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闽楠数量倍增至近万株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11-21 09:36 信息来源:

(转载自央广网)

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的茫茫林海中,被誉为“皇木”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闽楠,历经二十余载精心守护,从昔日零星分布不足5000株到如今近万株连片生长,成为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修复的生动注脚。这片兼具“先天沃土”与“后天屏障”的秘境,正以郁郁葱葱的生态答卷,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

闽楠,属樟科楠属植物,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其材质致密、纹理美观,历史上多用于修筑宫殿与制作宫廷家具,享有“皇木”“金丝楠木”“软木之王”等诸多美誉,兼具极高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该树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中被评为“易危”等级。

近日,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历时三个月的野生闽楠群落系统性调查已经完成,全面摸清该群落的数量规模、分布状况与生态特征,为科学保护与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调查数据显示,该野生闽楠群落总面积达645亩,共有植株9504株,包括7485株幼树与2019株成树,整体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自然更新能力良好。群落中,树高超40米的有2株,胸径超40厘米的有112株。其中最大单株胸径达1.026米,胸围3.5米,树高38.7米,初步推测树龄已逾800年,堪称“楠木王”。

黄桑片区地处湘西南雪峰山脉与越城岭山脉交汇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海拔落差适中、土壤肥沃疏松、水源充沛洁净,为闽楠等珍稀树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先天沃土”。黄桑片区完整的原生森林生态系统,为闽楠种子传播、幼苗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成为我国南方闽楠天然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

先天优势的背后,更离不开“后天屏障”的坚实守护。自20世纪90年代起,黄桑片区便将闽楠保护纳入重点工作,通过建立专项保护机制、划定核心保护区、组建专业巡护队伍,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化保护网络。同时,运用无人机航拍、红外相机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对闽楠种群的动态追踪与精准保护。此外,当地通过开展生态科普宣传、发布保护倡议书、与周边社区签订共管协议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保护工作,形成“人人护绿、人人爱绿”的良好氛围。

20余年来,黄桑片区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保护格局,减少人为干扰。为种群恢复提供了“后天保障”。通过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强化人工巡护、设立管护站、搭建智能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闽楠种群数量从约5000株稳步增长至近万株,实现数量翻倍。并且幼树幼苗长势旺盛,种群结构呈现“老中青”合理梯队。

如今,走进黄桑片区,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闽楠古树与鲜嫩的幼苗相映成趣,树干通直的成年闽楠高达30余米,枝叶繁茂如盖,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佼佼者”,不仅为鸟类、昆虫等提供了栖息场所,更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

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管理六级职员龙清泉表示,正是黄桑片区自然条件的“先天适配”为闽楠生长提供了基础,而长期严格的保护管理消除了人为破坏威胁、助力种群自然繁衍与人工补植,最终实现闽楠数量的倍增。下一步,黄桑片区将以此调查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推动闽楠保护与生态旅游、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典范,为南山国家公园创建注入持续生态动能。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闽楠数量倍增至近万株

338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