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尧:资阳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永续、国家发展、民生福祉的战略高度,就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两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共同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碰撞交融,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资阳区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筑牢生态屏障,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高站位,准确认识林长制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
林长制就是由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林长、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森林湿地草原资源保护发展新机制。森林湿地草原是乡村振兴的自然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新修订的《森林法》均对林长制作出了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就林长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林长制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森林湿地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绿色发展惠民富民等方面彰显新作为。
二、高位推动,以林长制为契机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构建组织责任体系,配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全面建立区、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及配套制度,构建“区级分级负责,乡村具体落实”的林长制责任机制和“三长三员”(林长+督查长+警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监督管护体系。制定下发了《益阳市资阳区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区级领导责任分工方案》等文件。设立资阳区林长制事务中心,负责林长制日常事务工作。创新网格化管护体系,因地制宜,护林员全部在辅警中选聘,形成一村一护林员的模式,全区以行政村为单元共划分管护网格91个,设立护林员91人、监管员6人、执法人员12人,树立三级林长公示牌98块。划分15个区级林长责任区、72个乡级林长责任区、399个村级林长责任区,分别由区委、政府及各乡镇、行政村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各级共同发力实现巡林护林全覆盖。
(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筑牢乡村振兴“保护屏”。
坚持工程化造林与社会化造林相结合,成片造林与四旁植树相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积极拓展增绿空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021年,完成造林16500亩。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率100%,成灾0%。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工作,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禁食及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救治小天鹅1只,拆除捕鸟网10余张。联合打击处理资江非法捕捞、电鱼违法犯罪人员8人,收缴非法渔具9台,成功打掉一个非法捕捞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森林防火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全区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及林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建设了黄家湖西南岸入湖口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完成了南门湖湖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迎丰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整治工程,全区湿地保护率稳定率100%。202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率100%,森林蓄积量增长率4.1%。
(三)依托林业优惠政策,守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工作圆满完成,按照“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原则,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成立了区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工作专班,并制定了方案,全区退养补偿野生动物繁育主体共25户,转产农业种养殖的10户,转型发展医药用动物养殖的7户(已办药用证),自主择业、创业的8户,已完成既定责任清单25户退养户转产(转业)转型、稳定退出工作,发放奖励资金272.6万元,转型办理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7本(药用)。全年发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3.218万元,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率100%,发放率100%;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面积15000余亩,预计发放金额450万余元;森林抚育项目预计补助面积7250余亩,预计发放金额145万余元;将护林员的劳务报酬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纳入区财政预算;各项惠农资金涉及6个乡镇,受益5000多户林农。
(四)坚持产业融合发展,落好乡村振兴“关键棋”。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精准扶贫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木材加工、苗木培育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与多种效益,加强林业产业科普宣传、提供林技服务等,共举办种苗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班5期,开展送科技下乡10余次,免费发放黄桃、板栗等12个品种的经济林苗木3000余株。推动4个茶油小作坊改造升级工程,督促茶油小作坊完成场地改造、设备添置、工艺流程优化等改造任务,帮助诺泽生物有限公司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全区现有1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农民合作社、1家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全年实现林业生产总值21.26亿元。提供脱贫就业岗位1000余个,帮扶脱贫户3000余人,可带动周边10000余农户参加生产工作,实现就业增收。
(五)聚焦考核导向作用,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制定了《益阳市资阳区林长制工作考核制度》《乡镇、街道、经开区林长制考核评分细则》,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区对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绩效考核内容。考核工作坚持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日常考评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佐证材料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原则,从体系建设、工作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严格按照林长制工作建设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约谈主要负责人,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力求将林长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政府得生态、群众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三、精准发力,以林长制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一)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创建;推进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项目,全面提升防护功能;争取在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冠下以及乡村“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造林补助、森林抚育补助、环洞庭湖防浪林建设等项目,加大湿地保护工作,改善乡村风貌,引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
到202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实现22亿元,林下经济发展达3万亩。一是充分利用全区林地资源,以新桥河镇和长春镇为重点,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采用良种良法,加快高产良种油茶林基地建设,提高油茶产量,着力打造林油一体化产业,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发展森林旅游和康养、油茶、竹木加工、林下经济产业,实现园区以点带面、农村经营大户以“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实现全区林业经济提高和林农增收,将林业经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做好“林业+”文章。
(三)激发林业改革创新活力。
一是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根据资阳区森林资源现状,编制区级林长责任区“一林一策”实施方案,制定全区林业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二是推深做实林长制,研究推深做实林长制办法与措施,真抓实干,高质量完成林长制“五绿”目标任务,林长制工作由推行转向实效。三是探索建立“林长制+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示范林基地,加大绿色村庄、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和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工作,深挖林长制改革成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资阳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全方位强化生态保护、高标准实施生态提质、立体化推进生态惠民、多维度深化改革创新,立足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增加林农收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夯实生态根基。
(作者系资阳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