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洪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情况报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8-11 15:22 信息来源:

  2015年12月15日,在2015年度拟设立国家森林公园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组通过观看沅陵国家森林公园宣传片、听取实地考察意见和沅陵县汇报后,对沅陵县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获得了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23位专家的满票通过。国家林业局随后下文(林场许准[2015]2118号)正式批准设立沅陵国家森林公园。

  -、基本情况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辖23个乡镇、499个村(居)、67万人,是生态秀美、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的大湘西重要一县。县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均全省首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沅陵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沅水与酉水交汇处,大山大水,风光秀美,境内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齐眉界、凤凰山、夸父山、万羊山4个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优势明显,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沅陵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10283.7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9712.64公顷,水域面积566.61公顷,其他用地4.50公顷,森林覆盖率90.30%。涉及齐眉界、夸父山、凤凰山3个片区以及官庄镇、杜家坪乡、五强溪镇、沅陵镇4个乡镇。

  二、沅陵森林公园主要景观资源特色

  森林公园内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于此,沅江、酉水两河穿境而过。是全国著名的绿色膏腴之地和红色沃土,是南国生态旅游的天然胜地。这里有有葱郁连绵的森林景观、奇峰罗列的地文景观、灵动如画的水文景观和沉积厚重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公园3个片区,景点互补性强,各具特色,凤凰山片区以人文景观为主,齐眉界片区以森林景观和水文景观为主,夸父山片区以独特的地文景观为主要特色。

  森林景观主要有大面积天然次生阔叶林、珍稀的天然鹅掌楸林和红皮紫茎林和众多的古树名木景观。地文景观主要有夸父山、明月山、象鼻山等众多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水文景观主要有“两山夹一水,人在画中游,船在山上行”的沅水、飞龙瀑布、飞沙溪、甘溪洞溪、大金坪溪等生机灵动的江河、瀑布、溪潭。人文景观主要有张学良将军幽居地、屈将室、防空洞和传统的文化积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沅陵县传统龙舟赛和省戏剧活化石的辰州傩戏等。

  三、建设沅陵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森林公园地处武陵山与雪峰山脉交汇过渡地带,湖南第二大水系沅水从中而过,森林公园内山地与丘陵相间,山地沟壑纵横,小生境复杂多样,其复杂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孕育了众多的珍稀物种及特有物种。据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26属1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16种,湖南野生特有分布植物共有2种;共有脊椎动物30目77科158属20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大鲵等16种。森林公园古树名木众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约2000株,涵盖86个树种,尤其在齐眉界景区的蜂子洞和木王村分布有多处古树群。鉴于森林公园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特殊的地理区位,森林公园建设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二)是湘西北山地向东部丘陵过渡区生态屏障保护的需要。从地理分布上,沅陵森林公园地处沅陵县东部,境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是从湘西北山地到东部桃源丘陵的过渡地带,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森林公园的建设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交汇处生态屏障保护的需要。

  (三)是完善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需要。湖南省正着力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沅陵是怀化市旅游城镇副中心和二级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森林公园建设是沅陵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举措。森林公园是沅陵山水民俗景观带和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沅陵县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良好的生态条件给予了沅陵县优越的自然禀赋,建设沅陵国家级森林公园将作为沅陵县生态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四)是扶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沅陵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森林公园内居住有贫困人口4.8万人,产业单一 ,经济条件落后。建设森林公园既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改善当地经济基础条件,通过发展森林旅游等产业,提高老百姓经济收入。

  四、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县党委政府一把手现场解决建设难题。沅陵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沅陵森林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自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沅陵国家森林公园工作开展以来,沅陵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到森林公园现场办公,解决申报工作及森林公园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钱出钱,要人出人。

  (二)政府与集体或个人签订经营协议,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目前,申报主体齐眉界国有林场代表政府与相关单位、村组农户全部签订了土地和林地经营协议书,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拥有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权。

  (三)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创建经费

  从2014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建设和今后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既确保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经费,又为以后公园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证。

  (四)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多方筹资700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6个保护站,已安排专门的管护队伍,坚持常态化巡逻,对森林公园资源进行保护。新修林道27.3公里,硬化水泥路面10.8公里,新建2个客运量达5000人以上的汽车站。修缮了凤凰寺,建设游步道10.5公里和7处景观台。新建休闲山庄5个,农家乐购物商铺1个,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沅陵森林公园特色的餐饮服务文化。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勘界立标。根据批复的森林公园范围和界限,设立界碑禁牌和相关宣传及警示标识。加强与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衔接,启动夸父山片区与湿地公园重叠部分的调整工作。

  (二)提升机构级别,落实编制。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设立沅陵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级别暂定为副处级,明确法人、机构性质、编制数并设岗定责,结合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从齐眉界林场调剂人选,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三)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国家级森林公园行政许可下达后,必须在18个月之内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要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建设理念,坚持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的建设方向,要邀请知名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沅陵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纳入沅陵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年内报省厅组织专家评审。

  (四)制定出台《沅陵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安排专人调研起草《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加强对公园内自然景观、林地、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管理,交由沅陵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今后森林公园的管理严格按照办法执行,增强管理工作的法律性与严肃性,明确各方利益与责任,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加大公园建设资金投入,吸取国内森林公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按照一流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标准,搞好公园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将沅陵森林公园打造成湘西地区得天独厚、宜居宜游的森林公园和天然氧吧。

  (六)全面推进沅陵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规范森林公园及周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通过封山育林、林相改造、珍贵树种培育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等级,丰富公园森林植被景观。同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强化防火护林工作,真正把公园建设成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过渡区的生态屏障,实现“保护资源、生态旅游、兴林富民”的有机统一。

  

廉洪志:沅陵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情况报告

667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