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山:努力搞好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 促进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良好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12-04 17:40 信息来源:
  新宁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县土地总面积276684公顷,林业用地190494公顷,有林地143549公顷。在有林地中,马尾松林面积54437.6公顷,在全省排第九位。马尾松具有自然更新能力强、适生条件要求低等特性,广泛分布于我县18个乡镇和6个国有林场。由于长期粗放经营,现大部分松林呈现弱、小、残、老的趋势。如何利用丰富的现有资源,大力培育马尾松无节良材,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促进林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马尾松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粗放,多取少予、只取不予的经营方式普遍。长期以来,人们忽视对松林的投入,基本没有进行抚育、间伐,在采伐方式上“杀鸡取卵”、“拔大毛”,砍大留小、砍优留劣,没有有意识地保留健壮母株,造成自然更新能力减弱,松林越砍越小,越砍越稀。
  (二)林分质量较低。我县有马尾松林面积54437.6公顷,但森林总蓄积只有258.06万立方米,每亩蓄积量公3.16立方米。在现有松林中,胸径16cm以下的株数占60%以上,活立木密度过大,木材出材率低,林地效益不高。
  (三)生态功能脆弱。主要表现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据统计,在2008年冰冻灾害损失中,共毁损松林蓄积69万立方米,接近全县冰冻灾害损失总蓄积的70%。
  (四)林业产业受到制约。由于出材率低,可伐资源减少,我县以松木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增加,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受到严重影响。
  (五)林农增收致富困难。由于林地出材率低,木材材质差,林农从现有松林获得的收益显得微不足道,兴林致富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我县马尾松经营存在的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逐渐成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桎梏。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进行马尾松大径材的培育。
  二、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的现实意义
  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是指通过人工整形、修剪、除萌和精细抚育、管护、间伐等技术手段,将传统砍伐改为挖蔸采伐,由“拔大毛”改变成挖小留大、挖劣留优,同时对马尾松林的迹地进行全面垦复、封山育林,促进松林生长和天然更新,培育通直圆满优质的松木大径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加松林蓄积的一种营林措施。
  (一)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蓄积的有效途径。
  我县马尾松林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密度太大,一般每亩都有110-200棵,如此高密度的林木是无法长成参天大树的。特别是去年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由于过去采伐方式不当,造成大片松林倒伏、断裂,对林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教训非常深刻。对灾后马尾松林迹地垦复和改变马尾松林的传统的“拔大毛”采伐方式,根据马尾松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对雪压破坏严重的马尾松林在清理雪压材时结合秋季抚育,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对马尾松林的迹地进行垦复,挖松林内表土后对其进行封山育林,这样既减轻造林成本又能快速恢复生态。雪灾的教训告诉我们,探索改革马尾松林的采伐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过去砍伐改成挖蔸采伐,由“拔大毛”改变成挖小留大,挖劣留优,挖病虫害树留健壮树,通过这种方式既改善松林的林分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通过挖蔸可以改善林地土壤结构,增强马尾松的天然更新能力,快速形成马尾松的天然复层林,极大地改善了马尾松林的自然生态环境。现有马尾松林的砍伐,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改“砍大留小”为“挖小留大”,每亩每年间伐10至20棵,一般连续间伐4-6年,最后每亩只留下60棵左右。这批保留下来的大树在阳光、养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若干年,即可长成每3棵有1立方米,每亩蓄积量上20立方米大树林,全县马尾松的蓄积量则可增加到1500多万立方米,为现有马尾松蓄积量的5倍多,是现有全县森林总蓄积量的2倍多,经济效益可成倍增长。同时,按现有马尾松蓄积量理性推算:合理间伐让林农们每年可获得20-25万立方米蓄积量的林木收益。这样既保证了生态,又发展了林业产业,促进林农增收。
  (二)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是发展松脂产业、增加林农收入的客观需要。
  马尾松松树中含有的树脂(即松脂)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松香、松节油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肥皂、造纸、橡胶、涂料、化工、医药、塑料、电气、农药、印刷等重工业部门,同时松香也是我国的大宗出口物资之一。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对松香、松节油的需求是逐年增加,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我国松香年产量约50万t一59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年出口30万t一35万t。松香价格达到了7500元/t,松脂收购价格也达到了3元/斤。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采脂树种,在我县森林经营中,要破除传统的马尾松经营模式,延长林业产业链,把马尾松作为松香、松节油的原料树种,松林成材后,建立松香、松节油原料基地,剩余劳动力可进行松脂采割,就地建造松香、松节油生产厂。在我县进行马尾松、湿地松采脂作业,在技术上可行,有规程可循。通过严格管理,马尾松采脂既不会影响林木生长,又不会影响生态效益的发挥,完全可以做到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抓好现有松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加大后备松脂林资源的培育力度,结合马尾松林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用三到五年时间对我县现有马尾松天然林进行间伐,改过去的砍大留小为挖小留大,培育马尾松大径材,而留下的大径马尾松坚持不采脂不砍伐的原则,综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林脂一体化”之路。据初步估算,如果将我县除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之外的近80万亩马尾松培育成为采脂基地,按每亩可采脂的树30株,每株每年采脂3公斤计算,每年可为林农带来近(270*80万=2.16亿)2亿元的收入,这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业。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马尾松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是发展松脂产业、增加林农收入的客观需要。
  (三)人工促进马尾松大经材资源培育是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
  首先,我县有松林面积54437.6公顷,广泛分布各乡镇、场,在全县的生态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育马尾松大径材必将极大地增强松林的生态功能。据有关专家测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的森林可以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释放1.62吨的氧气。培育马尾松大经材可使全县松林蓄积量增加1200万立方米以上,多吸收二氧化碳2196万吨,多释放氧气1944万吨。此外,由于林分质量的提高和林内卫生条件的改善,松林抵御冰冻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其次,通过采取间伐、挖蔸、保留健壮母株、进行迹地垦复、全面封山育林等措施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同时,能促进马尾松二代林的生长,快速形成马尾松复层林,实现乔、灌、草的立体结合,构建完备的立体生态系统。第三,马尾松二代林生长至6-8年又可进行逐年间伐,培养第二代马尾松大径材,如此循环往复,既可保持原有良好生态不受影响,又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采脂作业和提供松木产品,促进林产工业健康发展,实现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良性循环,建立林农增收致富长效机制。
  三、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更新经营理念。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加大对松林的投入提高林地生产力,追求松林效益最大化;二是从小格局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在全县整体推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工作,实现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建设高效林业;三是从木材生产为主向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转变,按照现代林业建设要求,发挥林业三大职能作用,把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和谐林业。
  (二)改革采伐方式。我县从2008年开始,对马尾松林的采伐只允许进行间伐,且在伐区设计时,将病虫木和弱小木纳入采伐范围,坚持均均保留健壮母株,改变了传统的“拔大毛”采伐习惯,同时收取100元/亩的迹地垦复保证金,督促林农对马尾松林迹地进行全面垦复、封山育林,促进松林生长和天然更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采伐方式符合马尾松“飞籽成林”的生物学特性,既能使保留木获得育足的阳光和养分茁壮生长,培育大径材又能促进二代林的生长,快速形成马尾松复层林,提供丰富的马尾松后续资源,实现越砍越多,越砍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三)加强技术培训。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改革采伐方式以外对尚未达到采伐条件的中幼林要进行适时的抚育和间伐,对疏残林要根据立地条件采取重造或封禁、垦复,并撒播良种的办法人工促进松林更新,县乡村要层层举办培训班,重点要让广大林农了解马尾松生长特性,熟练掌握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的各项技术要领。
  (四)进行政策扶持和引导。对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需要新砍伐林木的,优先安排间伐设计,优先安排采伐指标,并减免林业税费。各乡镇要办点示范,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林业站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按技术工程操作。
  (五)引进产业机制。要使人工促进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取得实效,最终实现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目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松木经营者耕山务林的积极性,前提是要保障他们的预期收益。这就需要根据松木的生物学特性引进产业机制,比如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松脂产业,既可以巩固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成果,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再生油料资源,又可促进林农快速增收致富。 

郭华山:努力搞好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培育 促进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良好

667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