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林草回眸 | “以竹代塑”科技成果持续拓展竹材应用场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10-23 09:57 信息来源:

(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

竹材弯曲变成桥梁,竹纤维制成餐具,竹屑竹渣变废为宝……在国际竹藤中心的实验室里,一项项“以竹代塑”创新技术正在持续拓展竹材的应用场景,逐渐成为绿色转型中的亮眼“竹迹”。

2022年6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3年来,国际竹藤中心以“两山”理念为轴,持续拓展“以竹代塑”新场景,让产业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含竹量”稳步提升,探索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新“竹”径。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性挑战,要让绿水青山常在,寻找替代品是关键。

竹子,作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固碳能力强、可再生、可降解,其开发利用恰与“两山”理念高度契合。然而,竹材想实现大规模“代塑”,必须攻克工艺、耐用性等一道道技术难关。《以竹代塑重点推广科技成果汇编》收录的多项创新成果标志着这些难关正被逐一攻克。

在工业制造领域,“竹纤维汽车内饰件制造关键技术”针对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创新开发出竹纤维轻量化复合材料,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成功制备出顶棚、衣帽架等汽车内衬产品。这些竹纤维内饰件兼具环保与轻量化优势,已在一汽、宝马等国内外车企实现定向开发应用,并在2024年法国举办的JEC复材展会上展出,获得国外企业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竹材产品在国内外复合材料和汽车领域的影响力。

在建筑装饰领域,“圆竹结构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实现了以竹材替代塑料、金属、混凝土及木材等部分传统建材。该技术成果通过圆竹分级、微波干燥等关键突破,有效解决了竹材易开裂、耐久性与阻燃性不足等问题,既保留了竹材天然的强韧特性,又确保了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固与艺术美感。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2022年荷兰阿尔梅勒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竹园”“上海人民广场”“福建光泽县油溪村生态竹桥”等各地的圆竹工程项目中,推动了竹材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建筑材料的转型。

以技术为支撑,推动竹产业链转型升级,从而带动竹产区竹林管护,促进竹农增收,正是不断探索“以竹代塑”科技转化的意义所在。

打造绿色生活新风景

绿色生活,始于点滴。竹茶叶罐、竹吸管、竹餐盒,“以竹代塑”产品正悄然走入百姓日常消费。

日常生活中,由于体积小、重量轻、难以回收,看似微不足道的塑料吸管正在以亿万计的数量累积成一场白色污染。面对这一全球性环境挑战,竹吸管作为“以竹代塑”的创新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竹吸管天然环保、无添加物、无胶黏剂、可快速降解,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兼具实用性与环保性。同时,相比纸吸管易软、易糊口的体验痛点,新型竹吸管通过核心工艺创新,解决了防水、防霉、耐热、无异味等技术难题,保持了竹材天然纹理和舒适口感,目前已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并远销海外市场。2025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296)发布国际上首个“以竹代塑”类产品ISO标准《竹饮用吸管》,为此项成果全球化推广与标准化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此之外,“以竹代塑”创新还在更多场景开花结果。竹纤维被创新制成环保餐盒,产品耐水耐油,适用于外卖与堂食,使用后可在3—6个月内完全自然降解。

一个个“以竹代塑”创新成果正从生产线走向日常生活,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展示着竹材替代塑料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让“两山”理念融入日常消费,为绿色生活注入具体形态。

多重价值守护绿色家底

如何用一根翠竹,开出守护生态的良方?答案就蕴藏于“以竹代塑”的实践探索中。竹材本身神奇的“能力禀赋”,使其天生具有“越用越多、越砍越好”的资源优势,有着“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的循环魅力。

“以竹代塑”这张“绿色药方”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多重“疗效”,如家具生产与室内装饰领域“新型竹丝装饰材料绿色防护关键技术”的落地就带来了双重效益。在生态环境方面,竹材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低碳环保特性,从种植到降解全过程都不会造成污染。在人居环境方面,该产品通过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关于甲醛等有害物质释放指标的测试,还在阻燃、防霉变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效提升了居住健康与安全水平。目前,该成果年产能达50万平方米,已广泛应用于酒店、住宅等室内装饰,替代传统塑料装饰材料。

不仅如此,“以竹代塑”的生态价值还在于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绿色循环,而“竹塑复合材料关键技术”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该技术将竹加工过程中的剩余物如竹屑、白泥等转化为高价值的复合材料,创新性地应用于户外地板、汽车内饰等领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让每一根竹子都“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生态智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延伸到竹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实现“无废化”的绿色未来提供了扎实的“竹”技术支撑。

从替代塑料到全竹利用,从保护生态到创造价值,“以竹代塑”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绿色发展不断注入“竹”力量。

“十四五”林草回眸 | “以竹代塑”科技成果持续拓展竹材应用场景

338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