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立功:绥宁县楠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古称“莳竹”,是“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省4个竹产业建设示范县之一,面积2927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8.9万人,森林覆盖率76.29%,有楠竹75万亩,立竹数1.5亿株,主要分布在麻塘、长铺、瓦屋、水口、李熙桥等乡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楠竹产业发展,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及“产业兴邵”理念要求主动对接,提出了建设“楠竹加工全省区域性中心”的战略构想,通过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换动能等举措,把楠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一、发展成效
近年来,我县楠竹产业发展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目标,突出抓好资源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科技推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楠竹产业多种功能和生态产品、林产品供给能力,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县竹林面积达75万亩,拥有笋竹加工企业33 家,实现楠竹产业总产值17 亿元。楠竹产业是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竹业收入占林农年收入36%,在主产区甚至达到75%以上。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从竹业发展中直接受益,在竹业经营中,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为全县总人口的12.8%以上,尤其为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和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
(一)资源培育持续加强。通过楠竹新造和竹林扩鞭,全县竹林面积逐步扩大到75万亩。持续实施的楠竹低改、培育丰产竹林基地累计16万亩以上,亩立竹数由不足120 株提高到200 株,竹林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竹林结构日趋合理。如:麻塘乡三寨村从2017年开始被省林业局确定为省级森林经营毛竹丰产林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面积3000亩,建设时间10年,目前已实施了三个年度,实施面积2030亩,获得省级楠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效果较好。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竹农投身竹林道建设,先后出台了《绥宁县竹林道建设五年规划》和《绥宁县竹林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竹林集中联片300亩以上的优先开展竹林道路建设,经验收合格,按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自竹林道建设项目开始实施至2020年底,全县共修建竹林道1750公里以上。竹林道建成后,大大改善了对竹山的生产、管理条件,提升了对竹林的开发利用水平,降低了林农劳动强度,每亩每年可减少采伐运输劳动工日3个,仅此一项,每亩每年增收600元,竹农培育与开发毛竹资源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我县麻塘苗族乡拥有毛竹林16万多亩,近年来累计筹措资金1200万元,建成林道700公里,其中铺砂路面80公里,有效促进了该乡楠竹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该乡能年产楠竹600万根,成为全县楠竹原材料第一大基地。
(三)竹农经营效益多元化。竹农在楠竹林生产开发中,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增加收入。一是实施楠竹低改,来自政府部门的补助,完成楠竹低改任务的,奖补100-300元/亩。二是资源培育、管护,竹林产出的提高,经低改后,每亩竹林年产竹40根,产笋100公斤左右,竹农每亩增加收入600元以上。三是竹帘等粗加工收入,楠竹加工成竹帘,每根可增收7元。四是上档次、上规模加工收入,主要包括一些筷子厂、竹器厂、竹炭加工厂的加工。五是服务中介收入,主要是运输、购销人员的收入。六是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收入,将25万亩楠竹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范畴,按每亩15.7元计算,每年度林农可获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92.5万元。
(四)笋竹加工初具规模。现有笋竹加工企业33家,生产线52条,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4家,分别是:湖南银山竹业有限公司、湖南省中集竹木业发展有限公司、邵阳佰龙竹木有限责任公司、绥宁县丰源竹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以竹木精深加工出口终端产品为主,有竹集装箱板、竹木复合板、滑翔板、高档竹木家具、竹筷等,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销往东南亚与西欧等国。目前我县生产的竹筷占全省总量的30%。
(五)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绥宁是“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省竹产业建设示范县,全县共有林业规模企业4家,其中既是国家级又是省级的2家,省级的2家。每年生产加工楠竹1000万余根,年生产“MK”牌竹木体育滑翔板103万片,“竹雨轩”、“银山竹业”牌竹筷1万吨、竹家具7.4万件,“CIMC”牌竹木集装箱地板42855立方米,以上产品年销售额共10亿元以上。“MK”牌竹木体育滑翔板板面光滑、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抗冲击性强,弹性好,属中高档滑板,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7年又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并成功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注册,并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FSC国际森林体系认证和CE认证,属国际环保认证的FSC产品;“竹雨轩”、“银山竹业”牌全竹家具、竹板材、竹筷子等产品列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并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CIMC”牌竹木集装箱地板主要销往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产品质量通过ABS、GL、中国船级社等船级社的检验,属国际环保认证的FSC产品。
二、主要措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楠竹产业开发工作,把楠竹产业作为绥宁县“一县一特”主导特色扶贫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积极筹措产业发展资金,定期召开楠竹产业生产开发协调会、现场会、督战会,有力推动了楠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乡两级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楠竹产业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推进楠竹产业开发工作。县林业局专门设立县楠竹产业开发办(竹产办),承担楠竹产业开发行业管理职能,组织和指导全县楠竹产业生产开发工作。
(二)深化改革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竹林林权证核发工作,明确了竹农的经营主体地位,使竹农“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推进竹林所有权和竹林地使用权依法依规有序流转,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竹林基地建设,促进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林农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竹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科协、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竹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研单位、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采取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加快竹类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竹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创办高标准的竹林示范基地,在竹产区建立粗加工点。创新融资平台,通过联保贷款、小额授信贷款等,扩大竹山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
(三)加强政策扶持。全面放开竹林的经营管理,减免楠竹经营、加工过程中的所有手续及费用,原竹砍伐、销售,竹笋采挖、销售全部由竹农自己做主,有力调动广大竹农开发竹林的积极性。同时对搞好丰产林培育的山场和新修建的竹林道路给予适当的奖补,对笋竹产品粗加工车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设备采购给予资金扶持。
(四)加大资金投入。县级财政从“巩退”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中拔出专款,用于丰产竹林培育、竹山道路建设及笋竹初加工厂建设,每年投入楠竹产业开发资金500 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向省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如2019年度,银山竹业有限公司就获得省林业局竹林道路建设资金70万元,专项用于其原材料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增强科技支撑。坚持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0亿元,全力打造袁家团国家级竹木产业园。园区已开发面积257公顷,其中有楠竹加工的上市公司一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当前,园区的主要楠竹产品有:竹滑板、竹木玻纤复合滑板、竹木复合地板、全竹家具、竹西餐具、竹筷、竹炭、竹醋液、生物质环保燃料棒等15类产品。近年来,园区实施楠竹产业“产、学、研”中心建设,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2016年,同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合作建立了“湖南竹产品研发中心”,累计取得竹业专利成果40多项。银山竹业“竹机制碳制作方法”、中集湖南公司“竹木胶合及其生产方法”、丰源竹木“条纹彩色运动滑板及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中集湖南公司“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丰源竹木、中集湖南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科学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实施了“国家楠竹丰产培育推广计划”、“湖南省楠竹丰产培育星火计划”等项目,取得了“楠竹笋材两用林实验推广技术”、“楠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等多项省部技术成果。
(六)优化升级转型。推进战略整合,培育企业龙头。采取行政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进一步淘汰加工规模小、资源消耗大、产品档次低的竹木加工企业,通过整合一批、规范一批、关闭一批,实现保重点、保规模的目标,确保规模骨干企业原材料供应。如中集湖南公司与佰龙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竹木复合板,建成投产生产线7条。按照“自愿参股、分散经营、单独核算、风险自担”的原则,银山竹业等公司牵头将县内14家小型竹筷生产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拥有生产线25条、年产竹筷20万箱的绥宁县竹筷集团公司。当前,园区竹滑板全国市场份额占有率达40%,竹筷占全省总量30%,竹木复合集装箱板年产量达6万立方米。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楠竹产业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竹林科学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县竹林大多数为纯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竹林病虫害防治需引起高度重视;部分竹农盲目、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竹林地生态的破坏,影响笋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二是产业规模和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县大部分企业规模小、 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成品附加值低;而较大型的企业主要生产竹地板、竹筷、竹制日用品等耗材型产品,在竹纤维、竹生化利用等精深加工和竹文化创意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三是品牌创建和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大部分笋竹加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创建品牌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有些产品的出口主要通过外贸出口和贴牌销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需要我们在品牌的宣传、策划、包装和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
四、下一步工作策略
下一步,将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并按照县人大常委会本次审议意见,继续做好巩固提升,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增产增收,推动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力争2025年全县实现竹业总产值30亿元。
(一)落实政策扶持。重点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快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扶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丰产林培育、新技术研发推广、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市场信息平台建设、人才技术培训等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精深加工企业和本县先行产品企业的扶持,在建设用地、融资贷款、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做好政企、银企、科技对接和市场信息服务。
(二)实施项目带动。抓好省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对接《湖南省竹木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里有关楠竹产业发展项目,策划生成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好、发展后劲足、能做大做强楠竹产业的招商项目,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和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途径,扎实做好项目的推介、洽谈、签约、转化和落地等工作,力争在对接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上有新的突破。积极争取将天然楠竹林纳入省级财政天然林保护补偿范围。
(三)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科技研发平台,并通过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研攻关,加强科学经营,争取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和丰产稳产关键技术,培养企业所需的设计、管理、操作等不同类型人才,推进我县楠竹产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四)做好配套服务。完善服务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龙头企业,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对笋竹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和竹林森林认证工作,给予大力扶持;对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指导和倾斜;对龙头企业申报专利技术、知名 商标,给予支持和奖励,并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