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国:冷水滩区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冷水滩区,湖南省永州市辖区,是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永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冷水滩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是潇水和湘江在萍岛汇合后的第一座城市,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58.36万人。辖9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山陵、丘岗、盆地相间分布,河谷纵横,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1.1%。
近年来,冷水滩区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加快油茶低产林改造步伐,引进和培育油茶优良品种,鼓励茶油精深加工,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产业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矛盾或问题。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现状。全区现有油茶林面积约18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中1000亩以上油茶基地3处、100亩至1000亩油茶基地20余处,100亩(老百姓自种)以下新造油茶基地近200余户。2021年全区茶油鲜果产量达5万余吨,实现产值5.16亿元。
2、品牌现状。全区现有油茶企业注册茶油品牌林之神纯茶油、雷叔叔茶油、伊滴园、黄保长茶油等品牌。
3、加工现状。全区现有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两家,分别是湖南林之神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天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林之神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加工油茶籽可达5000余吨,折合鲜果8万吨,湖南天沃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油茶鲜果可达1万吨。现有茶油加工小作坊80余家,升级改造后可大大提高油茶鲜果加工处理能力。
4、种苗现状。我区建设有优良油茶穗圃与繁育基地260亩。自2006年起,通过15年的努力,先后引进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定点采穗圃衡东县国营苗圃引进的无性系嫁接苗进行栽植,繁育6个无性系油茶新品种(三华系列、湘林系列、衡东大桃系列,全部为省林业厅文件规定的专家推荐品种)。目前,良种油茶穗条产量达到3000万个芽,良种油茶年出圃200万株。
5、政策支持。为了加强对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2022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分管林业的区政府副区长为指挥长的油茶产业项目指挥部,制定了《2022-2025年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我区油茶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成立区油茶产业协会,建成或联营一家规模油茶加工企业,注册我区油茶公用品牌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全区油茶产业良性发展。
二、油茶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油茶造林成本相对较高,每亩当年造林成本约1500元,后五年养护费用在2000元左右,前六年平均每亩投入资金在3500-4000元。并且油茶产业投资收益回收周期长,六年后才有一定收益,种植大户资金压力较大,给全区的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隐患。而我区所造油茶林仅林业部门争取国家投资300-800元/亩(因项目不同而不等),且项目和资金有限。由于银行信贷要求门槛较高,油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以种植的油茶林做贷款抵押,导致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筹措来源单一,制约了油茶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影响了油茶的发展后劲。
2、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流转不畅,林农因受传统分户经营方式影响,宁愿守着低产油茶林收“露水茶”,也不愿转让。油茶种植适宜林地流转难度大,规模种植存在无地可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油茶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短。我区老油茶林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90%以上的农民满足于获取“露天财”,能收多少算多少,甚至有部分农民因长年外出务工,对油茶林不管不收。老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只有3—4公斤,与丰产油茶林产油30公斤/亩的标准相差太远,油茶林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油茶产品的开发利用仍处于粗放型原始阶段,大多采取土制方法,自产自销,自食毛茶油,且大部分油茶加工作坊设备原始、落后,出油率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茶粕直接当作燃料和肥料,造成油茶资源利用率低。
4、品牌建设存在不足。我区是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油茶林面积在全市排名靠前,虽然有林之神纯茶油、雷叔叔茶油等茶油品牌,但均为中高端产品,未能打造出价格亲民的统一茶油区域品牌和产品。
三、油茶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1、创新发展模式,扩张油茶版图。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力契机,改造结合,不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以油茶资源增长促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把油茶种植规模化和低产低效油茶林提质改造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通过区委、区政府、乡镇和村委会各级牵线搭桥、协调动员群众将一切可用资源及低产低效油茶林利用起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创新发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模式一:鼓励和引导村委会、大户或企业创办合作社,林农采取以林入股,按照“股份合作优先雇用”的形式,让村集体、大户或企业和林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模式二:鼓励和引导村委会、大户或企业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来发展油茶产业。由林农将油茶林地交给村集体、大户或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林农采收茶果后按合同、订单约定价格售卖给管理方,实现村集体、大户或企业和林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模式三:鼓励和引导村委会、大户或企业采取流转油茶林地的方式发展油茶产业。由村委会、大户或企业租赁林农油茶林地,林业、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给予政策项目支持、提供技术服务,村委会、大户或企业负责油茶的管理和经营生产,实现村委会、大户或企业赢利创收。
2、积极跑项争资,整合涉农项目。由于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存在资金投入大,短时间内无收益等特性,给油茶产业发展带来阻力。积极与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进行对接,争取上级油茶产业发展项目与资金,推动我区油茶产业的发展。针对外出务工群众增多、农户无劳力发展油茶的实际,逐步探索引进企业、大户发展油茶的路径。通过引进投资种植,鼓励和引导企业、大户承包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充分发挥油茶基地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广泛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等,充分调动油茶林农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3、加强管理改造,提高茶油产量品质。各乡镇、村组建油茶采摘联防队,严把油茶采摘秩序关,严格统一油茶采摘时间,提高油茶籽出油率,防止出现鲜果增产油减产的现象。积极推进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提升加工能力和茶油品质,改良加工经营场地卫生条件。注册我区油茶公用品牌,打造出价格亲民的统一茶油区域品牌。
4、打造特色小镇,“旅油”助推发展。选择油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且油茶文化底蕴丰富的乡镇,规划建设以“油茶文化”为主题的油茶特色小镇,开展以观茶花、摘茶果、榨茶油、品茶油美食、用油茶产品等为主的特色体验式旅游项目,打造集油茶丰产栽培、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旅“油”庄园,以“油茶+旅游”的形式,促进油茶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作者系冷水滩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