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探出风沙前沿区林改路径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9-11 00:00
【字体: 大 中 小】
风沙前沿区要不要搞林改?这个问题曾让阜新各级干部困惑了很久,因为那里的生态区位实在特殊。
阜新市地处辽西北、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抗御风沙袭扰辽中城市群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阜新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1%,如今已提高到32.1%。随着生态建设的快速推进,阜新人慢慢发现,林地潜力难以发挥,林业活力明显不足,林业富民力度不够。
改革成为共识。
全市有林地622万亩,其中75%是集体林。这一块的潜力和活力一定要释放出来。
2006年3月,阜新启动林改试点;当年7月,林改在全市推开,涉及改革面积271万亩。
改革启动即面临新的困惑:丘陵山地多是油松纯林,有生态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农民不愿承包;平原区人多树少,大家抢着承包;治沙为主的地区前期投入较大,农民在观望政策走向。
阜新决定:分类改革、分片突破。
油松纯林确权到本村经济组织,利益共享。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到村经济组织,公益林地可适当开发、利用和经营,以保证农民获取部分收益。
农田林网树木实行公开招标,竞价转让承包,拍卖所得由村民均利。林地使用权实行再分配,分给农民集中经营。
以治沙为主的地区,政府无偿确权给愿意承包的人,利用国家补助资金给予扶持。
政策明晰,林改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改革面积266.73万亩,完成率为98.44%;签订合同近35万份,合同签订率为98.44%;林权发证面积为250.91万亩,发证率为94.1%;解决林权纠纷390起,纠纷调处率为98%,群众满意率99%。
群众的热情迅速被释放出来,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2007年,全市完成造林70.5万亩,2008年完成80.1万亩,其中农民个人造林超过90%,成活率接近90%。
林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平台。
彰武县双庙乡2007年在林下试栽食用菌,每平方米纯效益10元~65元。目前,全县林下食用菌已发展到5000亩。
四合城乡新房子村李刚林改后承包林地近百亩,购进1000只莱茵鹅雏放养在林下,不出4个月即获利1.2万元。
目前,大德乡正在探索反季节养鹅,变一季养鹅为四季养鹅。全乡已建起林下养鹅小区15个,新增养鹅户115户,可实现年出栏20万只,户均增收600元。
阜新每年开发林地经济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探索出林粮、林油、林菌、林地养殖等多种模式。2008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8.5亿元,为百万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林农很 な担蘼凼橇窒轮种补是养殖的产品,都能很快找到买家。美中鹅业、田园实业有限公司、三江菌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相关企业已在当地建成投产?/FONT>
短期的收益有保障,中长期的销售也不用担心。林产品工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木材深加工企业落户,林农的枝丫材和将来的木材销售都不成问题。
林改后,农民由分散重新走向联合。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林业专业协会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3家,林业新的集约规模经营开始出现。
阜新下辖2县5区。目前,彰武、阜新2县的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运行。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030万元,林木、林地资本化迈出可喜的步子。
林改前,阜新有的是土山和青山,如今已变成农民的“靠山”和“金山”。
阜新市地处辽西北、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抗御风沙袭扰辽中城市群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阜新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1%,如今已提高到32.1%。随着生态建设的快速推进,阜新人慢慢发现,林地潜力难以发挥,林业活力明显不足,林业富民力度不够。
改革成为共识。
全市有林地622万亩,其中75%是集体林。这一块的潜力和活力一定要释放出来。
2006年3月,阜新启动林改试点;当年7月,林改在全市推开,涉及改革面积271万亩。
改革启动即面临新的困惑:丘陵山地多是油松纯林,有生态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农民不愿承包;平原区人多树少,大家抢着承包;治沙为主的地区前期投入较大,农民在观望政策走向。
阜新决定:分类改革、分片突破。
油松纯林确权到本村经济组织,利益共享。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到村经济组织,公益林地可适当开发、利用和经营,以保证农民获取部分收益。
农田林网树木实行公开招标,竞价转让承包,拍卖所得由村民均利。林地使用权实行再分配,分给农民集中经营。
以治沙为主的地区,政府无偿确权给愿意承包的人,利用国家补助资金给予扶持。
政策明晰,林改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改革面积266.73万亩,完成率为98.44%;签订合同近35万份,合同签订率为98.44%;林权发证面积为250.91万亩,发证率为94.1%;解决林权纠纷390起,纠纷调处率为98%,群众满意率99%。
群众的热情迅速被释放出来,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2007年,全市完成造林70.5万亩,2008年完成80.1万亩,其中农民个人造林超过90%,成活率接近90%。
林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平台。
彰武县双庙乡2007年在林下试栽食用菌,每平方米纯效益10元~65元。目前,全县林下食用菌已发展到5000亩。
四合城乡新房子村李刚林改后承包林地近百亩,购进1000只莱茵鹅雏放养在林下,不出4个月即获利1.2万元。
目前,大德乡正在探索反季节养鹅,变一季养鹅为四季养鹅。全乡已建起林下养鹅小区15个,新增养鹅户115户,可实现年出栏20万只,户均增收600元。
阜新每年开发林地经济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探索出林粮、林油、林菌、林地养殖等多种模式。2008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8.5亿元,为百万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林农很 な担蘼凼橇窒轮种补是养殖的产品,都能很快找到买家。美中鹅业、田园实业有限公司、三江菌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相关企业已在当地建成投产?/FONT>
短期的收益有保障,中长期的销售也不用担心。林产品工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木材深加工企业落户,林农的枝丫材和将来的木材销售都不成问题。
林改后,农民由分散重新走向联合。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林业专业协会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3家,林业新的集约规模经营开始出现。
阜新下辖2县5区。目前,彰武、阜新2县的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运行。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030万元,林木、林地资本化迈出可喜的步子。
林改前,阜新有的是土山和青山,如今已变成农民的“靠山”和“金山”。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