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主动融入发展战略布局着力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升级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2-10 14:41 信息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些重要论述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株洲市林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12家林业特色产业园为基础,着力构建了油茶、种苗花卉、森林康养与旅游、竹木加工、林下经济等5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严格落实惠企政策,强化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不断引导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年总产值290亿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压力剧增。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面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发出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相继召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广泛汇聚起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新株洲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株洲林业系统将全面深入学习领悟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严格落实新发展要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议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不断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升级。

一、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发展林业碳汇事业

2020年联合国大会、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和G20峰会,习近平主席多次重申了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式由目标愿景转向具体行动。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储碳库”,发挥森林、草地、湿地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林业碳汇事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主动对接碳交易市场规则。2021年7月,电力行业首先启动了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碳交易市场正式打开,未来会逐步覆盖到各行各业。安徽、江西等多个省份正探索将林业碳汇纳入碳市场,将进一步丰富碳交易的品种和方式。下一步,要围绕林业碳汇生成、流通、增值、应用等环节,主动对接熟悉各地的碳汇交易机制和规则,利用资源、地理、气候优势,吸引市场资本关注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碳汇增值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开展林业碳汇储备。株洲市林地面积1140.1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7.58%,森林覆盖率62.11%,活立木总蓄积2849.10万立方米,拥有丰富的碳汇储备和碳汇增值潜力。要抓住碳汇市场开放的机遇,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成立碳汇基金、林业碳汇项目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碳汇项目,开展碳汇造林、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加林业碳汇储备,提高流通价值。

(三)大力推动竹木产业发展。株洲市有竹林地147.27万亩、商品林面积683万亩,竹木生长快、更新快,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同时竹木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造纸等行业,竹木产业是非常低碳的绿色产业。对株洲市而言,依托茶陵县楠竹产业园和炎陵竹木加工省级龙头企业为基础,推动竹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竹木开发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大竹木制品碳存储容量,对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补齐林业产业发展短板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是我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举三市之力,通过差异化布局,逐步构建起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共同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随着长株潭都市圈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长株潭三十大标志工程全面铺开,三市一体化正迎来最佳机遇期、发展期。对于株洲林业产业来说,目前面临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全面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充分做到扬长补短,可以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提振林业产业发展信心。去年以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三十大标志性工程、签订了多个区域发展合作协议,涉及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政务服务等方方面面,让市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让企业家们对未来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根据株洲林业产业实际,我们可以加强与长沙、湘潭两地的交流合作,消除行业壁垒,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政策一体、技术共享、品牌共建的产业体系,提升区域林业产业的竞争力,使林业产业达到质的提升。

(二)深化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提升企业地位和产学研合作层次,引导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作文章。建立畅通有效的政校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反映和诉求,依托长株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教研优势和科技力量,坚持市场为主要导向,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创新空间,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三)打造花木产业绿心合作示范标杆。近年来,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和绿色株洲建设,株洲市花木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田镇,与长沙浏阳市柏加镇、长沙雨花区跳马镇均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且同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形成了以三地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的特色产业。加强绿心区各地的花木产业的联系,形成市级联动、企业合作的正向机制,逐步实现资源贡献、技术共享、销售共享的新模式,打造成长株潭林业产业合作示范标杆,进而推进三市林业产业全面合作发展。

三、不断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去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完成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方案》提出要依靠区域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林业来说,依托区域特色森林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有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不断巩固生态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好切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内容。

(一)加强湘赣边区域交流合作。株洲市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均处在湘赣边区域,是罗霄山脉生态区的重要组成,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加强湘赣边区域交流合作,保护利用好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不断扩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是湘赣边区实现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推动常态化对接对话机制和部门协商合作长效机制,赋强合作动能,构建湘赣边林业联动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高质量林业产业体系,推动区域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湘赣边区是我国油茶核心产区和现代油茶的重要起源地,主要包括湘东丘陵地区、赣西低山丘陵地区和赣南中山低山丘陵地区。处在湘赣边的株洲市醴陵、攸县、茶陵均是全省油茶生产重点县,其中醴陵、攸县被评为全国油茶之乡。在发展油茶产业过程中,要积极争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依靠产业基础优势,不断深化政策、企业、技术、管护等交流互动,完善油茶产业链建设,开发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培育优质油茶产品品牌,努力提高油茶生产综合效益,实现区域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鼓励发展森林康养与旅游和林下经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态需求的提升,株洲市依托优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快速发展了森林康养与旅游、林下经济两个新型林业产业。湘赣边区是一山之隔、一脉相承的关系,根据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边区互联、互通、互动必将更加便捷,抓住现时区域发展机遇,依托现有森林康养与旅游产业基础,抓好相关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必将使株洲市森林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发展林下经济,在炎陵等山区已成为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鼓励各地林区根据生态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创新经营方式,提升产品品质,不断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系株洲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诚:主动融入发展战略布局着力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升级

2247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