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锟鹏:绿色衡东建设
衡东县现有林地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率48.27%,活立木蓄积量236万立方,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2000年我县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殊荣。近年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衡东建设,提出了“绿色衡东、美丽衡东”的发展理念,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以建设美丽衡东为目标,掀起了绿色衡东建设的热潮。
一、谋划绿色战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衡东建设,按照绿色衡东、美丽衡东的战略部署,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绿色衡东建设,县长办公会就城乡三年绿化行动和洣水保护行动、鸟类保护基地建设多次研究。为了落实绿色衡东建设,先后出台了《衡东城乡三年绿化行动方案》、《衡东县洣水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规划、投资机制、推进制度、奖惩措施以及具体实施细则。
二、构筑绿色通道。近年来,县政府加大力度把交通区位优势变为绿色优势,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高速公路、省道、铁路、通乡通村公路绿化,栽植大苗50万株,荒山造林4万亩,绿化公路里程700公里。县政府投资300万元,按照“一年绿化、三年成荫”理念,采用打大穴、优质大苗、高标准栽植S315、S211、衡炎高速衡东连接线共50公里。投入6000万元绿化、美化县城洣江大道,栽植大规格樟树、桂花以及一些园林景观彩叶树种,乔灌搭配,建成了季节分明、四时有景、色彩丰富的洣江风光带和洣江广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甘溪镇东冲村投资30万元绿化了S315线道路两旁以及通村公路,白莲镇马房村投资17万元绿化村道8公里。京珠高速、衡炎高速、京广铁路沿线实施通道绿化提质,在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通过实施封山育林10万亩、栽植大苗8万株、荒山造林1万亩。在鸡公岩大岭和甘溪石岗地段建设好100公里长、15米宽的生物防火林带,树种主要采用木荷,为绿色通道保驾护航。
三、保护绿色洣水。以洣水国家湿地公园验收为契机,实施百里柳堤行动、裸露山地绿化、建立鸟类保护基地。一是百里柳堤行动。沿洣河的霞流、新塘、吴集、城关、踏庄、甘溪、杨林、草市、高湖、高塘等10个乡镇,在所辖乡镇范围沿米河两岸10米范围内按8米的间距全部栽植2排柳树,苗木规格3公分以上,总计栽植6万株,形成一道绿色景观。二是裸露山地绿化。对洣河两岸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的裸露山体1.5万亩全部绿化。以特色水果种植高湖万亩枇杷园为建设核心区,种植以枇杷、脐橙等特色水果,消灭裸露山地0.8万亩。三是建立鸟类保护基地。在城关镇金娥村建立鸟类保护小区,种植野生柿子树、酸枣6000多株,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杨林镇立新村建立鸳鸯鸟类保护基地,在杨林镇车头村设立鹭科鸟类保护基地,设置宣传牌和警示牌,为鸟类建立安全的栖息环境,确保野生动物资源安全。
四、营造绿色村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山上一片林、村道两排树、民居在林中、四时有景致、绿化有效益”的要求和“群众有意愿、环境能改变”的原则,绿色村庄根据绿化投资额的50%进行奖励,农户房前屋后栽植绿化树苗由政府采购进行免费发放,全县每年办好10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好两个村的示范点,实行目标考核。全县绿色村庄建设总投资约8000万元,涌现了霞流李花、甘溪东冲、白莲马房、城关金蛾、大浦堰霞和荷塘、荣桓船湾等一批绿化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村庄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霞流镇李花村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20多万元,绿化道路11公里,池塘水边绿化200亩,庭院绿化达70%,建设了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文体绿化广场、村休憩公园,得到省、市的高度评价。
五、建设绿色园区。实施绿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战略,街道插绿、园区建绿。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营造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园林式单位2家,省级园林式单位12家,市级56家,义务植树尽责率100%。城镇街道两旁栽植两排行道树,对有条件的地方见缝插绿,有的栽植了小灌木,有的建立了移动花架。同时着力实施绿色园区战略,凡新建小区的绿化建设实现“三同时”: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对绿化不达标的,由相关单位责成业主限期达标,对拒不落实的由有关部门吊销资质并电视曝光。新建的园区对绿地率进行控规,做到有绿化方案、有报批手续、有检查验收、有处罚措施。为带动大浦工业园区的绿色建设,县政府投入100万元绿化大浦工业园工业大道,园区各企业也各自建绿、添绿,绿化率达到30%以上,使园区经济发展和绿色建设两不误。
六、开发绿色旅游。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热点,贴近自然、向往生态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为满足人们生态休闲旅游的需求,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衡东的绿色资源优势,加大对乡村绿色旅游的专项扶持力度,建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以乡村风、乡村韵、乡村美为主题,以罗帅文化精品红色旅游、万亩竹海、万亩油菜花以及乡土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举办衡东新塘南方格桑花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节、衡东荣桓映山红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及衡东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等节庆活动,挖掘乡村生态绿色旅游,开发了竹笋、山茶油、藤茶、剪纸、黄贡椒等绿色旅游产品,2014年旅游者人数达到2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现在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