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村庄的笑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6-08 00:00
信息来源:
初夏的一天,笔者随桂东摄影协会和林业部门的人到增口乡金兰村的铁山生态采风。
车子沿着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山路朝着铁山驶去,这条乡村公路,给我的印象是纤细,蜿蜒,崎岖。过了鸟岭脚路段后,惊叹的是车窗外,满山满坡的厚朴,一株,一株粗壮、挺拔,叶铺天盖地,枝叶间的厚朴花儿舒展,有的花白如玉,有的呈鲜红色。
受村庄中的美景诱惑,大家在上铁山似鸟兽般四处渐渐散去。
漫步村庄,巧遇了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村庄砍伐和运送厚朴。一担担,一捆捆的厚朴树皮,由村民或挑,或背,或用摩托车载来,在一幢农屋门前的土坪里过磅。
这些务工的山民,有的来自金兰村铁山组、鸟岭脚组,还有的是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村民,他们早出晚归,来这里打工步行一个小时,骑摩托车大约20分钟,一天的收入,男劳力上百元,女的六七十元,最多的还可以达到140元呢!
满身是汗水,脸上写满笑意的村民说:“搭帮李本春,农村里的人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李本春何许人,凭什么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我在村庄进行了一番采访。
&nbs ; 李本春,1951年出生,增口乡金兰村铁山组人。
铁山地名的来历,传说跟山岗上发现铁矿有关,只不过开采的结果品味低,于是,停止了开采。而今,因了这满山满坡的厚朴,又有人喊“厚朴村”。
金兰村,过去很穷,全村800多口人,全靠老祖宗留下的那丁点土地,耕种水稻,养几头生猪,养几只鸡鸭生活。铁山就更穷,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仍然没有电,没有电视,电话,照明靠煤油灯,松枝,蜡烛。小孩上学没有书包,书及学习用具靠一个塑料袋来盛装,多数人家交不清学费。一年当中,多数时候,大人小孩打赤脚。
1982年的一天,增口乡里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在分组讨论上,没有读过书的李本春提出了一个改变村庄贫困的建议---在金兰村的山山岭岭种植厚朴,干一二十年,种上一万亩,以后,每年就可砍1000亩,可获利60万,这完全可以改变村穷民困的状况。可是,种种的原因,没有人采纳。当然,也就没有去实施。
尽管没有实施,但李本春还是想种植厚朴。
铁山组分上铁山和下铁山。挨近鸟岭脚组的地方叫“下铁山”,山顶上喊“上铁山”。
上铁山,过去是荒地。去那,有20余公里,得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大集体时,乡里在那里办牛场,后来,又种天麻、茯苓、玄参、人参等中药材。遗憾的是一茬人来了,一茬人走了,又换了一拨人,还是走了,反反复复七八次,乡里不但没有收到经济效益,每年还倒赔了几千元进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乡里对那山高路远的“瘌痢头”一筹莫展,而对厚朴情有独钟的李本春却总想承包一块山地,1987年冬,双方一拍即合。过年前夕,李本春把一个家搬到了那里,关牛的破烂房子成了“新家”。他开始了种植厚朴的人生。
而在此时,村民不理解,有人冷嘲热讽挖苦他,也有人说风凉话,说他想出风头。李本春天生性格犟,认准的事儿,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
此后,他早出晚归,炼山,挖土,整土,种植厚朴。生活相当艰苦,要购买的生活用品,得走5公里,小孩子上学要行走7.5公里。山中又没照明用电,更没有电视可看,来深山的村民又少,过着寂寞的生活。
李本春种植厚朴的诚心既感动了林业部门的领导,又引起了林业部门的重视。
1992年,县林业局付给增口乡30万元承包费,承包铁山2000亩山地30年,李本春被聘请为林业部门的职工,为林业部门种植与管理厚朴。该年,林业部门提供苗子,李本春既自己造厚朴,又组织劳力造厚朴,每造100株厚朴得2.5元,次年又造了400亩,林业部门付给了5.8万元。几年的努力,荒山着上了厚朴绿装。
苗子种下去了,可烦人的事也来了。一是雇请人种植厚朴,劳务工资很难及时兑现,林业部门计划给的,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及时到位,村民吵吵闹闹要钱,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支付,后来还把家中的猪、牛和鸡鸭都抵给了人家。二是上铁山与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山岭相连,本村和邻村的不少村民,习惯把牛放在山上,一放就是几个月,这难免给厚朴造成损坏。为了管护好厚朴,他不得不打墩,编制篱笆,种植竹子来围界,有时不得不强行驱赶。这样,他得罪了不少的村民。
为了改变上铁山村庄交通闭塞的状况,及考虑厚朴出产后能运送出去。1993年,林业部门在铁山修路,李本春以每公里3万元和4万元的包干方式承包了通往上铁山公路,几年下来,他组织人员修路,一条长8公里(其中6公里4.5米宽,2公里6.5米宽)的公路终于修成。
就这样,李本春艰难而又辛勤地耕耘着,厚朴长势喜人,2002年,第一批厚朴树皮下了山,卖了24.6万元。
于是,金兰村庄沸腾了,村民纷纷在山上种植厚朴。如今,全村厚朴达一万亩。李本春除看管林业部门的厚朴,他个人名下有1000多亩,其中种植600多亩,承包别人的400亩,他的厚朴种到了江西遂川高坪镇白沙村。金兰村中,种植厚朴80亩以上的3户,40~50亩的7户,30亩的4户。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村民骆德林,也受影响,在李本春指导下,种植厚朴1000多亩。
因了厚朴,穷乡,穷山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增口乡用林业部门支付的30万元承包费,兴建了学校。铁山组16户人家,拥有摩托车21辆,汽车2辆。在县城购房子的有6户,在广东购买房子的2户。每户农家拥有电视,电话,手机。近年来,沙田,汝城,还有四川的妙龄女子也嫁到了往日的穷山沟来。
厚朴村庄---铁山,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银铃般的笑声在乡村山岭的上空荡漾。
车子沿着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山路朝着铁山驶去,这条乡村公路,给我的印象是纤细,蜿蜒,崎岖。过了鸟岭脚路段后,惊叹的是车窗外,满山满坡的厚朴,一株,一株粗壮、挺拔,叶铺天盖地,枝叶间的厚朴花儿舒展,有的花白如玉,有的呈鲜红色。
受村庄中的美景诱惑,大家在上铁山似鸟兽般四处渐渐散去。
漫步村庄,巧遇了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村庄砍伐和运送厚朴。一担担,一捆捆的厚朴树皮,由村民或挑,或背,或用摩托车载来,在一幢农屋门前的土坪里过磅。
这些务工的山民,有的来自金兰村铁山组、鸟岭脚组,还有的是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村民,他们早出晚归,来这里打工步行一个小时,骑摩托车大约20分钟,一天的收入,男劳力上百元,女的六七十元,最多的还可以达到140元呢!
满身是汗水,脸上写满笑意的村民说:“搭帮李本春,农村里的人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李本春何许人,凭什么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我在村庄进行了一番采访。
&nbs ; 李本春,1951年出生,增口乡金兰村铁山组人。
铁山地名的来历,传说跟山岗上发现铁矿有关,只不过开采的结果品味低,于是,停止了开采。而今,因了这满山满坡的厚朴,又有人喊“厚朴村”。
金兰村,过去很穷,全村800多口人,全靠老祖宗留下的那丁点土地,耕种水稻,养几头生猪,养几只鸡鸭生活。铁山就更穷,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仍然没有电,没有电视,电话,照明靠煤油灯,松枝,蜡烛。小孩上学没有书包,书及学习用具靠一个塑料袋来盛装,多数人家交不清学费。一年当中,多数时候,大人小孩打赤脚。
1982年的一天,增口乡里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在分组讨论上,没有读过书的李本春提出了一个改变村庄贫困的建议---在金兰村的山山岭岭种植厚朴,干一二十年,种上一万亩,以后,每年就可砍1000亩,可获利60万,这完全可以改变村穷民困的状况。可是,种种的原因,没有人采纳。当然,也就没有去实施。
尽管没有实施,但李本春还是想种植厚朴。
铁山组分上铁山和下铁山。挨近鸟岭脚组的地方叫“下铁山”,山顶上喊“上铁山”。
上铁山,过去是荒地。去那,有20余公里,得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大集体时,乡里在那里办牛场,后来,又种天麻、茯苓、玄参、人参等中药材。遗憾的是一茬人来了,一茬人走了,又换了一拨人,还是走了,反反复复七八次,乡里不但没有收到经济效益,每年还倒赔了几千元进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乡里对那山高路远的“瘌痢头”一筹莫展,而对厚朴情有独钟的李本春却总想承包一块山地,1987年冬,双方一拍即合。过年前夕,李本春把一个家搬到了那里,关牛的破烂房子成了“新家”。他开始了种植厚朴的人生。
而在此时,村民不理解,有人冷嘲热讽挖苦他,也有人说风凉话,说他想出风头。李本春天生性格犟,认准的事儿,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
此后,他早出晚归,炼山,挖土,整土,种植厚朴。生活相当艰苦,要购买的生活用品,得走5公里,小孩子上学要行走7.5公里。山中又没照明用电,更没有电视可看,来深山的村民又少,过着寂寞的生活。
李本春种植厚朴的诚心既感动了林业部门的领导,又引起了林业部门的重视。
1992年,县林业局付给增口乡30万元承包费,承包铁山2000亩山地30年,李本春被聘请为林业部门的职工,为林业部门种植与管理厚朴。该年,林业部门提供苗子,李本春既自己造厚朴,又组织劳力造厚朴,每造100株厚朴得2.5元,次年又造了400亩,林业部门付给了5.8万元。几年的努力,荒山着上了厚朴绿装。
苗子种下去了,可烦人的事也来了。一是雇请人种植厚朴,劳务工资很难及时兑现,林业部门计划给的,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及时到位,村民吵吵闹闹要钱,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支付,后来还把家中的猪、牛和鸡鸭都抵给了人家。二是上铁山与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山岭相连,本村和邻村的不少村民,习惯把牛放在山上,一放就是几个月,这难免给厚朴造成损坏。为了管护好厚朴,他不得不打墩,编制篱笆,种植竹子来围界,有时不得不强行驱赶。这样,他得罪了不少的村民。
为了改变上铁山村庄交通闭塞的状况,及考虑厚朴出产后能运送出去。1993年,林业部门在铁山修路,李本春以每公里3万元和4万元的包干方式承包了通往上铁山公路,几年下来,他组织人员修路,一条长8公里(其中6公里4.5米宽,2公里6.5米宽)的公路终于修成。
就这样,李本春艰难而又辛勤地耕耘着,厚朴长势喜人,2002年,第一批厚朴树皮下了山,卖了24.6万元。
于是,金兰村庄沸腾了,村民纷纷在山上种植厚朴。如今,全村厚朴达一万亩。李本春除看管林业部门的厚朴,他个人名下有1000多亩,其中种植600多亩,承包别人的400亩,他的厚朴种到了江西遂川高坪镇白沙村。金兰村中,种植厚朴80亩以上的3户,40~50亩的7户,30亩的4户。江西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村民骆德林,也受影响,在李本春指导下,种植厚朴1000多亩。
因了厚朴,穷乡,穷山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增口乡用林业部门支付的30万元承包费,兴建了学校。铁山组16户人家,拥有摩托车21辆,汽车2辆。在县城购房子的有6户,在广东购买房子的2户。每户农家拥有电视,电话,手机。近年来,沙田,汝城,还有四川的妙龄女子也嫁到了往日的穷山沟来。
厚朴村庄---铁山,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银铃般的笑声在乡村山岭的上空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