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球:桑植县林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暨发展建议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9-13 17:43
信息来源:
桑植县位于东径109度41分-110度46分,北纬29度17分-38度84分。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形复杂,是湖南省自然灾害频发地之一,尤其以暴雨、冰雹、干旱三种自然灾害为主。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隶属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
桑植县大地构造单位属新华夏结构体系,杨予准地合的一部分。由于受八面山褶制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广泛分布为中山、低山地貌。全县地层主要属三迭中统,寒代下统,震旦系下统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为主。武陵山脉从贵州云雾山分成三支,其北支和中支延伸到桑植全境,形成40条主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有10426个大小山头,最高点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每拨1890.4米,最低点竹叶坪乡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桑植县是一个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的大山区县。
桑植是澧水发源地,境内溪河密布、水流湍急,常年不冻,有大小溪河410多条,占地面积5140公顷,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12条,主要河流是澧水源流和澧水河一大支流娄水。
桑植县属中亚内陆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因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呈垂直规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成间断性地地方性雷雨和暴雨中心之一。高比例的森林覆盖,使地下水蕴藏量极其丰富,高海拔山区甚至常年烟雾缭绕,空气中含水量极其丰富;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特殊,既形成适应动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又造成多种灾害性天气,十年九灾。
全县总面积 3474 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1个县直属林场,总人口 45.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92.6% ,农业人口占 87.7% 。桑植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座落于澧水之源,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南方原始森林八大公山,亚洲第一洞九天洞、世界地质公园峰峦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 ,境内有溪水、河流 410 条,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绿色生态家园,有“张家界后花园”之美称。
桑植县是一代名将贺龙元帅同志的故乡,是一方充满希望的沃土,一块潜力巨大有待开发的宝地,林药材发展具有自然优势。
二、桑植县的林药材资源与林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
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特殊的气候环境使桑植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林药材资源,我县是我国第三大林药材宝库的核心区,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白族、等人们通过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还发展形成了民族医药,这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财富和组成部分。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药物,可以说遍地是药材,品种繁多,桑植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省建设的省级林木药草基地,以八大公山药场为中心,基本上覆盖到了全县的各个乡镇,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为杜仲、黄柏、厚朴,桑植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宣木瓜基地;其它的常用林药材有紫珠、黄柏、杜仲、白芨、重楼、魔芋、百部、黄精、威灵仙、前胡、杜衡、南山楂、南五味、钩藤、茜草、续断、川木通、山木通、鱼腥草、夏枯草、金银花、灵芝、蕲蛇、乌梢蛇、白花蛇等500多种,桑植县是一个典型林药材资源大县。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土壤资源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品质优良的林药材产区。全县林药材种植涉及面积近10万亩。
由于近年来我县药农没有对林药材产业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种植面积出现萎缩,大面积、规模化种植的地区较少,多为零散的、小规模的种植;加之林药材产业发展没有有效地利用国家农、林产业发展政策,如退耕还林政策等。而其他一些地区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这几年里,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了大规模发展,有些产区还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产地林药材交易市场和深加工区。如湘南、贵州等地利用退耕还林政策种植了大面积的三木药材,其规模远远超过了桑植县的存土面积,在浙江、安徽发展了大面积宣木瓜基地,有些药场达到上万亩的规模;隆回小沙江地区发展了10多万亩金银花并建立了金银花专业交易市场和产地加工业,金银花年产值超过10亿元,当地农户真正发家致富了,地方经济活跃了;怀化靖州县发展了以茯苓为主导产品的林药材产业,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茯苓加工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并建立了专业交易市场。由于我县林药材产业发展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机遇,很多机会已与我们失之交臂,导致传统林药材产品不传统、拳头产品非拳头了,全县林药材产业由强势变为弱势,由知名变成无名了。在全国林药材产业发展中所占的比例显得越来越小、资源优势地位越来越削弱。
随着林药材的应用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人工栽培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近40年的发展,桑植县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颇有名气的林药材种植基地,全县现有林药材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以紫珠、松茯苓、百合、玉竹、罗汉果、天麻、灵芝、吴茱萸、白术、黄柏、厚朴、杜仲、枳壳、陈皮、个青等20余个品种种植规模较大。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下,湖南重点建立了五大林药材生产基地:以金子岩、黄矛、坪村、堡子、金龙等乡镇为主要区域的1500亩百合生产基地;以王家坪为主要区域的1500亩玉竹基地;以沙溪为主要地区的500亩罗汉果生产基地;以坪村、堡子、金龙等乡镇为主要区域的3000亩紫珠生产基地;以连山乡为主要地区的350亩金银花、白术生产基地。各个基地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起点高、势头好、老百姓积极性高,这些地区的农户都有种植林药材的传统和爱好,可以落地生根,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大环境下由于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天然药物的使用量快速增长,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导致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保健产品、动物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对中药的大量使用,使林药材的需求量骤然增加,价格大幅增长,使林药材产业成为一项高效农林产业。比如说,以中草药作为生产原料的王老吉在5年内发展成为年产值200亿的单品种饮料,现超胜于我国饮料市场20多年的可乐产品,显示了中草药在保健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市场。
当今时代,人们处于高效率、高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散漫的农耕生活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这种“双高”模式会大量消耗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天然保健产品进行调理,恢复生机与活力,获得健康的生活,这些保健产品中草药是必须的生产原料。化学合成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毒副作用产生,特别是以抗菌药物与生长物质为代表的化学合成药物在禽、畜饲料中添加,在肉、蛋、奶、水产品中大量残留,对人们身体健康成为一大公害,呼唤天然药物代替合成药物成为发展的必然,因此,将有大量的天然药物作为禽、畜、水产饲料添加剂,成为一个巨大的动物保健产品产业。
三、桑植县林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近几年来,桑植县人们根据市场对林药材的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林药材种植,涌现了大批的林药材种植户,也成立了桑植县万祥林药材农民合作社,其中以社长石万祥为代表的种植大户已成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我县林药材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并建立了适应当前林药材产业发展的产、工、销一体化的新的运行模式,该合作社已拥有社员900多人,辐射10多个乡镇,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主要种植玉竹、黄柏、木瓜、虎杖等药材,先发展面积5000多亩,大幅度提高产品收购价,让利于农民,依靠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优势获得薄利,成为我县最具实力的林药材产业发展实体。基于这种运作模式,结合外地中药产业成功发展的例子,对桑植县林药材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提供以下思路。
1、高标准建设中药核心生态园区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特色的农业新政策的出台,为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千家万户的土地能够通过流转而成为具有产业优势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引用,生态农业理念的实施,现代农业管理手段的落实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各种特色产业协会与合作社蓬勃发展。林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在林药材产区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桑植县境内工业污染少,处于一种半原始生态条件,建设自然和谐的林药材生态产业,可称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使我县经济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成为一个可持续、无限量、高质量的新产业。
在交通较便利的林药材种植基础较好的几个临近的乡镇建设一个中药生态园,以丘陵山地、二干田、旱地为主要用地,以植被自然群落的组成特征为基础,以木瓜等传统品种为重点种植品种,集中在某几个临近区域种植3万亩基地,按照使用功能分别种植药用型、水果型、酿造原料型等品种,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引种重点品种,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获得优质林药材。品种布局结合张家界旅游区的需求特点,种植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的品质。结合发展以黄柏、厚朴、杜仲、金银花、玉竹、百合等品种的林药材,形成一个林药材品种多元化种植园区。
2、建设林药材种植区域
按照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不按行政划分,建设以品种为特点的林药材种植重点基地,在海拔700m以上的山地、坡地建立金银花种植基地,在700m以下的坡地、丘陵建立以木瓜、杜仲、黄柏、厚朴为主要品种的林木药材基地,也满足了生态区的发展要求。在低海拔的小丘地、缓坡地、二干田建立玉竹、百合、罗汉果等草本药材基地。这样可以形成“一域一品、多域多品”的特点,避免行政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外行管内行” 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干扰,通过合作社、产业协会协调管理,合作社、产业协会上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下联千家万户的林药材种植户,服务内容主要为技术、市场、政策,避开了纯粹的行政管理,而成为一种以协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的行业管理,做到了“内行管内行”。协会、合作社可以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对市场行情进行准确的预报,规划种植品种,指导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可以代表农户对外签单,实现订单种药;甚至联系开发商对产品进行升级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作为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初加工基地。利用大量的荒废河滩,发展2万亩虎杖种植基地,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
3、建立林药材粗加工、深加工基地
(1)以本县及周边地区林药材生产状况和野生资源药材分布情况,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本地独资、外资独资、合资等方式建立10-20家林药材原药加工企业组成的生产贸易基地,根据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分为原料药加工、食用品加工、粗品加工、精品加工、出口产品加工等不同档次产品的加工企业,以木瓜多元化产品加工为主导,形成年产值达到1.5亿元的生产基地。
(2)以本地和周边中草药资源为依托,建成1-3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企业,利用本地资源的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走林药兼长之路,建成天然药物原料加工基地,年产值达到2-5亿元的生产规模。
两项基地可以在一个区域内进行规划,形成一个林药加工基地。也可以作为天然化工、日化产品、食品、生物产品等的加工基地,形成特色产品,但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使具市场竞争实力。最终达到年产值达10亿元生产规模的特色产业。
4、建立产地林药材交易市场
结合我县林药材产业发展的规模与特点,在临近产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一个利于林药材流通的产地交易市场,同时建设交易信息平台,可以由具有较雄厚基础和力量的林药材协会领建,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土地、减免税等政策的支持,促进市场的快速发展。
5、培育龙头企业
以发展基础较好、实力雄厚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培养对象,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得到国家有关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成为我县林药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与标志性企业。
四、桑植县政府在林药材产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政府在林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隆回县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成功例子,建议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林药材在产业的发展:
1、政府根据全县林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邀请专家指导,编撰全县林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指导性原则,内容切合实际、可行、专业性较强,能对全县林药材产业发展期指导作用。并建立各种有利于林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挖掘和利用国家政策资源,为林药材产业发展更有效地利用国家的各项资源,如把林药材项目作为农林、产业项目发展计划申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支持,如农、林产业化项目、星火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西部发展项目、各级扶贫项目等等;得到各项国家、省、市级对农业、林业扶助资金,如扶贫项目资金、贴息贷款、农民素质培训经费等等。
3、鼓励和奖励相结合的政府支持计划的实施,如隆回县每种植成活1棵金银花政府补贴1元钱种苗钱,每购置一台金银花加工设备政府补贴2万元。政府可以按实际种植面积或数量给予一定量的先进补贴,能启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它产业发展奖补不妨以实际受益成效来核算奖补。
4、政府出资延请林药材种植、加工的专家为全县药农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发挥乡镇政府服务型功能,大力宣传、积极引导,产业考核不以面积为指标,实行乡镇产业发展以年上交县政府的产量为依据,工作经费按产量划拨,实行不发展不扶,多发展多支持的格局,真正调动乡镇抓产业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林药种植的积极性,。
5、政府出资立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性合作,将主要的技术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与这些单位合作,解决实际困难。如隆回县出资近200万元把隆回产的金银花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横向合作,政府出资,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技术力量,立项支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6、立专项扶持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带动全县林药材产业的发展,乡镇机构进一步调整,把烟办改为产业办,把政府部分技能干部充实到产业办,负责发展和收购林药材、烟叶等主导产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