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文:浅谈汉寿林下经济发展
近年来,汉寿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引导林农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种植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游”“林禽”“林畜”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一、发展现状
汉寿县有“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同发野生动物世界”两张林下经济生态名片。全县已成功培育“院士基地”1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个,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省级林下经济合作社示范社1个,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个,湖南省“一村一品”重点村1个。全县现有林下经济面积2600公顷,年产值近12亿元,林下经济从业人员20150人。汉寿县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林禽养殖、林畜养殖四种模式。
(一)森林旅游。汉寿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野生动物园1个,休闲农庄18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其中同发野生动物园总投资35亿元,是中南六省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今年经营收入有望突破2亿元,特别是通过野生动物园的带动,极大的促进了全县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二)林下种植。因地制宜开发林下水果、林下花卉、林下蔬菜、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草药等模式。林下中草药是汉寿县林地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主要种植品种有枳壳、白芍、玉竹、小黄姜、菊花、紫苏、白芨、射干、贝母等。
(三)林禽养殖。林农在造林密度较小,林下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林地内,围网放养鸡、鸭、鹅等。如龙潭桥乡泰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湘平承包5000亩山地,建起了养鸡场,集鸡蛋、孵化鸡苗和鸡产品销售为一体。从2010年起每年合作社林下土鸡养殖规模都在8.2万羽以上,供种蛋2350多万枚,商品蛋鸡3万多羽,供应蛋品1000万枚。
(四)林畜养殖。在林下适度放养猪、羊等家畜,能促进林木生长。我县主要是放养藏香猪、山羊等。如丰家铺镇村民卢桂云从2006年起承包了500亩山地进行山羊养殖,每年投养山羊1200多头,年收益20多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林产品市场千变万化,要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如百禄桥镇枳壳产业的发展,就充分进行了论证规划。一是充分利用名人优势。刘良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中医药诊治与研究,百禄桥镇人,为了家乡经济发展,他对枳壳的发展从规划、技术指导服务到品牌打造上都倾注了心血。二是充分利用区位和历史优势。百禄桥镇头枕沅江、背靠洞庭,依山傍水、阳光充足、气候湿润,主要土壤为排水性好、土质肥沃的第四纪红土土壤,特别适宜枳壳生长,枳壳种植与经营有120余年历史,群众认可度高。目前,百禄桥镇共发展枳壳10000余亩,全部挂果之后按现行价格亩均可收益7000-8000元。
(二)政府重视,积极扶持。县、乡党委、政府对林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为了推动我县枳壳产业和野生动物旅游发展,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化、农村道路建设等充分融合,助推林下经济发展。百禄桥镇成立“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百禄桥枳壳”“陈皮产学研工作基地”办公室,专职为枳壳产业发展服务。
(三)创新模式,提高效益。我县大力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合资,医药产业是我县六大百亿产业之一,目前,康普药业、康尔佳等知名企业已先后与专业合作社合资成立公司10余家,确保了林下经济稳步发展。另外,鼓励乡村集体对林下经济产业先行先试,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土地规划限制发展。由于“三区三线”控制,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对于林下经济品牌打造、效益提升有一定影响。
(二)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尽管国家对林下经济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相对于其他农业经济来说,在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三)产业链条亟待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尚不完整,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缺乏。大多数企业只能进行清洗、烤干等简单的粗加工处理,有的甚至嫌麻烦一卖了之,产品附加值较低。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我县有一定文化科技素养的农民和大多数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除极少数专业大户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由于受劳动者素质的影响,大面积推广运用林下经济技术比较困难。
(五)产品特色不够明显。目前,多数种养大户都是在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多是养鸡、鸭、鹅、猪、牛、羊等重复养殖,村与村之间缺乏科学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部门联动。加强财政、自然资源、环保、农业、水利、金融等部门政策、项目融合,形成林下经济发展合力。如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林下经济多类型主体和多经营模式特点,丰富和创新适配的金融产品,为林下经济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产业贷款担保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省级农担公司服务范围,引导市场主体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担保,建立健全林权收储抵押制度体系。
(二)强化政策扶持。建议加大对良种良艺良机补贴的支持力度,争取将种植、养殖、采集和初加工常用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建议将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三)强化产业链条。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鼓励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以整合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冷链贮运、营销能力为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两山合作社”,将分散、零碎的林草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四)强化人才培养。引导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加大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乡土专家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研发、生产、管理、销售为一体的人才保障体系。推广实施“互联网+林下经济”营销模式,推进传统营销模式与电商集群、直播带货、社区营销等新兴营销模式共同发展,鼓励返乡人员通过发展或参与林下经济相关产业,实现就近创业就业。
(五)强化特色打造。通过合理的规划引导,培育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林下经济主导产业,推动“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带。强化品牌战略意识,着力培育一批林下药材、森林蔬菜等市场号召力强的知名品牌,推动建立“湘”系列林下产品品牌体系,做优做强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