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看资兴——解读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资兴篇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0-12 15:03 信息来源:
  耒水上游,南岭北麓,资兴一度以煤闻名。
  在千余年前的唐代,资兴北郊山坡上已有煤工采煤的身影。作为湖南省重点能源基地,资兴境内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为1.3亿吨。
  因煤而建,因矿而兴。煤,曾顶起了资兴经济的大半边天。而历经多年高强度开采,资兴的煤不再取之不尽,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资源枯竭,城市何去何从?
  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坚定作答:转型!早转柳暗花明,迟转山穷水尽。跳出煤、延伸煤、超越煤,告别“一煤独大”, 走出资源路径依赖,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破茧成蝶,资兴焕然一新!
  变“黑色经济”为“绿色经济”,从“煤资源开发”到“水资源利用”,这座湘南古城已在资源枯竭的阵痛中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郴州,占据“全省第一方阵”。
  阵痛:“煤都”资源枯竭
  近日,记者驱车出资兴市北行,沿省道进入三都镇。
  三都多煤。其累计煤炭探明储量,占了资兴市的90%左右。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了对三都的煤炭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专门修通了铁路。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对资兴煤炭资源进行规模开采。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兴煤炭年产达340万吨,生产能力和产量规模达到最高峰,资兴煤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煤炭支撑起了资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资兴市全部矿业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40%以上。2007年,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焦、电、运输等)实现的各项税收34952万元,占全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3.92%。
  资兴市发改局局长黄宾是在位于三都矿区的宝源煤矿长大的。“八十年代,矿区就有了电影院、篮球场,每天都热闹的不得了,比资兴市还要好。”他回忆说。
  曾经因煤而兴的资兴,却经历了资源枯竭的阵痛。
  近年来,资兴市唐洞、宝源、鲤鱼江等44家国有及乡镇煤矿相继关闭。煤炭枯竭使资兴市丧失主要财源,煤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比鼎盛时期下降了50%以上,主导产业呈明显衰减趋势。按照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不到十年,资兴的煤矿就将被开采殆尽。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煤炭产业衰退导致下岗人员多达8623人,矿区低保对象17796人,维稳压力大,社会保障负担重;全市因矿业开采占用和损毁土地2000公顷,采煤深陷区内出现33平方公里地下采空区、48平方公里地面沉陷区,区内生存环境极度恶化……
  痛定思痛。借2008年资兴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契机,这个打上了“煤都”标签的城市,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转型之路。
  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
  要转型就要走出对资源的依赖。资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资兴人深知,产业转型,并非全盘否定传统产业,资兴的发展仍然离不开煤。只不过,还是与过去一样的煤,资兴换了个“吃法”。
  以前资兴的煤矿多,没有规模效应。如今,资兴整顿整合煤炭资源,煤矿由2007年的25家减少到目前的15家,促成了现有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以前资兴的煤开采出来就拉走,没有深加工,附加值低。如今,资兴按照立足煤、提升煤、延伸煤的思路,突出精深加工,着力提高煤产品的附加值。
  资兴建设了龙畅煤业、恒丰燃料等 11个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新上了煤矸石发电、煤电气一体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后投入2.8亿元,完成了周源山煤矿全自动综采系统、兴通球团清洁生产等一批技改项目。
  对煤的“吃法”不同,效益大不一样——在原煤产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资兴煤炭工业增加值不降反升,由2007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9.48亿元。
  在资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马不停蹄,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一大批接续替代产业挺起了资兴发展的脊梁。
  2010年12月,湖南华信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资兴投资的一期铅系统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正式投产,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稀有金属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有了“华信有色”的加入,资兴有望成为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生产基地。
  华信有色只是资兴发展新兴替代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资兴坚持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快实现由煤炭经济向园区经济的转变。华康新材料、杉杉科技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华信有色、展泰有色等稀贵金属精深加工项目,在资兴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资兴还累计投入27亿多元整合完善配套资兴经济开发区罗围食品工业园、江北工业园、东江加工贸易园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资五低碳产业园,构建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集群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平台。
  转型转出新天地。2011年,资兴实现GDP近20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近20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10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多亿元。
  活水:打造“世界的东江湖”
  煤炭资源虽然枯竭,但资兴还有水资源。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这句让人心驰神往的诗句,说的就是资兴的东江湖。
  东江湖美,湖区岛屿星罗棋布,湖周峰峦起伏,湖面波光潋滟;东江水清,81.2亿立方米湖水晶莹剔透,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承担着为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娄底、邵阳、衡阳、郴州等8市供应优质饮用水的责任。
  然而,守着这一湖好水,资兴人却没有尝到多少“甜头”。由于规划不到位等诸多原因,东江湖的宝贵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前几年旅游人数甚至出现了下滑。
  “东江湖不是一湖水,而是一湖‘油’,是一湖‘金’。”自去年底履新,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东江湖文章。
  陈荣伟认为,资兴要把“死水”变成“活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把东江湖打造成世界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AAAAA级旅游风景区,用东江湖提升资兴、带动资兴。
  今年,资兴提出“旅游业振兴计划”,3年投资100亿元,实施景区提质、形象提升、产业提速3大工程,目标就是要把资兴打造成“最美最靓的中国水城”——
  坚持高起点规划,从上海、北京请来了知名专家,为旅游发展“把脉”;高标准实施东江湖旅游文化街建设、小东江景区改造、兜率岛溶洞提质改造和观光小火车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打造鱼宴天下、三文鱼府等特色餐饮;建设5星级宾馆雄森豪庭国际假日酒店、湘中城市广场、鸿都商业城、白薇商业广场等一批集旅游、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区;推进以城市道路提质、景观改造、夜景改造为主的城市大提质……
  9月12日晚,2012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第二届中国郴州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在东江湖畔盛装开幕。世界瞩目东江湖,世界瞩目资兴。
  牢记“吃、住、行、游、购、娱”休闲、度假旅游的六大要素,资兴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该市旅游火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76.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9.25%、168.36%。
  资兴市市长方南玲表示,现在资兴第三产业比重是23%,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资兴将在“十二五”末把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30%。
  幸福:民生为重民心暖
  经济转型,民生为大。
  “转型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资兴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说。
  46岁的邝路高对此感受颇深。1985年,19岁的他进入了鲤鱼江煤矿,成为了焦化厂的一名工人。兢兢业业工作20年,却在2005年接到了煤矿破产的通知。一家三口的生活没了着落,邝路高四处打工,每个月拿着千余元的微薄收入,要养活一家三口。
  今年,邝路高接到了资兴市人社局的电话,请他来参加“一户一产业工人”的培训。
  在培训中心,邝路高学了机修、钳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了培训考试,拿到了证书。不久,他因为有技术,应聘进了华信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还当上了动力机修分段的工段长,工资也涨到了2000多元。
  更让他欣喜的是,他分配到了保障性住房的名额,只要花10万元,就在城里买了一套市价20多万元的,90多平米的新房子。今年底他就能搬进新居,一家三口再也不用一起挤在矿区潮湿狭小的平房里了。
  今年以来,为了解决煤矿企业破产产生的富余劳动力问题,资兴根据产业转移企业及发展东江湖旅游、特色种养业等用工需求,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城乡新增劳动力及下岗失业、自由择业的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技术工人或致富能手。仅今年上半年,资兴市就举办旅游管理、电子电器、水产养殖、柑橘精品果园建设等专题培训120多期(次),培训学员1.3万余人,学员中有 6400多人实现就业,1800余人自主创业。
  资兴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力争1年消除“零培训”家庭、2年消除“零就业”家庭,3年内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而在资兴的城东,棚户区改造治理项目正拔地而起,这些楼房看起来一点都不比普通的商品房逊色。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基本上成本价就能买到,资兴棚户区治理规模为23280户,居住总人数72828人,总建筑面积 181.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高达22.5亿元。目前已经建成了4000多套棚改住房。2014年以前,矿区居民可以告别低矮的小平房,住进宽敞漂亮的新楼房。
  转身不易,迈步更难。“大干新三年,冲刺百强县。”在“十二五”期间,资兴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战鼓已经擂响,蓝图已经展开。转型中的资兴,未来可期。
  
< img src=""/>

焕然一新看资兴——解读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资兴篇

67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