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利用,吃干榨尽“三废”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6-03 15:00 信息来源:
  谈及传统化工产业,人们常将其与“污染”一词相联系。5月下旬,记者走进位于衡阳松木经开区的建滔化工有限公司,却惊喜发现,这里的厂房干净整洁,见不到废水废渣排放。
  “整个园区已经形成了循环化工产业链,通过‘变废为宝’,成功解决了废渣废料的污染问题。”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人李保文向记者介绍。
  建滔化工于2004年4月由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在衡阳独资设立,投资总额为4.6亿港币。主要生产经营聚氯乙烯、离子膜烧碱、过氧化氢等及其副产品和其他化工产品。目前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建滔化工产品需求旺盛,我们的主打产品烧碱产量大幅增加,”李保文透露,产量增长也带来新的问题:伴生副产品——氯气如何处理?
  建滔化工的难题,在松木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模式中得到破解。
  李保文介绍,开发区通过招商选资,先后引进了骏杰化工、锦轩化工、达利化工等企业。它们利用建滔化工管道输送过来的废氯气,分别生产氯化石蜡、ADC发泡剂、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化工产品;而这些企业产生的副 品氯化氢,又返回销售给建滔化工生产聚氯乙烯。同样位于开发区的金山水泥,又将建滔化工等化工企业的电石渣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石灰质原料之一。
  这样一来,骏杰化工、锦轩化工、达利化工等企业无须从外地高价购入氯气,大大降低了成本;建滔化工也节约了处理废氯的资金,“变废为宝”。
  建滔化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将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三废”吃干榨尽,由此得“大道”,成为全国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在国家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3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中,建滔化工的氯碱循环经济产业链及废水“零排放”工程名列其中。
  在建滔化工的龙头带动效应下,新澧化工、恒光化工、建衡实业等30多家衡阳化工产业下游企业迅猛发展。衡阳的传统化工产业由此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衡阳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让我们安心在衡阳发展。”今年是建滔化工在衡阳建厂10周年,李保文也坚定了扎根衡阳的信心。
  据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介绍,目前,衡阳市有港资企业96家,占全市三资企业总数的60%。以建滔化工、镭目科技、华意机械、林隐假日、华耀城等为龙头的港资企业,已发展成为拉动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
  2013年,衡阳市港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3万余人,占全市外资企业总就业人数的30%;实现销售收入约43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销售收入的35%。
  
< img src=""/>

循环利用,吃干榨尽“三废”

672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