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翅滨藜的育苗与造林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3-15 00:00
信息来源:
四翅滨藜属藜科藜属准常绿灌木植物,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干旱地区优良的抗旱树种。四翅滨藜具有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的生态学特征,适宜在我省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为了丰富抗旱造林树种,加快荒山荒坡的绿化,改善生态环境。1998年西山林场采用一年生苗进行造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四翅滨藜的育苗与造林技术简介如下:
1 四翅滨藜育苗
嫩枝扦插育苗 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长10cm,保留插穗上部2—3个叶片,用ABT1号生根粉200—300ppm溶液浸泡处理1h后,将插穗扦插在事先整理好的苗床内,入土深度为3—4cm;四翅滨藜扦插苗最为适宜的温度为20—25℃,最为适宜的时间为6—8月,为避免苗床温度过高可在苗床内适当采取遮荫措施,每天喷水4—6次。通常四翅滨藜嫩枝在扦插后12—15d即开始生根发芽,此时可酌情减少喷水次数。加强苗期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待扦插苗生长至5—20cm后,即可出圃造林。
播种育苗 四翅滨藜的播种育苗,以春播为宜(露地4月,大棚3月播种);先将事先采收荫干的种子用清水浸种12—48h,再将浸泡后的种子与细河沙混合(混合比例为1∶3进行催芽处理,等种子裂嘴露白达30%—40%时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播种多采用高床条播,行距为20—30cm,覆土厚度为1—2cm。露地播种可采用地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种子生根和苗木生长。四翅滨藜播种后8d左右开始出苗,20d左右基本出齐。待幼苗出齐后及时撤除苗床地膜或遮荫网。四翅滨藜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可用1%硫酸亚铁喷洒,喷洒后1h及时用清水淋洗。四翅滨藜当年苗高可达10—15cm,两年后即可出圃造林。
2 四翅滨藜造林
四翅滨藜的造林多选用1年生扦插苗,苗高10—15cm即可。造林时间以5月上旬为宜,造林前应进行整地,整地方式以水平沟,水平阶为最好,亦可边整地边造林,但效果不好。造林后只要及时浇水,加强幼林抚育管理,4年生幼林,高生长可达0 5—1 2m,植株冠幅达0.8—1m,并有部分植株开始结实。四翅滨藜喜干旱疏松土壤,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生长表现良好;而在地势低洼,土壤潮湿,容易积水的地方生长表现较差。因此,在我省东部干旱地区只要能保住植苗当年成活,一般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应用和推广四翅滨藜抗旱造林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随之带来了种源紧缺,价格上涨,使育苗和造林成本不断加大。为此,今后在实施四翅滨藜抗旱造林中,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收四翅滨藜种子,扩大种源基地,增加育苗面积,使其尽快形成一定规模。
1 四翅滨藜育苗
嫩枝扦插育苗 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长10cm,保留插穗上部2—3个叶片,用ABT1号生根粉200—300ppm溶液浸泡处理1h后,将插穗扦插在事先整理好的苗床内,入土深度为3—4cm;四翅滨藜扦插苗最为适宜的温度为20—25℃,最为适宜的时间为6—8月,为避免苗床温度过高可在苗床内适当采取遮荫措施,每天喷水4—6次。通常四翅滨藜嫩枝在扦插后12—15d即开始生根发芽,此时可酌情减少喷水次数。加强苗期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待扦插苗生长至5—20cm后,即可出圃造林。
播种育苗 四翅滨藜的播种育苗,以春播为宜(露地4月,大棚3月播种);先将事先采收荫干的种子用清水浸种12—48h,再将浸泡后的种子与细河沙混合(混合比例为1∶3进行催芽处理,等种子裂嘴露白达30%—40%时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播种多采用高床条播,行距为20—30cm,覆土厚度为1—2cm。露地播种可采用地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种子生根和苗木生长。四翅滨藜播种后8d左右开始出苗,20d左右基本出齐。待幼苗出齐后及时撤除苗床地膜或遮荫网。四翅滨藜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可用1%硫酸亚铁喷洒,喷洒后1h及时用清水淋洗。四翅滨藜当年苗高可达10—15cm,两年后即可出圃造林。
2 四翅滨藜造林
四翅滨藜的造林多选用1年生扦插苗,苗高10—15cm即可。造林时间以5月上旬为宜,造林前应进行整地,整地方式以水平沟,水平阶为最好,亦可边整地边造林,但效果不好。造林后只要及时浇水,加强幼林抚育管理,4年生幼林,高生长可达0 5—1 2m,植株冠幅达0.8—1m,并有部分植株开始结实。四翅滨藜喜干旱疏松土壤,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生长表现良好;而在地势低洼,土壤潮湿,容易积水的地方生长表现较差。因此,在我省东部干旱地区只要能保住植苗当年成活,一般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应用和推广四翅滨藜抗旱造林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随之带来了种源紧缺,价格上涨,使育苗和造林成本不断加大。为此,今后在实施四翅滨藜抗旱造林中,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收四翅滨藜种子,扩大种源基地,增加育苗面积,使其尽快形成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