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实施封山育林 培育后备资源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13 17:41 信息来源: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培育好后备森林资源,充分挖掘林地效益, 攸县县委、县政府根据 “十一五”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及林业发展需要,结合城乡同治工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封山育林。
  一、攸县林业现状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是中国油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近年来,攸县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县,推动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坚持有序培育和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积极造林、科学营林、依法护林、科技兴林,实现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2011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1.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其中有林地面积202.26万亩,油茶林面积45万亩,楠竹林面积25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8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27.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53%,林业生产总值21.35亿元。
  攸县境内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有木本植物78科,常见树木436种,其中马尾松、杉树、枫香、樟树、泡桐、毛竹等都是萌芽能力强的乔木树种,天然下种能力好的适生树种较普遍。为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培育森林资源,攸县结合林业实际,因地制宜分区域实施封山禁伐,造管并重,突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加快了全县国土绿化进程,为增加林木蓄积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2012年,全县实施封山育林1万亩,涉及莲塘坳、菜花坪、酒埠江、鸾山、黄丰桥、湖南坳、上云桥、皇图岭等8个乡镇及东塘示范林场、木材公司等2个国营单位61个小班,得天独地的自然条件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促使封山育林取得成效。
  二、封山育林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
  根据攸县山地资源实际,立足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在大力倡导造林绿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半封、轮封、全封等方式实施全方位的封山育林措施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坚持的一项让林业“休养生息”的基本政策。具体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是对生态公益林实行全封。生态公益林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县有生态公益林面积近80万亩,包括国家级生态公益林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和未划入公益林范围具有公益性质的国道、省道、县级道路,如106国道、醴茶高速、岳汝高速、衡炎高速、S315等主干道两旁,旅游风景区、水源保护区涵养林,酒埠江水库库区两侧可视范围内所有山头的林分。由于当前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较低(每年每亩9.75元),木材价格日益飙升,受利益驱使,在用材林紧缺、可伐资源减少的情况下,部分木材贩子打起了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的主意,导致人为破坏、非法采伐等现象严重。因此,对生态公益林实行全封禁伐,禁止非法砍伐木材和移植野生植物,让森林休养生息,对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认真落实配套管护措施,进一步加强林分改造和生态保护工作,做好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确保全封效果。
  第二类是对以林业收入为主的山区实行半封或轮封。林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区的林农依靠林业收入致富。鸾山、柏市、黄丰桥等乡镇作为我县重点林区,林地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树种较多,林农防火意识强,林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一区域的山林面积约63万亩,森林蓄积量在11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采取半封或轮封,实行“采、育、封、管、造”相结合,加强管护,及时更新,合理控制木材生产指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今后的经济发展积蓄基础资源。
  第三类是对丘陵地区实行全封。我县大部分属丘陵地区,树种丰富,中幼林较多,主要包括网岭、新市、皇图岭、坪阳庙、湖南坳、菜花坪、渌田、桃水等乡镇,山林面积约170万亩,其中中幼林达到60万亩,占比例的35%。受2008年冰灾影响,丘陵地区树木大量受损,冰雪灾害材大肆采伐,计划外砍伐木材行为难以控制,造成山上的大树、杂树过量消耗。近三年,我县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累计人工造林达到21.8万亩,现有中幼林偏多,成材林稀少。因此,对丘陵地区实行全面封山育林,落实“以封、造为主,以管为重点”的封育措施,原则上不安排木材生产计划,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督促森林培育和森林防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森林资源有效增长。
  第四类是对速生丰产林及竹林区不列入封山范围。攸县是楠竹资源重点县之一,全县楠竹林面积25.31万亩,立竹近3000万根,竹林面积占到全市的30.3%。主要集中在莲塘坳、鸾山、湖南坳、柏市、丫江桥、黄丰桥等乡镇及黄丰桥国有林场,每年完成楠竹低产林改造3.5万亩,产竹近300万根。培植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材料是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的,而竹林需要合理采伐利用才能越采越好、越采越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分类经营,对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及竹林等商品林区不列入封育范围。
  三、实行封山育林的技术要求及建议
  (一)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巩固封育成效
  一是制定统一的封山育林标志牌,标明封山育林的范围、面积、方式和期限,以及所采取的封山措施,明确“十个禁止”,即:禁止砍柴、上山放牧、开荒种地私自埋坟、取土及采挖药材、采挖活立木、剥取活树皮、违法开采矿石、野外用火,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破坏护林防火标志及其它林业设施。
  二是建立健全护林员管护制度和乡(村)规民约管理机制,明确封山育林奖惩措施。对已确定的封山育林区域,要建立管护组织,明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封禁区内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在保证护林员待遇的前提下,严格奖惩措施,对护林到位、管护有方的护林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疏于防范、造成较大损失的予以经济处罚,督促护林员的责任落实。
  三是在边界因地制宜设立机械、生物等防火隔离带,种植木荷、火力楠等抗火耐火树种,形成生物防火隔离带和防护林带,对林火蔓延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
  (二)封山育林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强化财政保障。一要把封山育林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封山育林专项经费300万元,并逐年增加,保证专款专用。并将全县林业管理人员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护林人员的工资。二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各级在财政、信贷、投资等方面对林业的优惠和扶持,使我县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有稳定的资金保障。三要大力推进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对油茶、楠竹等主导产业加强扶植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林业优惠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完善投入机制,共享生态效益。
  2、加大宣传舆论,提高保护意识。全县要利用电视台、网络媒体、报刊刊物、宣传专栏、巡回宣传车等平台,通过发放封山育林宣传资料,在封山育林区设立永久性宣传牌和标志牌,在醒目位置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封山育林护林宣传力度,让封山育林政策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全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意识和封山育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3、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奖励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封山育林奖励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对以林业收入为主的山区,适当提高封山育林项目补偿奖金,提高群众封山育林的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禁伐资金补偿机制和监管制度,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对封山育林全封成效显著,影响良好,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封育乡镇、村、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有效落实封育措施,是有效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增效、林农增收,科学推进县域生态文明进程的惠民之举。

张建林:实施封山育林 培育后备资源

667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