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晖军:沅陵县生态公益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7-02 16:42 信息来源:
  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辖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498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5.4万。总面积870.3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85.6万亩,森林蓄积量1708万m3,森林覆盖率71.71%。自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后,全县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209.47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3.96%。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68.2万亩,省级公益林21.5万亩,自然保护区林17.7万亩,县级公益林2.07万亩,现已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89.7万亩。
  一、 生态公益林在沅陵县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一是生态区位重要。我县地处沅水中上游, 是“湘西门户”,境内有五强溪水库(库容42.9亿m3)、凤滩水库(库容17.64亿m3)两座大型水库,有岩屋潭(库容1.03亿m3)、高滩、田家坪、栗坡、挖鱼槽等十多座中小型水库,有沅水一级支流酉水及直接汇入沅水流程在30Km以上的溪流深溪、朱红溪、荔溪、舒溪、洞庭溪等十多条,库区内库岔有一百多条。搞好重要区位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对保护森林资源,推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沅水下游、洞庭湖区乃至长江的防洪渡汛安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维管束植物225科,800属,2227种(不包括乡种)。其中蕨类38科,78属,184种;木本植物105科,336属,1175种;草本植物82科,386属,868种;陆生脊椎动物73科242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仅借母溪自然保护区内就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19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5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33种。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有利于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三是旅游资源丰富。我县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龙兴讲寺、二酉藏书洞、凤凰山、夸父山、无缘洞、黔中郡、辰洲三塔等十多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滩水电站(空腹大坝)、五强溪水电站、明月山等多处。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有利于改善我县的旅游环境,创造更多的景观资源。四是效益明显。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一项富民强县的形象工程。我县启动重点(省级)生态公益林189.7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后,每年不仅可获得近1000万元补偿资金,而且,通过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不断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分蓄积量,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富民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态公益林分布状况
  全县地方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太常乡栗坡水库、七甲坪镇鸟儿巢水库、筲箕湾田家坪水库周围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省级生态公益林,涉及官庄、楠木铺、马底驿、凉水井、沅陵镇、麻溪铺、筲箕湾等乡镇和国有齐眉界、仙门林场。主要分布在:借母溪自然保护区周围、岩屋潭水库周围、常吉高速公路两侧第一层山脊线以内或平地200m以内和齐眉界、仙门两个国有林场。重点生态公益林,涉及太常、盘古、二酉、明溪口、麻溪铺、筲箕湾、荔溪、凉水井、楠木铺、北溶、深溪口、肖家桥、陈家滩、清浪、五强溪、七甲坪等20个乡镇和借母溪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①借母溪自然保护区、凤凰山森林公园、夸父山森林公园;②沅水、酉水两岸第一层山脊线以内或平地2km以内;③五强溪水库、凤滩水库淹没尾水区周围2km以内;④岩石裸露在35-70%且集中连片30hm2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
  三、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县规划重点、省级、县级生态公益林209.47万亩,涉及范围线长面广、林农户数多、管理难度大,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县、乡(镇)分别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设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办公室)并签定了生态公益林目标管理责任状,切实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补偿资金的管理。全县林农的补偿资金全部通过银行一卡通兑付到位,项目资金和护林费由县林业局统一按规定安排到相关项目和护林责任人。
  二是出台保障政策。为更好地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县委、县政府出台《沅陵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沅陵县重点(省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乡(镇)村分别制订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能有序推进。
  三是落实管护措施。全县成立了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和25个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组建了由60名林业工作人员和300多名村组干部组成的联合护林队伍,县、乡、村、护林员层层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了“任务、职责与报酬”挂钩的巡山管护措施,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到山头、地块。
  四是实行改造升级。近几年来,县委政府抓住“三边”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机遇,在我县常吉高速公路两侧、沅水、酉水两岸、城镇周边等重要区位的低效生态公益林中,进行了20万亩低效林改造总体规划。目前,已实施油茶低改2200亩,营建茶叶基地1200亩,水果基地3000亩,药材基地1500亩,“三边” 绿化造林19000亩,充分地利用了林地资源,优化了林种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提升了部分生态公益林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价值。
  四、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公益林建设主体单一,补助标准低,经营管理粗放。目前,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仅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启动189.7万亩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5元/亩?年,县级财政没有安排补偿资金和工作经费,由于补助标准低,无法调动林农经营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主要靠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封山管护,缺乏资金改造低效低质生态公益林,使得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处于原始的粗放经营阶段。
  二是广大群众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的林业经营正处在林业分类经营的初级阶段,经营商品林有直接收益,而生态公益林建设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人们还是以追求眼前利益的旧思路,老观念去思考林业的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企业、集体、个人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依托,投资开发生态旅游,改造低效公益林的意识不强。 
  五、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几点建议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是维护生态安全,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的关键,是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要花大气加以发展和保护。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追求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础,发展与保护并重,科学经营,集约管理生态公益林,把生态公益林建设摆在林业建设的首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目标责任状,切实将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2、 广泛宣传,增强全民护林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船、建立宣传碑牌、张贴横幅标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广泛宣传国家对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行财政补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优越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3、 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融资渠道,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三边” 绿化造林、长防国债造林等林业工程项目,鼓励个人、集体、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生态公益林改造,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林分质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专项建设资金;②县(市、区)人民政府投入专项建设资金;③利用林业工程项目资金进行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④按一定比例从林业税费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⑤按一定比例从利用水资源的部门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⑥根据木(竹)加工企业的消耗和排污企业的排污量提取专项资金;⑦政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集体、企业、个人投资。
  4、不断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应不断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标准。建议由现在的5元/亩.年,提高到10元/亩.年,以后逐步提高到50—70元/亩.年,不断提高林农和管护人员的积极性。要创新生态公益林经营模式,形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现代林业经营体制,逐渐形成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好机制。
  5、科学经营、集约管理生态公益林。要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取“封、造、补、抚、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建设生态公益林,逐步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蒋晖军:沅陵县生态公益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67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