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国:从统溪河穿岩山公园建设浅谈溆浦县生态旅游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10-15 10:37 信息来源: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改善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这一号召引发人们对新常态下林业发展的新思考:森林生态旅游或将成为林业发展新业态、新方向。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度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推进了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但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到底该怎么往前走?值得考究。

1.我县森林生态、地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溆浦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371.4万亩,森林覆盖率64.87%,林木绿化率67.49%,森林蓄积量568.4万立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1%。全县共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51处,人文旅游资源单体103处,是品类齐全的旅游资源大县。境内有唐开元五年的龙泉寺、清朝乾隆年间的阳雀坡古村落;神秘幽深的原始次森林“米粮洞”;“新潇湘八景”之一的思蒙国家湿地公园;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景区向警予纪念馆;集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背花瑶梯田;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纪念地龙潭;新兴的度假休闲胜地穿岩山森林公园和统溪河旅游休闲小镇;沅水中游的水路驿站——江口犁头嘴古驿站;独特而令人神往的溆浦端午龙舟。

2.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5.7万公顷,占林地比重为24.1%,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867公顷,水土流失明显减轻。长防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营造林2031公顷,森林防护功能稳步提高。全县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成效显著。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发营运雪峰山旅游过程中,始终把景区农民当作受益主体,通过景区带村、景点带组、劳务用工、安排就业、扶植创业、资源入股、组织农民合作社和传统文化表演等形式,与景区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既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又实现了景区农民的高就业,从而助推了精准扶贫。这个被称之为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国家旅游局“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向全国旅游行业进行推广。

4.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新举措。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生态保护脱贫、特色产业脱贫,充分发挥林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2016年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强调了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康养是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的首选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等林业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利用县域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按照“开发一个景点,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景区带村、景点带组、资源入股、就业帮扶”等途径,着力引导、培育、提升、推广溆浦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思蒙国家湿地公园、阳雀坡古村落、山背花瑶等森林生态旅游扶贫精品项目,创新森林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推动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覆盖面,通过就业、开展个体经营、发展种养植、租赁、入股经营等五条途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依靠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5.探索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新机制,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借助县电视台、溆浦红网、溆浦旅游网、溆浦手机报、“溆浦经典”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等媒体建立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在平台建立方式上,力求立体、灵活多样。特别是思蒙湿地公园、穿岩山森林公园等溆浦主要景区在现有规划基础上,提升旅游服务品位,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当进入景区范围,即可收到景区景点介绍、旅游服务项目等基本情况的手机信息,让游客轻松自如选择旅游线路和服务。

总而言之,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优先,合理利用,避免民间资本低档次乱建;要明确产品的主题、发展主线和建设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产品;找准竞争优势,立足自身实际选择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方向,避免照搬照抄、产品雷同;加大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或PPP模式),引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全力打造我县森林生态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新精品。把基础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形成一批在相关解说、规划、指导、服务、营销等方面有特别才能的专业人才;借助各种资源,加强横向合作,合力推进我县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我县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

1.基础设施不完善。溆浦县山林面积集中的东部和北部山区及五家国有林场路、讯、电、水等设施相对落后。同时,林业保险发展才刚起步,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了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

2.林业产业规模偏小。品牌特色基地少,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生产装备、工艺落后,林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脚步缓慢。

3.技术人员缺乏。溆浦县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都存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仅就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来说,占成员95%以上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对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4.融资较为困难。一方面林业企业大都缺乏实物产权抵押,同时一些没有土地、山林流转的经营主体无“三权”,融资要件不具备;另一方面,林业项目投资回报低、融资成本高使得一些主体“用不起钱”,林业项目贴息不管是主体覆盖面还是在利息总额中所占比例都不高。

5.森林保险范围较小。溆浦县现在只有公益林纳入了森林保险。大部分有林地,特别是造林大户、合作社、林业公司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都没有纳入森林保险范围。

6.服务氛围不浓。服务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整体氛围仍需进一步增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多头跑路、程序繁琐、时间堆积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由于从事林副产品生产、加工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一般不在工业园区,用地、用电、用水问题还存在困难。

三、下阶段打算

1.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拓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林业产权经营试点示范,进一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规范组建林业合作社,有序流转林地,规模经营森林资源,提高林业效益。

2.积极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采取建立贷款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开展贷款保险服务、开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等办法,使森林资源变为森林资产、森林资产变为林业资本,林业资本变为林业产业建设资金和生态补偿脱贫资金,让广大林农从中受益、更多享受改革成果。推进林业产权融资,建设好溆浦林业投融资平台,加速森林资源向效益的转化。

3.认真抓好林业生态扶贫生态林植造项目。大力扶持龙头业主兴建林业特色种、养基地,兴办林产品开发企业,做长产业链,提高林业收益。全面推行木材经营加工者投资森林管护和原料林基地建设,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者转化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者,以短养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4.建立优质的林业便民服务平台。推行信息化服务,建立县、乡两级对接的林业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创新服务特色,满足林业服务对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5.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积极创建溆浦雷峰山国家石漠公园,培育壮大穿岩山、山背花瑶两处森林康养产业。

李平国:从统溪河穿岩山公园建设浅谈溆浦县生态旅游

1386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