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县别口镇发展林下循环经济带富山区群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0-12 00:00
信息来源:
别口镇位于潼南县东部,涪江河县内段最下游,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以前,山区交通不便导致农村经济无法快速发展,近年来,别口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该镇丰富的高山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林地经济产业,培育林下养鸡、山地畜牧、“经果林——茶园经济带”等多个优势项目,带动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我镇坐拥2万亩左右的高山森林资源,这是大自然赋予别口人民的宝贵财富,在我们的眼中,这林就是‘摇钱树’、山就是‘聚宝盆’,我们要在当下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基础上将其好好利用起来,为别口人民谋福祉。”别口镇党委书记马斌说。
林下养出“跑山鸡” 不逊广东清远鸡
在别口镇飞凤村,今年42岁的唐兵可算得上大有名气,他本是龙形镇人,却成了别口镇最大的林下养鸡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到这里发展林下养鸡业呢?
“当时朋友推荐我到广东清远的一个大型养鸡场打工,以前在家时也见过一些养鸡场,但规模都很小,清远的养鸡场规模普遍很大并且技术过硬,让我大开眼界,加上 ‘清远鸡’本就闻名全国,更刺激了当地养鸡产业的发展,这让我产生了先在这里学好技术,再回家开养鸡场赚钱的念头。”唐兵告诉记者,学到本事回到家乡准备创业,但一时没找到合 的地方。一次聚会时,一位来自别口的朋友向他推荐,别口有山有水,山地林覆盖密度高且气候适宜,和广东清远的自然条件比较相似,是发展林下养鸡业的好地方。经过考察,唐兵毫不犹豫地将养鸡场落户在别口镇飞凤村。
“这里海拔适宜、温度适中,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空气质量好,很适合苗鸡、柴鸡等优质鸡生长。”唐兵介绍,和其它地方的养殖企业不同,这里完全可以散养,所有鸡禽都能获得充分的活动空间,养出来的鸡便是俗称的“跑山鸡”。由于其活动量大,鸡的肉质更加鲜美,丝毫不逊于清远鸡。如今,唐兵每个月都会上市4000至5000只精品鸡,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成都、重庆等城市,每月可带来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别口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功引进秀山土鸡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内大型养殖企业入驻,同时,积极发展合作社,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路子,在合作社中建立技术服务站,与县农委、蔬菜产业局、扶贫办等单位建立培训网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解决农民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享受这一优势资源。
循环经济效益好 增收致富又环保
养鸡业在别口镇很是红火,但大量鸡禽产业的排泄物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疑问。“我们主要是以林下散养的方式养殖鸡禽,鸡的排泄物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肥料。”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别口镇的老君村,这里的蘑菇种植业小有名气,除了得益于高山地理环境优势外,养料充足也是一个原因,而养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每日清扫出来的鸡禽排泄物。除蘑菇外,其它适合山地种植的蔬菜都是别口镇紧盯的目标,玉米、茶叶、蚕桑等山地种植品种在各村“开花结果”,老君村、花院村的5000亩“柠檬+金银花”基地,在金仙村、花坡村有1000亩“经果林+茶园”基地,都给当地群众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这种科学、循环的农业经济模式是我镇目前重点打造的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它充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时代理念,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蔬菜、绿色的茶叶、鲜美的肉鸡,它们就像我镇农村循环经济链条上的一颗颗齿轮,拉动着别口镇经济腾飞。”该镇镇长邱豪向记者介绍。
绿水青山郭外斜 县城背后大“氧吧”
林间可养鸡,山下能种菜,而高山森林本身就是一笔可贵的旅游资源。在城市空气质量愈发堪忧的今天,别口镇准备大打生态旅游牌,力争将高密度森林覆盖、有山有水的别口建设成县城背后的大“氧吧”,吸引市民前去休闲观光。
“四壁图书照瑞月,犀牛常在沙滩歇,飞凤不见青龙面,老岩三块涪江隔”。这是旧时描绘别口自然风貌的古诗,诗中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同样是如今别口镇的真实写照。
“别口镇本身就具备了大力开发旅游业的各项因素,地势山水相间、林间鸡鸭嬉戏、林下蘑菇朵朵、地里蔬菜翠绿,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提供了必备条件。以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的原因限制了别口的旅游开发力度,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之后,我们希望能通过‘高山森林游’、‘林间采摘游’、‘农家休闲游’等方式,让城市市民充分感受到别口的独特魅力,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来别口放松身心,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该镇宣传委员唐睿表示。
目前,该镇开发旅游业的总体思路是,整合林水资源,挖掘旅游潜力,培育游乐项目,将开发旅游产业与风貌整治相结合,用数年时间把别口打造成为一座宁静、秀美的滨江小镇,成为县城背后的一座大“氧吧”。
林下养出“跑山鸡” 不逊广东清远鸡
在别口镇飞凤村,今年42岁的唐兵可算得上大有名气,他本是龙形镇人,却成了别口镇最大的林下养鸡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到这里发展林下养鸡业呢?
“当时朋友推荐我到广东清远的一个大型养鸡场打工,以前在家时也见过一些养鸡场,但规模都很小,清远的养鸡场规模普遍很大并且技术过硬,让我大开眼界,加上 ‘清远鸡’本就闻名全国,更刺激了当地养鸡产业的发展,这让我产生了先在这里学好技术,再回家开养鸡场赚钱的念头。”唐兵告诉记者,学到本事回到家乡准备创业,但一时没找到合 的地方。一次聚会时,一位来自别口的朋友向他推荐,别口有山有水,山地林覆盖密度高且气候适宜,和广东清远的自然条件比较相似,是发展林下养鸡业的好地方。经过考察,唐兵毫不犹豫地将养鸡场落户在别口镇飞凤村。
“这里海拔适宜、温度适中,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空气质量好,很适合苗鸡、柴鸡等优质鸡生长。”唐兵介绍,和其它地方的养殖企业不同,这里完全可以散养,所有鸡禽都能获得充分的活动空间,养出来的鸡便是俗称的“跑山鸡”。由于其活动量大,鸡的肉质更加鲜美,丝毫不逊于清远鸡。如今,唐兵每个月都会上市4000至5000只精品鸡,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成都、重庆等城市,每月可带来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别口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功引进秀山土鸡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内大型养殖企业入驻,同时,积极发展合作社,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路子,在合作社中建立技术服务站,与县农委、蔬菜产业局、扶贫办等单位建立培训网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解决农民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享受这一优势资源。
循环经济效益好 增收致富又环保
养鸡业在别口镇很是红火,但大量鸡禽产业的排泄物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疑问。“我们主要是以林下散养的方式养殖鸡禽,鸡的排泄物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肥料。”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别口镇的老君村,这里的蘑菇种植业小有名气,除了得益于高山地理环境优势外,养料充足也是一个原因,而养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每日清扫出来的鸡禽排泄物。除蘑菇外,其它适合山地种植的蔬菜都是别口镇紧盯的目标,玉米、茶叶、蚕桑等山地种植品种在各村“开花结果”,老君村、花院村的5000亩“柠檬+金银花”基地,在金仙村、花坡村有1000亩“经果林+茶园”基地,都给当地群众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这种科学、循环的农业经济模式是我镇目前重点打造的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它充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时代理念,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蔬菜、绿色的茶叶、鲜美的肉鸡,它们就像我镇农村循环经济链条上的一颗颗齿轮,拉动着别口镇经济腾飞。”该镇镇长邱豪向记者介绍。
绿水青山郭外斜 县城背后大“氧吧”
林间可养鸡,山下能种菜,而高山森林本身就是一笔可贵的旅游资源。在城市空气质量愈发堪忧的今天,别口镇准备大打生态旅游牌,力争将高密度森林覆盖、有山有水的别口建设成县城背后的大“氧吧”,吸引市民前去休闲观光。
“四壁图书照瑞月,犀牛常在沙滩歇,飞凤不见青龙面,老岩三块涪江隔”。这是旧时描绘别口自然风貌的古诗,诗中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同样是如今别口镇的真实写照。
“别口镇本身就具备了大力开发旅游业的各项因素,地势山水相间、林间鸡鸭嬉戏、林下蘑菇朵朵、地里蔬菜翠绿,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提供了必备条件。以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的原因限制了别口的旅游开发力度,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之后,我们希望能通过‘高山森林游’、‘林间采摘游’、‘农家休闲游’等方式,让城市市民充分感受到别口的独特魅力,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来别口放松身心,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该镇宣传委员唐睿表示。
目前,该镇开发旅游业的总体思路是,整合林水资源,挖掘旅游潜力,培育游乐项目,将开发旅游产业与风貌整治相结合,用数年时间把别口打造成为一座宁静、秀美的滨江小镇,成为县城背后的一座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