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三个创新”打造美丽竹乡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0-19 00:00 信息来源:
  都说林改好,林改到底有多好?
  “中国竹乡”浙江省安吉县有这样一组数字:林改后,以不到全国2%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2009年,安吉县竹业产值突破112亿元,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竹产业平均为农民增收65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要说林改好,这些数字最硬实!”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说。
  安吉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过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林农维权机制和财政支持方式,在108万亩竹林上大做文章,让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实现了“乡村,让城市更留恋”的目标。
  创新林业经营模式---
  股份制合作社促林农增收
  记者来到安吉县尚书干村里坞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格外醒目的牌子---安吉县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基地。尚书干村党支部书记、尚林竹林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李锡良介绍,这块牌子后面就是尚书干村42户农户入股的675亩竹林。“5000公斤毛竹为一股,目前合作社共有114.12股股份。”李锡良说。
  今年67岁的村民陈云贵是这个合作社的股东之一。2008年底,他以自家山林里的4万公斤毛竹入股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在分山到户单独经营26年之后,陈云贵的竹林又交给了“集体”统一经营。如今,陈云贵不用自己上山打理竹林,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近3年内每亩竹林可直接增收1 0元。陈云贵的儿子媳妇腾出手来外出开店 ,一年又增加收入5万元。
  林权从集体包产到户,再自由流传,又从林农到集体,这不是简单的往返。为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到2009年底,安吉县山林有22%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流传。但大量林农在“失地”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林地也长期“失权”了,他们从林地上得到的一次收入或每年的收入只是一个较低的基数。广大“失地”林农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享受不到政府对林地的优惠政策。为此,安吉县积极探索建立毛竹股份制合作社。
  李锡良介绍说,合作社成立之后,以公司的方式对675亩竹林进行统一管理、经营、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的竹林通过林道建设和低产改造等措施,毛竹的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对合作社的42户林农来说,不仅可以获得股权分红,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二、三产业去就业创业。
  安吉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让竹林变成了股份,林农变成了股东,把原来单一经营的竹林通过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通过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提高竹林富民的能力。
  目前,安吉县已组建11个林权股份合作社,合作经营面积2万余亩,为农户平均增收1785元,增幅18%。
  创新林农维权机制---
  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保林农权益
  如果发生了林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关部门调解无效,法庭又不予受理,该如何解决?安吉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实施为契机,在浙江省率先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和网络,县一级成立仲裁庭、乡(镇)设立调解办公室、村里聘有专门的调解员,通过县、乡(镇)、村三级调解仲裁网络,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去年12月,安吉县建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主任的安吉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了林业局。安吉县编委专门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核定3名编制,并设立仲裁专项资金100万元。为了落实仲裁场所,县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投资50万元在林业局内建设了标准仲裁庭。根据仲裁员选聘办法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了18名仲裁员。
  不仅如此,在安吉县15个乡镇和1个街道均成立了调解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保障农民的利益,而在行政村一级,则聘请l-2个调解员,一旦农民之间发生纠纷,可以找家门口的专职“和事老”,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王玉祥是山川乡船村一组的村民,因为和同村村民发生山林纠纷,经村、乡镇和有关部门调解无效后,他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申请,仲裁庭受理此案,目前正在开庭审理。“不管最终的裁决怎么样,现在我们遇到林地承包经营纠纷时有了说话的地方,我还是很高兴的。”和王玉祥一样,不少当事人反映,对县、乡(镇)、村建立三级调解仲裁网络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同、接受和信任。
  目前,仲裁庭已受理案件3起,其中调解1起,仲裁1起,正在审理的1起。安吉县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开始发挥作用。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林区道路建设补助为林农解忧
  在孝丰镇赋石村的山林里,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蜿蜒进山3公里,被林农称为通向山林的“致富路”。赋石村修这条路县政府每公里补助了5000元。
  “这条路修得好啊。以前把毛竹拖下山,要爬很陡的坡,山路很窄很陡,得花钱雇人扛毛竹。现在上山生产不绕道了,农用车还能直接开上山坡,毛竹砍伐自己拖也不用再花钱雇人了。”赋石村林农徐长根说。
  近年来,随着竹产业的加速发展,安吉县广大林农对竹林培育的积极性高涨,而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竹林生产。林农建设林区作业道路的愿望十分迫切,但一直受制于资金短缺。2004年,安吉县林业局出台了扶持政策,对林区作业道路建设以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当年共修建林区作业道路140条,累计301公里,受益竹林面积达22.6万亩。
  林区作业道路建设引起了安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2005年初出台了对新建林区作业道路每公里补助4500-5500元的政策。县林业局会同交通部门制定了林区作业道路建设标准。
  这一奖励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林农修建林区作业道路的积极性。据统计,2005年至2009年,安吉县财政投入1050余万元,新建林道931条、1863公里。2010年,为增强林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安吉县又启动实施了林道提升工程,计划完成林道提升150公里,进一步改善林农生产条件。
  “以前请个小工帮助运输一天就是100元,林区道路开通以后,大约有60%的运输费可以省掉,光这一项,孝丰镇一年就能省掉上百万元费用成本。”安吉县林业局副局长董爱龙说,林区作业道路的建设,降低了林农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加了林农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统筹了城乡发展,促进了林区的稳定。
  
< img src=""/>

安吉:“三个创新”打造美丽竹乡

669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