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清:关于邵阳楠竹产业精深加工的调研报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3-11 14:38 信息来源:


    楠竹是我市的乡土树种和主要树种之一,楠竹产业是我市林业传统特色产业。据2019年林业年报,我市楠竹面积达到253万亩、立竹5.03亿根,面积和株数双双全省第一,但资源利用没有最大化,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初加工,缺少精深加工。为此,我带领有关科室人员,深入楠竹主产的洞口、绥宁、新邵、新宁、城步、隆回等6县,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楠竹产业发展的现状

楠竹产业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我市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珠)江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楠竹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规模基地、企业精深加工、税费、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大大推动了楠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1、资源十分丰富。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竹林新造近10万亩、低产竹林改造近50万亩。现竹林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有绥宁、新宁、城步、洞口、隆回、新邵等6县,竹林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国有林场有51个。楠竹面积达25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4.5%、有立竹5.03亿根,双双居全省第一,年可产原竹4000万根,产笋3.1万吨,总产值达86.62亿元,为全国楠竹的中心产区和主要产区。

2、加工利用较好。一是楠竹企业较多。全市现有竹加工企业150多家、年产值达30多亿元,占竹总产值的30%,其中有一定规模和档次51家,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其主要产品为竹家具、竹筷、竹胶合板、竹地板、竹砧板、竹家具、竹笋罐头、竹制用品等。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增多。现有国家绥宁木竹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园(华立、丰源、森鑫、华科)4个,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银山、丰源)2家、湖南省竹产业十强企业(旺正、银山、华立)3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3家,拥有发明专利5项、新型实用专利35项、外观专利15项。华立竹木、银山竹业、新宁森鑫等企业生产的高档竹筷,远销日本及周边的东南亚各国,在日本占有30%以上市场份额。特别是华立竹木公司年产销高档竹筷34万箱,年出口创汇1050万美元;银山竹业公司年产销高档竹筷15万箱、全竹家具6500套,在全国设有20多家竹家具销售网点及40多家全竹家具终端专营店。

3、富民效益凸显。2019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86.62亿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26.7%,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6.1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4.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5.84亿元,竹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人均竹业增收2000余元,已成为邵阳实现“生态扶贫、产业脱贫”的重要支撑。全市还不断挖掘竹文化,复兴宝庆竹刻、竹簧产业。并结合“南山国家公园”、“崀山世界遗产”、城步“六六山歌节”等传统特色节日,大力发展竹海旅游、竹林康养、竹区休闲、竹园生态产业,36个森林公园(国有林场)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吸引八方来客,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收入达6.7亿元,带动竹农致富。探索出重点发展竹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促进发展以竹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带动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以二促一带三”的发展模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楠竹出不了山。楠竹基本生长在深山地方,由于竹林道建设才刚起步,林农采伐的竹子还是靠人扛,边远地带因采伐竹子人工成本高、得不偿失,林农根本不愿意伐。

2、企业吞吐能力不强。根据楠竹生长的属性,7年一个周期,到第三年就成为成熟竹,可以砍伐,8年以后就老化,成为无用之才。根据测算,我市每年可砍伐的竹子大约在4000万根以上,但据2019年的年报,全市只砍伐了910万根,有3000万根可用竹没有利用起来。

3、企业精深加工短板明显。主要表现在楠竹工业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单一,效益低劣且分布较散。全市楠竹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属小微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主要生产一些初级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正逐步沦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殖民地”。而像安吉等竹产业发展先进地区有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竹工艺品、竹用品等10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竹综合利用率95%以上,真正实现了全竹综合利用,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精深加工体系,处于产业链的顶端。

4、自然扩鞭生长速度快。由于前几年的低改,楠竹生长地的土壤得到改良,自然扩鞭速度十分快,每年的竹笋十分多,由于竹笋加工企业全市只有城步、隆回2家企业,竹笋供大于求,导致该采挖的竹笋没有采挖,变成了竹子,更进一步扩大了资源的总量。

5、经营管理较粗放。竹产区群众对竹林基本上不抚不育,长期疏于管理,竹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同时,竹林砍伐不合理造成留养比例失调,致使竹林质量差,大径竹少、低产林多。全市竹林立竹每亩仅130株左右,距丰产竹林每亩250-300株的要求相差甚远,生产力低、产值低。

6、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对竹林道建设投入不足,导致运输困难,增加了砍伐的成本;另一方面对竹子高附加值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收购的竹农的价格不高,造成竹农砍伐热情不高,出现了茫茫竹海变不了金山银山。

  三、工作建议

邵阳楠竹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更有潜力。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竹农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深加工、山外拓市场、山中兴旅游”的产业发展道路,引导楠竹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1、加大楠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竹林道建设是解决楠竹下不了山、降低砍伐成本、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竹林道建设刚刚起步,且资金基本靠上级的投入,只有绥宁、新宁等2县财政给予了一定配套,但建设里程短,满足不了该砍伐的竹子下山。为此,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竹林的实际情况,将竹林道建设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统筹考虑,每年投入一定的真金白银用于竹林道建设。当地林业部门着手做好竹林道建设规划,按照每千亩竹林不少于3公里的密度建设林道,重点林区县内主要干道宽2.5米以上,作业道宽不少于1.5米,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建设标准,实施主要道路硬化。并整合有关资金,有步骤的实施竹林道建设,为林农砍伐竹子提供便利。

2、搭建竹产业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我市每年有3000万根可利用竹子没有发挥效益,成为了深山的盆景。为此,我们应在市级层面搭建竹产业发展平台,建议在邵阳湘商产业园建立邵阳楠竹产业园,研究制定产业园区扶持政策,对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以竹木“剩余物”为原料的企业以及科技环保型企业实行减税让利、退税还利,通过发布楠竹招商指南,走出去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楠竹精深加工规模企业,提高楠竹的附加值,打造出邵阳楠竹的品牌。特别是要引进竹笋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打响邵阳竹笋品牌。同时,要引导县级现有楠竹企业上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楠竹吞吐量,将3000万根楠竹变废为宝。

3、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政府楠竹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引导,支持竹精深加工产业园、交易市场和竹林道建设。逐步建立以竹农和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作引导,增加信贷资金等投资体系。各县市区财政要设立楠竹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扶助林业科技推广,楠竹精深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示范基地补助及奖励等。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楠竹开发。引导带动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兼并、联合组建大型竹产业化企业集团,推进龙头企业产业集聚。

4、优化产业布局,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引导楠竹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竹产品加工向精、深、细方向发展,力求在竹纤维、竹医药、竹食品、竹工艺品的开发上取得突破。加快绥宁袁家团工业园、邵东徐家铺竹木市场、北塔区建材市场等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将之打造成为集加工、仓储、交易、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专业交易市场,切实提高我市楠竹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标”等认证,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5、加强楠竹文化观光新效益。要将楠竹和文化、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竹海游”、“竹家乐”、“竹景观”、“竹工艺”,将楠竹重点区和开发区打造成生态休闲区和旅游观光区,使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要做好楠竹文化传承和宣传。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渗透了中华民族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特别与君子文化、饮食文化密切联系。邵阳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竹产区,有着深厚的竹文化底蕴,要认真挖掘,并做好传承。首先要将竹文化和产品开发融合起来,在竹产品的设计、加工、包装时,要突出邵阳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提升产品的品味和价值。其次要注意培养竹制品手工制作人才,不断挖掘宝庆竹刻、竹簧工艺,并推陈出新,让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技术绽放时代的光芒,造福现代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大力宣传与楠竹有关的文化内涵,积极推介邵阳竹品、打造“宝庆翠绿”品牌,深入挖掘邵阳竹艺,努力拓展邵阳竹市,用竹文化引领大产业、托起大品牌,用文化的魅力感召全市人民自觉参与到楠竹开发中来,让青青翠竹在邵阳大地上流金淌银。

李秀清:关于邵阳楠竹产业精深加工的调研报告

118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