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国储林建设成效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9-29 15:57 信息来源: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实施总面积。2012-2021年我市完成中央战略储备林项目28740亩,按建设内容分集约人工林栽培3279亩,现有林改培25461亩;按培育方向分大径材用材林3421亩,珍稀树种造林24070亩,乡土树种造林1259亩。

2、资金总投入情况。项目总资金2636.8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9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041.85万元。

3、项目数量及报批数量。2012年以来全市储备林建设项目共计24个,全部为中央财政投资项目。所有建设项目均编制了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经过省市级审批。

4、主要树种情况。我市储备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为楠木、红豆杉、木荷、杉木。其中楠木7258亩,占比25%,红豆杉5236亩,占比18%,木荷3213亩,占比11%,杉木2713亩,占比9%。

二、成效情况

1、木材储备情况。目前储备林总蓄积138526立方米,年均木材蓄积量增加17000立方米。

2、木材产出情况。通过实施抚育间伐等产出木材2万方,产出价值1100余万元。

3、林下经济等收益情况。林农及林场职工通过养殖业,种植林下中药材等收益约为450万元。

4、社会效益。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3300个,参与农户780户。通过历年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林场经济发展,改善了林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职工经济收入,缓解了周边百姓的就业压力,增强了周边地区珍稀树种培育的意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改善了土壤肥力,调整了树种林种组成,促进了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使林木径级和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蓄积量明显增加,森林经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改善了森林景观,增加了林场木材战略资源储备。

三、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自项目落实到实施单位后,成立以场长(森林公园主任)为组长,分管营林生产的副场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生产技术室、办公室、财务室、资源保护室为成员,设立专班专人具体抓落实,形成有力的领导保障,有力推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各项目单位主动与县林业局联系,协调关系,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技术规程,确保造林质量,坚持适地适树和良种壮苗的原则,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施工,保证了面积准确,质量优良。严格按照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森林抚育技术规程、造林技术规程、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等适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要求。培训对象为林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确保技术措施到位。

3、科学施工、加强指导。项目地选择、整地、施肥、苗木、栽植等方面严格按照当年度相关文件要求及《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生产技术室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做到了生态整地、科学施肥、适地适树,确保了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实行谁造林谁确保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对造林作业全过程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和监督。

4、强化管理,确保成效。一是加强抚育管理。结合森林防火期特性,清明节前进行一次抚育,进入秋季防火期,再进行一次抚育。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保障森林安全。护林员不定期进行巡护,防止人畜进入造林地和火灾发生。

二是强化档案管理。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专门档案,配备专人管理。利用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检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巩固项目成果。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的项目资金使用机制,做到专款专账专用,细化项目费用支出,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成效,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评估结论

我市储备林建设资金全部为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无还贷风险。储备林建设档案管理完善,资料齐全,小班保存良好,抚育管护等措施得当,自评等级很好。

< img src=""/>

衡阳市国储林建设成效

2902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