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关顺:保靖林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1-10 17:44 信息来源:
  保靖县最大的特点是林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多年来,保靖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建设虽然得到了有效地发展,但与建设现代林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绿色经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着眼保靖林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保靖林业发展瓶颈,探索保靖林业发展对策,对建设绿色保靖,宜居保靖,促进保靖农村农民增收显得十分重要。
  一、保靖林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保靖县以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依托退耕还林、长防国债、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项目,累计实施人工造林近70万亩,封山育(护)林130万亩,为社会提供木材30万立方米。2009年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五”末的218万立方米增至260万立方米,净增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56.57%增至62.78%,净增6.21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4108万元增至1.5亿元,翻了两番。水土流失得到逐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宜居保靖逐渐形成。
  (一)林业用地充分利用。保靖县国土总面积17601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8459.9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3%,非林业用地47553.1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7%;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84580.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5.8%,疏林地面积5550.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灌木林地面积28361.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1%,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672.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其它林地294.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
  (二)森林资源不断丰富。2005年国家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全县林业用地主要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地、商品林地两大类,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7135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5%,商品林地面积57102.9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4.5%。
  (三)生态区划日趋科学。保靖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71357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地面积61633.3公顷,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86.4%,地方(省)级生态公益林9723.7公顷,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3.6%;有林地面积48793.5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8.4%,疏林地面积3816.2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3%,灌木林地面积13308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18.7%,未成林造成林地面积5309.4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4%,无立木林地面积129.9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0.2%。
  (四)商品林地结构多元。区划商品林地面积57102.9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641.9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65.9%,疏林地面积1727.6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3.0%,灌木林地面积5690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10%,未成林造成林地面积11874.8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20.8%,无立木林地面积163.6公顷,占商品林面地积的0.3%;在有林地面积中用材林地面积24593.3公顷,薪碳林地面积20.8公顷,特种用途林136.4公顷,经济林地面积9713.3公顷,竹林面积51.6公顷。
  (五)森林蓄积日益提高。至2009年末,全县活立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立竹18.9万株。按林种分:用材林蓄积92.1万立方米,防护林蓄积142.9万立方米,特种用途林蓄积14.9万立方米,疏林蓄积9.6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5万立方米;按树种组分:松类蓄积132.2万立方米,杉类蓄积80.1万立方米,柏类蓄积16.1万立方米,阔叶类蓄积31.6万立方米;用材林按龄组分:幼龄林蓄积8.1万立方米,中龄林蓄积47.9万立方米,近熟林蓄积24.1万立方米,成熟林蓄积10.8万立方米,过熟林蓄积1.1万立方米。
  (六)动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保靖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种类较为丰富,并得到有效保护。全县境内有森林植被资源91科613种,其中乔木树种329种,灌木234种,藤本50种。目前尚存的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植物主要有珙桐、伯乐树、银杏、南方红豆杉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有金毛狗、巴山榧、鹅掌楸、凹叶厚朴等23种;另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兰科植物24种。保靖县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13种,水生脊椎动物42种,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5种,Ⅱ级保护的32种。
  (七)产业结构日益合理。保靖林业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木材及其制品、木本药材、木本油料和干果产业组成,新兴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以后将成为我县又一林业产业,且必将成为主导产业。2009年,我县加强林业产业转型,以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使用等新兴产业,引进良种油茶开发、天蚕养殖、速生丰产林优材更替和无节良材培育等新兴林业产业。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已通过省级和国家林业局评审,吕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始得到有效开发。
  二、制约保靖林业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期间,保靖林业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一)观念瓶颈。制约保靖林业发展的观念瓶颈是社会对林业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生态效益没有充分认识,林业的经济效益更是认识不够。由于传统的林业生态效益观念、山区林业本身具有独到的生态效益优势,对人居环境构成威胁不大,林业发展需要的投资方向和资金投入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发展。保靖县人均0.8亩耕地,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但人均占有8亩林地,解决农民的增收效果不明显,林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较慢。
  (二)投资瓶颈。山地和农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最敏感、最重要、与农民利益最密切的生产资料。近30年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田落实到户,为了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国家大批涉农资金投入贫困山区,地方对涉农资金的分配主要是强力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农田水利得到了飞跃性发展,有限的耕地基本实现精耕细作。相对来说,林业建设上资金投入较少,林业工程建设除上级财政投入外,地方财政基本上是通过整合林业项目资金“以林养林”的方式投入,大量的林地缺少强有力的资金开发,林业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彰显。84年,保靖虽然实施了“三山变一山”政策,农民得到了林地,但由于农民自主经营林地缺乏科学指导以及政策性扶持资金少之又少,面积比农田多几倍的林地,总因改革不完善、地方投入林业建设资金有限等因素,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林业对农民的增收不明显。
  (三)市场瓶颈。一是林业市场狭小单一,林木交易变现微薄,制约了林业市场的发展。保靖林业市场狭小单一,林业企业少、木竹精加工企业更少、农民的木竹交易变现微薄,一些林地本应该皆伐的,农民不愿也不想去皆伐,林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应用。二是农民伐造意识不强,木竹交易市场不景气。农民生态保护观念淡薄,伐林后造林意识不强,有的乡镇林业部门怕办证砍伐会带来超量砍伐,甚至乱砍滥伐现象,实施禁伐行动,一定程度上造成木竹交易市场不景气。三是森林资源评估市场未形成,林地无法流转,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林地、林木是广大贫困山区农民维持生计的基本来源和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森林资源评估市场未形成,林地无法流转,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难以变现,成为一块“死宝”,山区农民从中受益不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不高。
  (四)经营瓶颈。一是经营机制不完善。在经营机制上,没有充分把市场机制及时引入造林绿化事业,造林质量同造林者的利益关系挂钩的政策欠完善,“为谁种树”的意识不强,主动造林、提高造林质量难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目标要求,造林绿化工作主要靠行政推动而非利群众自觉行动。二是经营方式不科学。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视野的狭窄,农民经营林业多数是为了建房,栽植一些时间长、见效慢、受益不高的树种,很少从产业发展、生长时间、经济效益方面科学经营林地。三是经营品种不时宜。农民一般不懂林业的经营要因地制宜,不考虑地势、气候、土壤、市场需求的因素,照搬照用别地区的品种,很容易失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挫伤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林业的发展。
  (五)人才瓶颈。保靖林业人才缺乏,很难满足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职人员非林业专业或受过林业专业正规教育的少,占不到人数的三分之二;二是虽然年年有林业专业院校毕业生毕业,林业部门受编制约束,无法招录安排职位,林业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三是林业专业人才年龄老化,原有专业技术、技能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要求,也难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发挥很大的积极推进作用。四是人民群众接受林业技术学习、培训机会不多,与社会办林的要求相差大。
  三、破解林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针对“十一五”期间保靖林业建设存在的瓶颈,“十二五”期间,保靖要着力从五个方面努力,发展、提高全县林业工作建设质量。
  (一)提高现代林业建设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植树造林专业化,苗木经营市场化”理念,保靖林业要围绕“生态立县”一个核心,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两个原则,做好“低海拔地区产业、中海拔地区产业、高海拔地区产业”三个产业体系建设。要重视发展林业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的促进作用,把发展林业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科学造林。特别是林业产业建设上,要着眼国家大力推广油茶产业建设政策及油茶耐干旱、抗冰雪能力强、收益期长,经济效益高、不但是生态建设常绿优质树种、更是农民发家致富首选经济树种的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二)加强林业资金投入力度。保靖的最大优势在山地多,经营林业、发展林业所要求的技术较农田精耕细作式的经营相对粗放,受自然气候因素制约相对少,容易见成效。要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平台和机会,在优化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助农增收。同时,根据2009年,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联合督查组来我县检查强农惠农资金指出,“保靖“巩退”后续产业建设项目资金林业只占8%.....”适当提高“巩退”后续产业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发展林业所占资金比例。
  (三)大力培育现代市场林业。要紧紧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产权明晰工作,对资源进行评估,大力开展林业资源抵押贷款和保险业务,打造资源流转市场平台、融资平台,让农民可持林业资源实行抵押贷款,增强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创事干业的机会。要通过严格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来发展林业,开发林业市场,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经济发展上促农增收。要着力做好森林生态功能开发,将公益林的发展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森林生态功能的主要释放地域划定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度假村风景带等,赋予林业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强林业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现代林业经营水平。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建设的要求,保靖要结合产业建设实际,按照“保住已具规模产业,发展新兴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实施在低海拔地区巩固椪柑产业基础上,在中高海拔地区发展茶叶和油茶的战略。油茶产业发展的原则要规避已具规模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主要考虑在中高海拔区域。具体是在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交通方便、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群众基础好的地方发展。
  (五)强化现代林业人才培养。要提高基层乡镇林业工作站及场圃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步建立和健全县乡(镇)两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选用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科技人员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建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信息通畅、联系紧密和工作有序的推广体系。要坚持以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为突破口,以高质量完成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任务为目标,大力抓好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要牢固树立社会办林意识,采取了引进一个项目、培训一项技术、推广掌握一门林业科技的办法,全面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林业科技水平。 

石关顺:保靖林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667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