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关于推进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试点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11-01 15:34 信息来源:

  自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我们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工程,努力打造“河湖为廊、青山为屏、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现结合试点建设工作实际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澧县西北部,总面积277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总面积的86.63%。
  1.生态环境优良。湿地公园以水量充沛的涔水永久性河流和水质优良的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洪泛平原湿地为辅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美,湿地类型独特,森林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良。
  2.生物资源多样。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85科28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黑鹳;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白琵鹭、小天鹅等19种。有种子植物151科、485属、76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樟树、金荞麦等8种。
  3.人文景观丰富。湿地公园镶嵌在天供山、太青山、刻木山之间,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公园内有水府庙、神皇庙、明朝宝塔遗址等十余处名胜古迹。涔水文化源远流长,屈原在《楚辞•湘君》有诗云:“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卢照邻亦有诗云:“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公园还流传“八山五庙”和“二神斗法”等美丽传说。
  二、主要做法
  (一)持续加力“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澧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林业、环保、水利、财政等18个县直单位以及周边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指挥部,把试点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多次召开调度会,明确任务,落实举措,形成了统筹推进、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明确机构职责,核定人员编制10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到位,各项职能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先后组织16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安排两名年轻业务骨干前往北京林业大学脱产进修一年,学习湿地知识,获得了结业证书。组织人员到湖北洈水、沅陵五强溪及周边的毛里湖、沅水、书院洲等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学习交流。聘请专家指导公园建设,对相关单位和镇村开展湿地知识培训,提升了人员业务素质。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自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全额保障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经费,在县政务中心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各类办公设施设备。整合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项目资金3.56亿元,投入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2个中央财政湿地保护项目,安排专门配套资金500万元。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力度,保障了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澧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等规范性政策文件,明确了土地权属,保护了生态环境,强化了生态意识,确保了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严格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保护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了加强自然湿地、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我县划定了占全县国土面积23%的生态红线,湿地公园保育区、恢复重建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整体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实施严格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公园内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涔水南北两大支流由县级领导任河长,环保、湿地公园管理处等4个县直单位负责人任副河长兼河长办主任,当地镇政府负责人任河段长。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定期巡河,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严格保护保育区。湿地公园建有南河、山门水库标准化管护站,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禁止一切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对保育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恢复水禽栖息地210公顷,保育区内的重要鱼类和其它珍稀水生生物的产卵地、繁殖场得到全面保护。大力开展联合执法。为了加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聘请湿地巡护员,加强公园日常巡护,及时制止违法破坏行为。
  二是实施治理工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污染治理工作。污水垃圾专项治理方面。投资2878万元,在公园周边镇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4座,修建净化池及配套收集管网,配置垃圾桶、垃圾堆放场,购置垃圾转运车、垃圾打捞船,对湿地公园周边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清运和处理。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方面。开展畜禽养殖环境综合整治,湿地公园周边62家畜禽养殖户完成退养,拆除栏舍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发放退养奖补资金394万元。依法关停污染企业方面。依法关闭了湿地公园上游及周边35家土立石灰窑、25家粘土砖厂、6家石膏厂、49家“三粉加工厂”、7家煤矿和8家采(碎)石场,并逐步开展植被恢复、土地平整等修复工程。严厉整治湖口采砂方面。对涔水南北支入湖口违法采砂进行治理,依法关停了3家采砂厂,接驳船只全部移除,制砂设备、混凝土生产设备全部拆除。
  三是实施恢复工程。我们正在加快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王家厂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目前已实施项目23个。在公园周边营造林1.41万亩,渠道清淤7公里,并实施生态护坡。在原采砂区域和恢复重建区培育菖蒲、灯芯草、荷花等水生植物2300亩。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全面清理,组织打捞“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对“欧美杨”实施采伐,湿地公园范围内外来有害物种得到有效治理。
  通过系统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公园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优化,整体水质得到提升,湿地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三)全面提升“四项能力”
  一是提升科普宣教能力。建成2100平方米的湿地科普宣教广场,打造了4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教馆,观鸟栈道、游客步道、宣教长廊、宣传墙等各具特色、实用性强,布置了300多块宣教牌、指示牌、标识牌,进一步完善了湿地科普宣教阵地。开通湿地公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 “世界水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近万人次进入学校、社区宣传,发放宣传折页、鸟类图册等资料20万份,还利用户外广告牌,深入宣传湿地科普知识。编写印制湿地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大众读本,将湿地科普知识纳入湿地公园周边中小学校地方性课程。开展了主题征文、摄影大赛、品牌标志创建、广告语征集等活动。
  二是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投入1188万元,购买监测船、望远镜、观鸟单筒镜、数码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信息平台和涔水北支断面水质水文自动监测站。占地720平方米的科研监测大楼已开工建设,全面提升湿地公园监测监控能力。在自身开展监测工作的同时,委托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总院围绕公园越冬候鸟、鱼类、湿地植物、水环境等指标开展专业的监测和调查;联合县环境监测站、气象站、水文水质站进行协同监测,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监测活动,建立了主要指标技术档案,基本掌握了涔槐湿地本底情况。
  三是提升共建共享能力。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在贫困村南河村建立社区共建办公室,积极参加精准扶贫工作,该村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湿地公园与周边的13个村和社区签订了共建共管协议,共享建设成果,接纳周边群众开展巡护、保洁等工作。2014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开展“古城村社区共管示范项目”,开展周边社区可持续生计培训、湿地宣教、生物多样性监测等。近年来,周末、节假日到湿地公园游玩的游客明显增加,每年达到13万人次,旅游收入2550万元,增加了周边“农家乐”和社区居民的收入。
  四是提升示范引领能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我们积极挖掘涔水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湿地公园优美的湖光山色,建设以“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天供山森林公园—太青美丽山谷”为主的S302山水风情旅游线路,积极打造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品牌。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果园基地2300亩、油茶基地3000亩。在湿地生态农业的带动下,全县创建“三品一标”认证192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5个,澧县葡萄、复兴苹果柚、双上绿芽茶、边山河有机蔬菜和乡翠茶油等走向了全省、全国。2017年10月,澧县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县)。打造美丽乡村品牌。近些年,我们结合“创森”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澧州”三年绿色行动,通过植树造林、庭院绿化、环境整治,建设了槐市特色古镇和双庆、长乐等美丽乡村的典范。
  我们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和展现湘楚农耕文化的良好载体,组织中小学生、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等到湿地公园开展活动,吸引广大旅游爱好者慕名前往,亲近自然。湿地公园成为提升澧县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下一步打算
  1.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在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时,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和相关项目规划设计,以湿地资源保护保育为重点,以生态系统修复为核心,确保建设后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符合湿地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确保湿地公园整体建设水平与总规规划基本相符。
  2.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做优涔水流域生态保护圈,推进公园周边生态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周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扎牢控污、防污、治污的保护屏障。抓好湿地公园周边绿化、美化,全面保护水资源,促使生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让湿地公园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
  3.科学推进建设开发。着眼长远,重点抓好公园后期保护建设和旅游项目,聘请专家团队编制建设规划,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把涔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环洞庭湖地区得天独厚、特色鲜明的国家湿地公园,使其成为江南库塘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典范。

张文:关于推进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试点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66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