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华:炎陵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几点思考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 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有效的保健作用,具有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五养”功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城市雾霾困扰,城镇居民去森林“洗肺”已成为必然选择和生活时尚。炎陵县是全国全省生态建设核心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湘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启动森林康养产业,不仅能够进一步释放炎陵县森林生态的服务功能和价值, 为公众健康谋福祉, 还能盘活林地资源, 为林区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新选择,炎陵县应从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和找准着力点两方面着手,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挖掘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潜力
(一)发展环境优越。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全县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127公顷,林地面积173164公顷。总人口20.42万,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6.15万人。经合乡并村后,全县辖10个乡镇120个行政村。
炎陵是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美丽中国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十大县域旅游之星、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深呼吸小城10佳、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省级文明县城、省平安县。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资源,独有的文物文化名胜古迹,造就着炎陵的神奇与秀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毗邻井冈山红色旅游盛地,完美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康养基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立方厘米,居亚洲第一,被誉为“天然氧吧”, 2016年入选“湖南最佳避暑胜地”,2017年纳入湖南首批20个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境内瑶寨歌舞、畲族龙狮、客家风情美食文化与炎陵风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古、红、绿“旅游资源集中,有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层面的“十个第一”。
(二)康养资源丰富。有关学者研究提出了康养产业的“六度理论”,即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六个重要维度。适合森林康养,除此之外,负氧度、精气度也是重要的康养因素。炎陵在这“八度”方面表现良好,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良条件。一是温度舒适。炎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大,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和云雾景观。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适合保健养生、休闲度假;二湿度舒中。炎陵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7%,人体感觉舒适,有利于健康;三是高度理想。境内有湖南第一高峰--酃峰,海拔2115.2米,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非常适合休闲养生居住和运动冲刺;四食材优产。炎陵有生产优质农林产品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盛产黄桃、叶茶、香菇、黑木耳、竹笋、竹木制工艺品和根雕艺术作品、炎陵白鹅、黑山羊等特色产品,农林产品优产度达到90%;五空气洁静。炎陵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适合呼吸系统病患者静养;六绿化度高。炎陵森林覆盖率83.55%,位于华南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绿化率达90%。森林覆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湖南平均水平的1.5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七负氧度高。炎陵重点林区中负氧离子平均超过130000个/cm3,养生保健效果十分明显;八精气度高。植物精气是植物释放的以芳香性碳水化合萜烯为主的气态有机物。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维管束植物共有215科,896属,2019种。野生中草药植物264科、665属、119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46.12%,属全国重点药物品种166种,药用新中草药30余种,是全国中成药厂原材料供给地,野生天然药用价值高,深受民医的青睐。其散发的植物精气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为森林浴等保健项目开发提供了优质场所。
(三)人文底蕴深厚。炎陵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炎帝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产业。湖南省三大旅游品牌之一——国家4A级景区炎帝陵,以超时空力量牵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漂洋过海前来谒陵祭祖,寻根探源;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建党、建军、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遗迹。
游客来到炎帝陵,既可观光游览,又可谒陵祭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红色基地教育。朱毛红军会师纪念碑,最能体现炎黄子孙的历史价值观和顽强斗志的精神。作为毛泽东、朱德等伟人进行过诸多首创性革命历史实践活动的革命根据地,与这些活动息息相关连的历史遗迹是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
(四)发展成效明显。近年来,炎陵县从政策引领、行政统筹、联动合作等方面探索构建森林康养生态经济新业态,持续打造炎帝陵、神农谷、云上大院、梨树洲等康养旅游基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快,成效明显、效益提升。一是生态效益。森林康养遵循可持续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一种环境与资源共享综合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充分挖掘资源,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达到资源永续利用。二是社会效益。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能有效地保健身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职工民生问题。三是经济效益。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好实践,让森林既长树叶子又长钞票子。森林康养与众多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助推扶贫攻坚,帮助炎陵林农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经初步测算,预计到2020年,以森林康养为引领,包括森林旅游在内的综合产值可达150亿元,带动全县绿色GDP持续稳步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对森林康养认识还不到位。大部分经营业主和市民对森林康养的内涵和核心实质认识不够,对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功能服务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休闲走一趟、度假住一晚、养生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普遍认为森林康养是旅游部门的事,重视不够,开发利用不够,许多优质的森林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识,处于无人开发状态。部分经营业主实行粗放型经营,特色不够明显,开发康养精品项目较少,中高端康养市场开发不够,离真正的森林康养还有较大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神农谷和大院林场康养基地交通通达度不高,公路等级较低,有的上山道路未硬化。通信、网络不能有效保障,供水设施不足,饮用水源水质较差,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小,导致环境较差。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向康养基地延伸不够,健康管理、健康体检、美容养颜、康复疗养等医疗健康服务还没开展起来,医养结合还有差距,外地康养客人住得不放心。
(三)营销手段还有待提升。由于康养产业研发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康养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尤其是对炎帝文化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探索不足,致使森林康养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较为滞后。宣传渠道、手段较为单一,还缺乏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广告语,广告效应尚不明显,外界对炎陵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知晓度不高,炎陵森林康养品牌不响。
(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森林康养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方融资难、成本高,难以招到大商好商,社会资本融入明显不够,康养基地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森林康养规划项目建设用地需要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受到自然保护区的制约,导致不少森林康养项目无法落地;康养管理服务、市场拓展人员缺乏,专业康养师明显不足。
三、找准森林康养产业的着力点
炎陵林业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发展森林康养应依托炎陵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客家风情为重点,统筹财政资金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一批具备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为实现炎陵县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搭建好“两大”平台,实施好“七大”重点工程。
(一)搭建两大平台
1.精品康养景区。选择森林覆盖率高、景观优美、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含量高的最优区域,突出“运动、养生”主题,针对高端市场,围绕“国际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定位,突出山地特色,把握后发优势,坚持高端切入、高点起步,努力打造炎陵森林康养精品名片。以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大院农林场为核心,重点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搞好医疗保健等服务配套,精心设计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大幅增强景区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炎陵森林康养产业标准化示范样板。
2.全域康养基地。在森林康养资源较优、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基础配套设施较好的区域,突出“休闲、养老”主题,针对大众市场,把握炎陵精品旅游向全域旅游由点连线扩面的发展趋势,以处于广大林区的国有林场、重点乡镇和客家民居等为对象,加强通道、水系、新居绿化,提升森林景观,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康养体验亮点,有机整合资源项目,配套完善森林康养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建成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森林康养基地集群。
(二)实施七大工程
1.森林生态提升工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控和平安林区建设,切实维护好森林康养产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基。以增强森林康养服务功能的提升,开展林相改造与维护,实施森林抚育,培育大径级林木,加大芳香植物等有保健功能的树种营造,以及彩叶景观森林的培育。建立森林康养环境指标监测体系,将森林康养基地良好的生态指标化、定量化、数据化实时展示推送。
2.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现有“1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的全域大交通体系基础上,统筹城乡路网、电网、水网、通讯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内部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康养基地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完善无线网络、宽带网络等通信条件,增强森林康养基地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3.康养房产建设工程。开发建设养生型居住和养老型居住房产,与特色农林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精品森林康养景区按照“国际度假区”模式,全域森林康养基地按照“客家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的思路,着力发展生态度假、生态疗养、生态养老等房地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康养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打造一批独具炎陵山区特色的高端康养社区,把炎陵康养房地产市场逐步推向全省、全国。
4.医疗服务配套工程。充分发挥炎陵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发中药保健酒、饮料、化妆品等特色产品,深入挖掘中医药保健养生,打造区域特色中医养生保健品牌。巩固提升本地现有医疗保健机构能力和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组合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健康管理、高端体检、美容养颜、康复疗养等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形成与森林康养服务功能配套的养生、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5.康养文化教育工程。充分挖掘炎陵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以文化休闲养生为切入点,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文化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炎帝文化养生园、竹文化养生馆、茶文化养生馆及影视拍摄基地等森林康养文化产业。依托炎陵现有教育资源,并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教育培训产业,为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6.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利用和挖掘炎陵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引进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创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以及保健食品、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康养产业,以黄桃、竹产品、茶叶、药材工程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农业发展与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相结合,有机整合资源及项目,体现森林康养基地特色和吸引力,大力推进广大林区乡村森林康养基地集群建设和规划布局。
7.体验项目打造工程。根据森林康养基地资源状况、目标游客市场等实际情况,依托优质森林环境,精心设计打造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开展森林浴、森林步道、养生温泉、养生饮食、森林茶馆、运动养生,带动休闲观光等体验项目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较强的导游、本地森林讲解员,加强体验项目引导培训服务,增加游客森林康养度假活动的体验参与积极性,建设完善森林康养标示标牌和解说体系,增加游客体验愉悦感和满意度,拉动消费的双重效应。
通过“两大”平台和“七大”工程建设,到2020年底,炎陵县完全可以建成以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大院农林场为骨干的全省标准化森林康养基地,带动全县林区乡村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森林康养基地,将炎陵打造成湖南重要的森林康养福地,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经济强县建设,推进扶贫攻坚和助农增收,让森林康养产业建设的成果惠及山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