格在 1 200~1800 元 /m3 ,青冈栎实木地板价格在 5000 元 /m3 左右,是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的用材树种,种子淀粉含量可达 60%~70% , 可食,树皮还可提取栲胶,因此是非常好的多用途树种,经济价值大,市场前景广泛。由于青冈栎根系发达、侧枝多、生物量大等特点,青冈栎在我国南方地区还广泛用作薪炭材、水保树种,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效益。
青冈栎适应性较强,酸性至碱性基岩均可生长,在石灰岩山地,可形成单优群落,天然更新力强,生长中速。青冈栎比较耐寒,耐受极端低温 -10 ℃ ,且耐荫和耐瘠薄,深根性,直根系,耐干燥,萌芽力强,可萌芽更新。
2 苗木培育
2.1 采种母树选择
由于青冈栎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因此在选择采种母树时要选择生长迅速、材质好、树体高大通直、抗逆性强的 20~30 年生的健壮母树。
2.2 采种和种子处理
青冈栎 9 ~ 10 月份种子逐步开始成熟,入冬后种子即可完全成熟,种皮由青转褐色时即可采集。种子采集时可捡拾自然脱落的种子,也可以用竹竿轻打结实树枝使种子脱落。种子采集后用水选的方法,去除空粒、坏粒或不成熟的种子,水选后放在室内阴凉处晾干,避免暴晒造成种子脱水或种壳开裂。
青冈栎种子含水量高,且富含淀粉,失水过多会造成种子发芽力降低。种子晾干表面水分后,宜立即湿沙贮藏,贮藏地点可以在室内、地窖或露天埋藏,但注意通风,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的霉变。
2.3 青冈栎场圃育苗技术
青冈栎一般采用实生苗培育技术,在春初或随采随播的方法进行。
苗圃选择在土壤疏松、深厚的稻田,可以选择平缓山坡下部土壤疏松、深厚的地段,土壤耙细耙平,冬播或秋播均可,以沟状条播为宜,行距 15cm , 沟播时 40 粒 /m ,播种后覆土或覆盖细河沙 2cm , 再覆盖一层稻草保湿。翌年入春后开始出苗,出苗三分之一时即可揭除稻草,注意遮阴和喷水,防止幼苗遭受日灼失水,幼苗出齐后适当间苗,保留 140 株 /m2 。幼苗初期生长较慢,以主根生长为主, 8~10 月份高生长迅速,且须根发育较快, 11 月开始形成冬芽,高生长逐渐停止。
2.4 青冈栎容器育苗技术
青冈栎的容器育苗,先准备营养土 [ 泥炭:珍珠岩:稻壳 ( 1.7:1:1) 或泥炭:锯屑: 稻壳 ( 1.7:1 :1)] ,将配好的营养土粉碎后过筛,装入直径 12cm 的容器钵。播种时每盆播 1 粒,也可催芽后播种,播种时先打洞 2 ~3 cm 再播种,播种后放在 60% 的遮阳网下,适度喷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到 9 月后可以去除遮阴网。
幼苗施肥能明显提高苗木生长速度,最佳施肥配比为 [N(99.5mg) +K2O(100mg) +P2O5(40mg)] / 株或 [N(0.626mg) +K2O(0.629mg) +P2O5(0.252mg)]/cm3 , 施缓释肥时肥料用量可以减半,也可以喷施叶面肥,将肥料稀释成 1% ~5% 的浓度喷施, 喷施时间一般为下午,每 15d 喷施一次,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在施肥的情况下,青冈栎幼苗第一年可长到 30cm , 地径 0.5~1cm 。
3 造林选择
青冈栎幼林较耐阴,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苛刻,在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石灰岩、红色粘土类及河湖冲积物发育的红壤、山地红壤、潮土上生长良好,土质以沙土、沙壤土、轻壤土最佳,土壤适宜 pH 值为 5~6 ,但避免选择过于贫瘠的山脊、山顶造林,以免造成生长不良,影响造林效果。青冈栎对坡向和坡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在土层和腐殖质层厚度 在中等以上的中坡、下坡、谷地和平地生长良好。
4 整地
造林前,要进行林地的清理,特别是针对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先将林地内的树枝、落叶、杂草、灌木等进行清理,并集中粉碎或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焚烧,在清理的过程中注意对原有幼树和幼苗的保护;对于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恢复或更新的林分,只需要对 栽植树周围进行杂草、杂灌的清理,以及及时清除影响其生长的林木或粗大的侧枝。
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的冬季或造林前 1 月进行整地,其中以冬季整地效果较好。
整地的方式根据造林地特点选择,穴垦整地是低山、丘陵及平原广泛采用的方式,具有省工,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有效保护造林地中留下来的部分灌木和幼树等。穴规格 50cm × 50cm × 40cm 。在缓坡地可选择带垦,带宽 1.2 ~ 1.5m , 深 20cm , 带面穴规格 40cm × 40cm × 40cm , 带面内切外垫呈反坡梯田状。挖穴时,如土壤板结、石砾多,穴规格可适当增加,并要捡尽穴中的石砾、树根等杂物。
基肥:每穴施基肥复合肥 0. 25kg 、磷肥 0.5kg , 农家肥 1.5~2kg , 或微生物肥料 2.5~3.5kg 。
5 栽植
选择 Ⅰ、Ⅱ 级苗,侧根发达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之前可以适当的切断主根,促进侧根的发育。起苗之前要用水灌根,防治起苗时土壤干燥造成根系损伤。
由于青冈栎 2 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越冬芽开始萌发,因此,造林季节要适当提前,从每年的 11 月底到翌年 2 月初最为适宜,雨水节气之后造林的成活率明显降低。
由于青冈栎幼苗初期生长缓慢,顶芽优势不明显,适当密植不仅能抑制侧枝生长,减少与主干的竞争,同时也能降低幼苗灼伤死亡率,青冈栎纯林的造林初始密度一般控制在 70 ~ 100 株 /667m2(2m × 3m 或 3m × 3m) 。
造林方法一般多采用实生苗造林,造林前应进行修剪枝叶,减去 2/3 以上的枝叶和过长的根系,并剪掉离地面 30 cm 以下的侧枝。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随起苗随栽植,根部蘸泥浆或用 GGR 蘸根,深栽踏实,并烧水即可。第二种方法为直播造林,在土壤疏松的山地,每穴播 5 粒种子,覆土 3~5cm ,冬播时覆土适当厚些。青冈栎造林方式也可以采用截干造林,对于粗壮的苗木可以采取截干造林方式,截干部位离苗根部 10cm 为宜,截干造林苗木萌条健壮,生长快,抗逆性强,但幼弱苗木不可采用截干造林方式。
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要尽量做到随起苗、随分级、随修剪、蘸浆、随包装运输、随造林,尽量减少苗木失水。栽植时严格采用 “ 三覆二踩一提苗 ” 的方法,如果是容器苗造林,应撕开容器袋,确保容器内的基质不散,且覆土紧实。
6 幼林抚育
青冈栎生长较快,因此应加大抚育的强度,在栽植的前 5 年,每年进行抚育,头 3 年每年松土除草 2 次,分别在 5 月和 9 月份各一次,第 4 、 5 年每年一次,在 9 月份进行。
青冈栎萌生能力强且一年多次抽梢,容易形成多个顶梢,影响主干的生长,对于以用材为主的林分,要在造林的头几年注意抹芽和去除次顶梢的工作,确保主梢的生长,促进青冈栎主干生长。抹芽时将树干高 2/3 处以下的芽全部抹除。青冈栎自然整枝能力差,幼林郁闭 后要适当修剪侧枝,修枝主要减去青冈栎发达的侧枝,改善林内透光环境,促进主干生长。修枝应及早进行,否则伤口不易愈合,影响干材质量,在侧枝基径 1~2 cm 时修枝的愈合效果最佳,修枝强度以修去树高 2/3 以下的枝条最好,修枝的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由于青冈栎生长较快,幼林抚育应注意施肥,一般造林的头 5 年,每年于春季展叶前每株穴施复合肥 0.25~0.5kg 。
7 抚育间伐
幼林郁闭后林木出现分化时开始间伐,经营目的不同,间伐年龄和次数也不相同,间伐一般在造林 10 年以后进行,按照留优去劣、留稀去密的原则,同时去除弯曲木、病腐木等。对于培育大径材,一般间伐后的密度在 50 ~ 70 株 /667m2 。
8 主伐更新
为培育大径材,青冈栎的主伐期一般为 25~30 年,采伐方式一般用皆伐或择伐的方式。
9 病虫害防治
青冈栎人工林主要病害是青冈霉病,发病部位为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散圆形黑色斑点,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林内抚育管理和改善林内卫生状况,较严重时可喷洒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主要虫害为蛀干害虫,吉丁虫,其幼虫蛀入基干韧皮部,啃食韧皮部后钻入木质部危害木材,严重时造成植株枯死,可用烟熏或虫眼插毒签毒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10 技术咨询专家
何友军:博士,研究员级高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副主任,联系电话: 13607447031 , 0731 -84414680 , E - mail hyjhyj@ 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