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林权抵押颇具特色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23 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与广东梅州、广西田东不同,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有着浓厚的“林权特色”。在浙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丽水被视为生态福地,2100多万亩的山林面积占去浙江四分之一,有“浙南林海”之称。因此,林权抵押贷款成为当地农村金改试点的重要切入点。2012年3月,人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批准在丽水市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同年5月,当地农村金改正式启动,丽水成为了国内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
林权入手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九成土地为山区,八成人口为农村人口。在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丽水试图为广大山区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根据《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丽水金改包含八项任务,即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强化金融惠农政策体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改进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对丽水来说,林权改革颇具特色,试点林权抵押融资契合当地实际情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任 G喾治鏊怠F涫翟谡绞缘阒埃鏊丫汲⑹粤秩ǖ盅捍睢⒁锌ㄖ┤】罘瘢⒅鸩酱罱ㄅ┐逍庞锰逑怠?BR>
为了加速实现林权的估值、交易、变现和流转,2010年成立的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为浙江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资本运作平台。围绕林权融资,丽水各部门分工协作,其中林权的确权、登记与变更事宜由林权管理中心负责;担保环节则由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提供,借款人以持有的林权向该中心提供反担保,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时,收储中心将对抵押的林业资源加以处置。
目前,丽水试行林权抵押贷款“信用+林权抵押”的方式最为盛行,这种方式侧重于满足大多数林农小而分散的贷款需求。当然,也有借款人直接用林权到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以及林权收储中心的担保贷款,这两类贷款一般针对较大额的贷款客户。农户想获得贷款,但并不能接受上浮偏高的利率水平。为此,丽水方面希望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利率上浮程度一般不超过50%;对2万元以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与此同时,丽水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贴息,并对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银行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同时对林权流转的评估、登记、处置等中间服务机构亦要求收费从低。来自丽水市金融办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丽水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6万笔、金额74亿元,贷款余额31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户。
放宽门槛
从《总体方案》中可以看出,丽水致力于打造农业的生产资金和市场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推行普惠金融,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比如银行卡的使用与推广,现在不少农民也可在商场刷卡交易。
目前丽水正在推进农户、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取人手一本信用证。据丽水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丽水市行政村信用评价面达到100%,农户信用评价面达到92%,共评定信用农户37万户,其中,共有33万户信用农户获得了金融机构授信112亿元,且已有20万户信用农户累计获得187亿元贷款。
而为了方便农民取款与交易结算,丽水在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小额取现、服务点账户查询、代理转账等功能,并加大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置POS机、ATM等机具。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丽水市内的2100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小额取现62万笔、金额1.8亿元,代理转账业务1.7万笔、金额820万元。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丽水辖内的青田县也是浙江重点侨乡之一,跨境业务和个人本外币兑换交易频繁,该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首批本外币特许经营试点城市之一,创建了全国首个村级外币兑换点。
在创新农业贷款品种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盛产青田石的青田县推出了石雕抵押贷款、在庆元县启动了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还有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等特色贷款,覆盖360多个行政村。保险(放心保)领域则向创建国家级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进发,陆续推出水稻、森林、油菜、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政策性保险。
试点一年来,丽水新设了6家村镇银行、15家小贷公司及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并有3家村镇银行和5家小额贷款公司在筹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拓宽涉农抵押担保范围,初步构建了一个‘广覆盖、低风险、可拓展’的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体系。”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办公室主任、人行丽水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如此总结。
以林权抵押为突破口,丽水农村金改继续前行。受访学者表示,尽管全国多地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但真正得到金融机构眷顾的农户依然偏少,而无论是何处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业的弱质性使之具有天然的贷款风险,因而需通过政策补贴机制化解,或者通过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放宽农村金融的准入门槛,引入更多金融主体进入农村市场。
林权入手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九成土地为山区,八成人口为农村人口。在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丽水试图为广大山区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根据《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丽水金改包含八项任务,即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强化金融惠农政策体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改进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对丽水来说,林权改革颇具特色,试点林权抵押融资契合当地实际情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任 G喾治鏊怠F涫翟谡绞缘阒埃鏊丫汲⑹粤秩ǖ盅捍睢⒁锌ㄖ┤】罘瘢⒅鸩酱罱ㄅ┐逍庞锰逑怠?BR>
为了加速实现林权的估值、交易、变现和流转,2010年成立的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为浙江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资本运作平台。围绕林权融资,丽水各部门分工协作,其中林权的确权、登记与变更事宜由林权管理中心负责;担保环节则由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提供,借款人以持有的林权向该中心提供反担保,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时,收储中心将对抵押的林业资源加以处置。
目前,丽水试行林权抵押贷款“信用+林权抵押”的方式最为盛行,这种方式侧重于满足大多数林农小而分散的贷款需求。当然,也有借款人直接用林权到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以及林权收储中心的担保贷款,这两类贷款一般针对较大额的贷款客户。农户想获得贷款,但并不能接受上浮偏高的利率水平。为此,丽水方面希望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利率上浮程度一般不超过50%;对2万元以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与此同时,丽水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贴息,并对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银行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同时对林权流转的评估、登记、处置等中间服务机构亦要求收费从低。来自丽水市金融办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丽水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6万笔、金额74亿元,贷款余额31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户。
放宽门槛
从《总体方案》中可以看出,丽水致力于打造农业的生产资金和市场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推行普惠金融,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比如银行卡的使用与推广,现在不少农民也可在商场刷卡交易。
目前丽水正在推进农户、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取人手一本信用证。据丽水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丽水市行政村信用评价面达到100%,农户信用评价面达到92%,共评定信用农户37万户,其中,共有33万户信用农户获得了金融机构授信112亿元,且已有20万户信用农户累计获得187亿元贷款。
而为了方便农民取款与交易结算,丽水在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小额取现、服务点账户查询、代理转账等功能,并加大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置POS机、ATM等机具。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丽水市内的2100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小额取现62万笔、金额1.8亿元,代理转账业务1.7万笔、金额820万元。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丽水辖内的青田县也是浙江重点侨乡之一,跨境业务和个人本外币兑换交易频繁,该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首批本外币特许经营试点城市之一,创建了全国首个村级外币兑换点。
在创新农业贷款品种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盛产青田石的青田县推出了石雕抵押贷款、在庆元县启动了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还有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等特色贷款,覆盖360多个行政村。保险(放心保)领域则向创建国家级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进发,陆续推出水稻、森林、油菜、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政策性保险。
试点一年来,丽水新设了6家村镇银行、15家小贷公司及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并有3家村镇银行和5家小额贷款公司在筹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拓宽涉农抵押担保范围,初步构建了一个‘广覆盖、低风险、可拓展’的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体系。”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办公室主任、人行丽水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如此总结。
以林权抵押为突破口,丽水农村金改继续前行。受访学者表示,尽管全国多地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但真正得到金融机构眷顾的农户依然偏少,而无论是何处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业的弱质性使之具有天然的贷款风险,因而需通过政策补贴机制化解,或者通过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放宽农村金融的准入门槛,引入更多金融主体进入农村市场。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