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培红:赫山区竹产业发展现状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5-22 11:24 信息来源:

  赫山区楠竹资源较为丰富,全区楠竹开发现已逐步走上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竹产业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竹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竹产业的发展前景,制约竹产业的做大做强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一、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 竹资源分布情况

  赫山区土地总面积192万亩,林业用地64.8万亩,目前毛竹有大面积成片分布,水竹、慈竹等丛生竹少量零星分布。全区共有竹林面积21.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1.35%,占林地面积的33.64%。其中生态公益竹林7.59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34.8%;材用竹林面积14.21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65.2%。立竹总株数2940万株,平均立竹度为135株/亩。全区共有14个乡镇街道及单位有竹资源分布,其中面积最大的乡镇是泥江口镇。

  (二) 竹产业发展现状

  1、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赫山区虽然竹资源较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尚处于工业化规模利用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竹资源培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工竹林面积有了较大增加,竹加工利用有了较大发展,竹产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6亿多元增至现在的11亿多元,竹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2、加工企业现状

  近几年来,赫山区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改革,坚持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基地建设,为了提高楠竹产量和楠竹利用率,赫山区政府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兴加工,上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工作思路,实施楠竹低产林改造,建立楠竹丰产林基地,致富林区群众,全面提高楠竹产业,打造可推广的楠竹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省级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充分带动赫山区楠竹产业的发展。楠竹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竹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区发展大小竹制品加工、经营厂(店)700余家,以新昌、康力、恒丰、通达、聚宝园、三超、海利宏等为代表的规模林产品加工企业16 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新昌竹木、康力竹艺和海利宏竹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以银城市场为中心,辐射全区5个主要山丘区乡镇的竹产品加工、销售市场,实现了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双赢。泥江口镇和龙光桥镇主要生产竹筷,竹筷生产占全市竹筷产量的70%以上。衡龙桥镇和泥江口镇主要生产竹砧板,产量占全市的90%以上。笔架山乡和龙岭工业园主要生产竹木胶板,会龙山街道主要生产水竹凉席。按照市场划分:赫山银城竹艺市场已成为一个竹制品专业批发经营的市场,经营加工个体近200家,主要生产经营竹保健席、竹梦思席、竹木床椅等,是全省竹凉席最大的批发经营市场。全区年生产销售保健凉席180万床,梦思席420万床,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泥江口镇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竹筷集散地之一。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龙光桥镇成立了竹木产销合作社;泥江口镇成立了竹筷协会;银城竹艺市场成立了竹凉席分会。2016年,竹业产值达10.8亿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33.7%。发展竹产业逐渐成为山丘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新市渡、谢林港、泥江口、龙光桥等乡镇竹业实现的税收占当地财税任务的40%左右,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它所提供的税收还有新的增长。另外发展竹产业逐渐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

  二、 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地楠竹资源远不能满足竹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调查,我区年消耗楠竹约800多万根,而2016年国家批准可砍伐的楠竹仅100多万根,不到需求量的15%,林农厂家不得不外购楠竹,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当成本高到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时,我区发展中的竹产业将有萎缩或中断的危险。

  (二)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我区竹制品中,除水竹凉席、竹伞工艺品和天削卫生筷继续保持名牌和享受免检待遇外,其他竹制品的质量和档次在国内市场上均排不上号,特别是竹筷和保健凉席几乎全都停留在最低价位水平,利润空间狭窄,难以打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市场。

  (三)组织化程度不高

  楠竹的生产与加工绝大多数是以户为单位,没有形成企业联农户的格局。农户种植楠竹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绝大多数乡镇竹农种植楠竹局限在自留山上,未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楠竹基地开发。楠竹加工企业也是以单干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合作意识不强,在技术、产品规格等方面不能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此外,在产品销售方面也存在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现象。楠竹产业合作社的引导、组织、服务、协调作用有待得到充分发挥。

  三、竹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大力培育资源,形成基础优势

  1、科学规划,目标明确 我区竹林面积有21.8万亩,但丰产林仅12万亩。为此,区林业局制定全区高效竹林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采取新造与低改相结合的办法,从近年来,我区积极鼓励楠竹新造和楠竹低改工作,力争到2015年,将现有21.8万亩竹林发展到22.8万亩。新市渡、泥江口、沧水铺等竹林分布主要乡镇分别建立1个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全区建立1个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

  2、强化责任,集中投入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区直有关部门,各有关乡镇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班子,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制定目标管理,实行领导办点包片,乡村统一管理。

  3、强化管理,依法管竹 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成以林业公安为主体,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护林队伍相配合的资源保护管理执法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二)大力培植名优拳头产品,形成规模优势

  1、狠抓龙头企业 区、乡两级及林业部门要精心扶持通海竹制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天意竹胶板厂、恒丰板业等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把产品做优做精,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使更多的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突出区域集中 按照“一地一品,一方一业”的原则,规划产业布局,引导竹制品加工朝区域化方向发展。形成以龙光桥、泥江口等地为中心的竹筷加工区;形成以新市渡、谢林港为中心的竹凉席加工区;以城区为中心的竹胶合板加工区;以龙光桥为中心的竹制品销售区。使竹制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3、组建企业集团 针对我区竹制品加工企业散、小、差的实际,要以龙头企业为基础,集中力量组建集科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于一身的竹制品开发大企业集团,提高品种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形成群体规模,为产品不断迈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三)大力增强竹制品的科技含量,形成竞争优势

  科技兴竹是竹产业高速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也是全区多年发展竹产业的成功经验。我区竹制品的当务之急,是要上质量,创名牌。为提高产品档次和创国际国内名牌,必须因势利导开展科技攻关活动,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科研人员、技术能手和生产厂家定点攻关。要狠抓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狠抓科技人才的培养,狠抓与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发,全面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新闻部门应加大对竹业的宣传报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谭培红:赫山区竹产业发展现状

66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