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良:对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5-09 17:43
信息来源:
一、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分析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南岭北麓,地处郴州市中部偏南的骑田岭及其以北地区。现辖8个街道、4个镇、4个乡,土地总面积832平方公里,人口43万。
北湖区创森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北湖区位于郴州市中部,是郴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中心,又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五区一廊”的南大门和粤港澳“后花园”的中心及郴资桂一体化的心脏地带。交通便捷,京广铁路复线,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并行纵贯区境南北,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横跨区境东西,随着厦蓉高速公路,武广铁路的开通,北湖区区位优势进一步明显。至2013年末,全区共有森林面积5.5万余公顷,湿地面积0.8万公顷,拥有活立木总蓄积133万立方米,是区域内占主导地位的生态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为维护全区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北湖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
北湖区创森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北湖区作为郴州市城市核心,城市空间扩展迅速,许多敏感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被不断挤压、分割,分割的森林板块之间又缺少相互连接的廊道,造成了城市与森林自然景观的隔离。同时,破碎化的城市森林板块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没有完整的森林群落结构,生态防护功能也逐渐减弱。调查表明,北湖区的绿地景观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森林绿地总量不足、效益不高,老城区与新城区在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老城区缺乏林荫步道、街头游园等多层次绿化休闲空间,居住区公共绿地较缺乏;二是绿化品质上,存在种类单调、群落结构简单、用地功能相关性差的问题;三是绿化结构上存在绿化网络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森林组团和廊道的问题,如各类公园绿地,主题园区、休闲度假设施大都呈散点状布局,点与点之间缺乏景观特色鲜明的游憩通道的联系;四是绿化布局上存在分布不匀、与人口分布密度脱节,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缺乏缓冲带,楔形绿地的建设落后等问题,如中心城分区、土地综合分区、城镇用地、工业用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各类用地现状特点、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均有差异,绿化结构与布局对此考虑不足,也没有在绿化的功能上区别对待。另外还存在管理滞后,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还有一个必须强调的客观因素,就是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影响,使得整个北湖森林林相杂乱,视觉景观效果较差,不能反映地带性植被的景观特色。北湖区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十分艰巨。
二、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郴州是林中之城,到处郁郁葱葱,还有必要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吗?事实上,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十分必要,通过创森工作,能促进北湖区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
体现在生态效益上,到2020年,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可提高约4个百分点,新增森林面积3335公顷,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加强;每年可新增蓄水1676万立方米、其蓄水效益为2514万元/年;森林的除尘、杀菌、降温、降低噪音等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可新增碳储量约为112万吨/年,能增加和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创森工作,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使生态成为北湖区的一张金字招牌,生态与投资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兴业,推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同时,可有效增加当地社会就业,以及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提高当地群众收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通过创森工作,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经过人工造林和提质改造,可增加木材总储备86万立方米;每年可为市场提供优质茶油等林产品410吨,并推动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
比较分析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优势劣势,我们可以确定北湖区的创森目标:到2014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08%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3.7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地建设乔木栽植比例达60%以上,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城区新建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城区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江、河、湖、库等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公路、铁路等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0%以上;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全区初步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形成山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乡森林生态景观格局。力争2014年底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在2020年规划期未最终全面建成“森林北湖”。
四、北湖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措施
1、以合理规划为前提,着力恢复自然生态
综合北湖区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分析北湖区的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林地生产力、林业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差异性和一致性,全区可规划为6个林地功能分区:一是西南水土保持林功能区。本区包括西南仰天湖一带的永春乡、芙蓉乡、大塘镇、鲁塘镇、石盖塘镇、月峰乡6个乡镇的部分村。以低山地貌为主,多系花岗岩发育的山地黄壤,风化壳较厚,植被盖度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本区地势高,山地气候温湿,土质肥沃、且有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适宜毛竹、松、杉等发展。本区主要是封山育林,水土保持,依托资源条件,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发展生态型森林。二是两型社会示范带生态环境保护林功能区。本区域包括郴州大道沿线的郴江街道、骆仙街道、增福街道、石盖塘镇、华塘镇5个(镇、街道)的部分村,属于郴资桂核心区,在今后发展中承担着承接郴资桂人口和产业转移的任务,是北湖区的经济增长区,工程建设占用征收林地需求量将增大。因此,本区域特点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林地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注意保护林地资源,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发展宜居型森林。三是水生态功能区。本区包括西河沿线的华塘镇、保和镇、鲁塘镇、石盖塘镇等4个乡镇的部分村,该区沿西河而下,包括江源、仙岭、四清等区内主要水库,属丘陵、低山地区,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左右,土层较厚,质地粘重,保水保肥力较好,适宜马尾松、杉木、桉树、毛竹、油茶等生长。本区要突出水乡特色,注重山水格局的建设,发展亲水型森林。四是林下产业发展功能区。本区处于北湖区中西部的丘陵地带,包括鲁塘镇、华塘镇、石盖塘镇、郴江街道、骆仙街道、增福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的部分村。主要由岗地和平原组成,土壤为板页岩和石灰砂岩发育的红壤,立地条件好;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林业基础条件好,适合以油茶为主的各类经济林发展。本区要注意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园林绿化乡村建设,发展乡村型森林。五是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功能区,本区仅指位于保和镇境内的万华岩风景名胜区。以洞穴风光、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特色,以风景游赏、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户外运动、洞穴疗养、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为主要活动形式,同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本区要注意挖掘人文内涵,大力营造主题并开发设计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文化型森林。六是矿山植被保护与恢复功能区。涉及矿山开采多年的鲁塘镇、石盖塘镇、保和镇、华塘镇、芙蓉5个乡镇的少数村,由于长期开采煤矿等矿产,造成森林资源破坏,一般地方由于受采煤等矿产品影响,被矿渣覆盖,植被稀少,残存的树木也大多生长不良,生态环境极端恶化;由于矿业活动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泥石流、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和国土生态安全。本区重点是加强造林,恢复植被,发展再生型森林。
2、以公园绿地为依托,大力开发森林氧吧
使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享受自然。北湖区占郴州核心城区的三分之二,在城区建设绿地生态系统和环城生态保护区,构建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是北湖区创森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新建一些公园绿地。要新建几个综合公园,如梦里故乡公园,至少规划面积在13公顷以上,并立马动工;要新建一些社区公园,如长冲公园、温泉公园、秋实园、樟槐公园、三里田游园,规划面积25公顷以上;要新建一些街头绿地建设,如青少年宫小游园、飞虹小游园等,全区约有20多处,面积在11公顷以上。二是要提质改造原有的公共绿地。要提质改造现有的综合公园,如北湖公园、南塔公园,总规划面积在10公顷以上;要规划一些专类公园,要对南岭植物园进行扩建,以保护其原生态植被并引入本地珍稀濒危植物为主,并对园内空地进行补造,见缝插绿,进行景观提质改造,规划面积40.2公顷。要提质改造燕泉河风光带,改造面积2.2公顷。要对北湖区现有的5个社区公园进行提质改造,如大岭上公园、骆仙公园、丽景公园、樟树岭公园、桂门岭公园,全区规划面积5.7公顷。要对街旁绿地进行提质改造,如惠爱广场、香花小游园、五岭广场等,规划面积2.1公顷。 三是要加强公共地带立体绿化及边坡、黄土裸露地绿化建设。要规划完成公共场所主体绿化20公顷,完成青年大道沿线立体绿化0.7公顷,民权路沿线立体绿化15公顷,骆仙西路沿线立体绿化2公顷,龙女大道沿线立体绿化0.7公顷。要规划完成辖区内黄土裸露地块绿化治理。实施范围:郴州大道、青年大道、民权路、骆仙西路、香雪路、龙女大道、区级公共地带、道路边坡、樟树岭隧道两端、部队、宾馆、酒店、城区黄土裸露地段等。初步调查有14处10公顷上下。要强势推进城区山头绿化,实施范围:武广高铁沿线山头、郴州大道沿线山头、龙女景区周边山头、厦蓉槐万公路沿线山头、木子岭山头、小埠生态园周边山头等,这一范围合计约有500公顷。
3、以生态网络为屏障,全力缓解热岛效应
根据北湖区是城市核心地位、城市空间迅速扩展这一特征,充分利用北湖区的自然山水整体格局,以公路、铁路、河道等为主要轴线,通过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全面加强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高铁、铁路、江河干流等两侧的可视面第一层山脊山地绿化,建成绕城高速公路、郴州大道两侧宽50-100米的绿化带,其他公路、铁路两侧宽30米以上的绿化带,构建路网、林网、水网“三网融合”的生态网络,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一是路网建设要有层次。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采用“封育、新造、补植、改造”等综合措施,着力构建森林景观大道,补植高规格大苗,人行道新建花池,花池内栽植乔灌花卉,达到乔木、乔灌、地被、草皮四个层次分明的预期效果,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网络。建设布局范围为郴州市北湖区范围内除城区道路外的主要乡村道、县道、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铁路两侧及第一层山脊线内林地。道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主要包括:武广客运专线19.63千米、京广铁路12千米、G4京港澳高速公路3.3千米、G76厦蓉高速公路21千米、G107国道29.3千米、S214省道5.5千米、S322省道27.2千米、S212省道79.15千米、S354省道35.42千米、S351省道20.67千米,县道共计218.32千米,乡村道383.53千米,总里程为854.96千米。二是林网建设要有色彩。要重视村庄绿化,北湖区128个行政村,共有自然村庄1125个,现已绿化的自然村庄336个,绿化率为29.87%。要规划一批近郊乡村,通过借地绿化、废硬改绿、见缝插绿、全民植绿等措施,使绿化率提高到35%-45%;要抓好新农村建设,高起点规范、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村镇绿地。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新建省级绿色示范镇2个、市级绿化示范乡镇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0个、区级绿化示范村40个,规划面积123公顷;要抓好乡镇山头绿化。具体范围: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沿线山头和主要河流两岸沿线山头及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以及近两年来未及时更新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乡镇辖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这些山头造林绿化面积估计在2400公顷上下,3年内可以完成。三是水网建设要有品位。要抓好河、湖、溪“三水”文章,让水网融入林网,依水建林,以林涵水,通过实施疏浚、清淤、截污纳管、生物治理等多种措施,不断改善水质。水系生态廊道建设以西河、同心河、章溪河等为主,总长度约135.2千米。在这些主要河流两岸沿线开展河道绿化美化,大力发展近自然的水体沿岸防护林,努力营造林水相依的特色风光带,凸显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时代品质,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休闲好去处。水库绿化建设以四清水库、仙岭水库、江源水库、燕子窝水库、八里排水库、仰天湖水库、梨树下水库、赵家水库、五星水库、大头山水库、香塘岭水库、红卫水库、龙王井水库、铁坑水库、滑石江水库、金钟岭水库共计16座水库为主,总面积304.3公顷。
4、以持续发展为主题,致力塑造森林文化
生态文化产业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经济形态,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人们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往往要历经一段时间才能认同。郴州历史上就是山区,靠山吃山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为生活奔波的村民,时有毁林开荒、砍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想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任务相当巨大。我们要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科技为支撑,以灵活多样的产业形态为表现特征,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手段,积极推进森林文化、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等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抓好森林文化传播,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森林城市的氛围。通过公益广告、环境标示、公益活动、生态文化节等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形成持续、集中、高潮迭起的创建氛围,从而使创建森林城市的市民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均在90%以上;要注意以生态文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森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药文化、山水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在创建森林生态单元的过程中,规划进行多种类型的创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年要建设生态文明社区4个以上,园林式单位15个左右(其中省级4个以上);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要在骆仙街道骆仙铺村、保和镇增湖村、五岭阁公园、石盖塘光明村、燕泉街道七里洞村建设多处义务植树基地,在南岭植物园、五岭阁公园建设2处纪念林基地;要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全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树资源4820株,分属35科51属60种。其中国家一级古树(500年以上)4个种15株;二级古树(300-499年)15个种110株。树种主要有国槐、椤木、樟树、翅荚香槐、皂荚等。要通过完善普查建档、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严格依法保护等手段将北湖区现存古树名木加强保护与管理。二是抓好生态旅游观光,努力建成“一点两线”的旅游观光发展格局。“一点”即以郴州市城区最大的市民旅游休闲地——北湖公园风光带和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着力发展娱乐休闲、社区文化广场等大众文化,以中国女排连冠基地旅游项目和义帝园陵的楚文化,并联手湖南昆剧团、郴州市歌舞剧团,着力发展国有主流文化,形成郴州最大的歌舞演出、娱乐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圈;“两线”是指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沿线“生态农业为文化观光带”,包括沿线的华塘镇、郴江街道、骆仙街道、增福街道,要以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基础,发展观光农业和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郴仰公路沿线的保和、月峰、大塘等少数民族乡镇,并涉及鲁塘邓华将军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族民俗及红色旅游文化带”,科学规划建设小埠古民居民俗文化风情园、瑶族民俗文化风情园、仰天湖生态草原保护区、太平天国屯军营旧址军事文化保护区和邓华将军故居、鲁塘镇及村头村等历史文化名村镇。三是要抓好生态产业链条发展,努力形成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围绕城市森林廊道建设、城市绿色环境建设。当前要注重以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休闲游园和郊区生态农庄为基础,重点建设北湖公园、仰天湖风景区、四清水库风景区、万华岩风景区、龙女温泉度假区等成熟休闲公共地;要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游,建设保和乡雷大桥村、北湖街道同心桥村生态采摘基地;要大力推介华塘镇的“爱尚三河”生态农庄模式,打造一批集采摘、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基地;要注重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保和小埠古民俗风情村、梦里故乡生态休闲园、月亮湾休闲山庄、麒麟山庄等集民族风情、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