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林业科技推广情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4-01 00:00 信息来源: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县级以上林业科技推广站(中心)共125个,其中省级站1个,市州级站14个,县级站110个。全省2168个乡镇中有1912个乡镇林业站,其中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牌子的823个站。全省县级以上共有林业科技推广人员1082名,其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838名,占职工总数的77.5%,无技术职称的243名,占22.5%。在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4名(正高4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1.2%;中级技术职称的406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48.5%;初级技术职称的338名,占40.3%。按学历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8名,占总人数的0.7%;大学本科学历269名,占24.9%;大专学历的394名,占36.4%;中专及以下学历的411名,占38.0%。按专业分,其中涉林专业781名,占72.2%;非林专业301名,占27.8%。乡镇推广站(林业站)共有职工人数5242人,其中林业技术人员2174名,仅占职工总数的41.47%。

  科技推广能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有21个市、县(市、区)推广站列入国家林业局重点县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34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0万元、地方配套131万元。先后为21个市、县(市、区)林业科技推广站按计划通过政府采购配备推广仪器设备,有效改善了推广站设备设施条件,提升了推广站的科技推广能力。举办了市(州)及重点县推广站站长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与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市(州)推广站长、重点县推广站长、项目实施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特派员等100多人。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  “十二五”期间,湖南共承担和实施中央、省级推广项目180多个,资金9700万元,推广林业新成果、新技术296项次、新品种105个,示范面积0.73万多公顷,辐射推广8万多公顷,直接经济效益60多亿元;其中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89个,资金9200万元。中央财政推广项目数、资金额度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9.4%和47.6%。初步形成了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为主导的较为完整的科技推广示范体系。

  强化科技推广管理 一是健全制度。2011年,省林业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湖南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湖南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的规范性。二是抓好绩效考评。按照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要求,省厅会同省财政厅组成考评组,分年度对2011~2014年立项实施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每年的考评结果均上报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检查组对我省推广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连续几年评定为优。三是细化项目管理。推广项目落实后,及时召开项目启动会、签订项目实施子合同、实行交叉检查、统一制作标牌、绩效考评等措施,加强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四是做好到期项目验收。“十二五”期间,我省共验收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63项,所有项目全部验收合格,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推广平台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省先后争取了“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林业局南方油料能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常宁油茶生物产业基地”等推广平台落户湖南,使湖南成为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产业基地等3种林业科技推广平台的省份之一。

  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1年12月国家科技部批复建设以来,我省成立了以邓三龙厅长为主任的中心管委会和以尹伟伦院士为主任的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心建设和运行。经过几年的建设,完成了25处省内外油茶试验与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购置仪器22台套,共享率85%以上;改、扩建实验中心6667平方米,其中玻璃温室576平方米、科研试验站房1300平方米、实验中心提质改造4800平方米;建成了年加工能力5000t纯茶油生产线1条。承接国家、省部级项目73项,总经费6735.8万元。培训人员5000人次以上,培养技术骨干50人。取得授权专利8项、鉴(认)定成果8项、审定行业和地方标准6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完成了油茶网站搭建并投入使用。设立开放基金项目175万元;选送了10余名技术骨干分赴美国、意大利等国研修和访问交流;中心主(承、协)办了油茶相关学术会议6次。完成了在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浙江、安徽和河南等省市新造和低改油茶林6.67万公顷以上。

  国家林业局南方油料能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7月31日批准建设。中心成立了以尹伟伦院士为首的技术委员会及以省林科院李昌珠院长为主任的中心学术与管理体系。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级7项研究课题,总经费1000多万元。取得授权专利4项、发表论文48篇,专著3部,制定行标1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2项,其他奖项3项。主(承、协)办国际会议1次,全国会议1次,国际培训班3次。完成新建6个专业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改扩建示范基地绿色高效制油工艺中试车间1000平方米,油脂基能源产品高效转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中试车间2000平方米。创建了中国生物柴油网站。

  湖南长沙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国家林业局2014年7月批复建设,依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建立“湖南长沙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节约和生态环保等理念,建立森林资源及林下经济资源培育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森林文化体系等核心示范区333.78公顷。园区设“八区三园一带”,即:国家和地方林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孵化聚集区,培训与科普综合服务区,生物技术集中示范区,油茶产业科技创新集成展示区,林下经济新技术示范区,工业用材林种质创新与培育示范区,优质花卉苗木高效培育示范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示范区;林业科技示范精品园,国家林业局林油一体化前沿科技示范园,龙伏博士创新创业示范园;森林生态文化体验与科普教育示范带。

  常宁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2013年国家林业局授予常宁为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共收集油茶品种140个,新建了油茶采穗圃8公顷、苗木繁育基地10公顷,全市定点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年油茶良种苗木产能达1000多万株,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基本形成集种源收集、品种试验、穗条供应、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种苗繁育基地。年油茶新造林达3000公顷以上。油茶林总面积达4.73万公顷。引进江山生态、中联天地、鸣天科技、湖南大三湘、西施科技等现代化规模油茶开发企业;加强了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的战略合作,投资2亿元兴建了集资源培育、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油茶生物产业示范园,一期年产2万吨冷榨油茶籽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生产的“福临门”、“江山一号”等茶油品牌已投入市场。常宁茶油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常宁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经通过国家质监总局的评审。全市油茶生物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50%,林农人均油茶收入1000元,产区林农油茶收入2500元,成为常宁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林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行动向纵深发展 “十二五”期间,省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全省先后在94个县、483个村、4905个示范户实施科技进村入户示范行动,示范面积6533.30公顷,推广新技术140多项,辐射推广18000多户,建立村级图书阅览室205个,藏阅林业科技图书25万多册,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选派各级林业科技特派员1911名,其中选派国家级林业科技特派员343名。先后建设各类示范点1500多个,示范及辐射面积5.67万公顷。从2012年起,省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先后资助建立了油茶、毛竹丰产栽培等创业示范点70个,面积800多公顷,辐射推广近6700公顷。

  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广泛开展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举办技术培训班7400多期,培训人员69万多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521次,现场咨询45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3万多份。根据不同时期林业建设和推广工作重点开展技术培训,全省先后举办培训班29期,培训市县推广技术人员、公司负责人和林业大户4700多人次。省厅编辑发放《湖南林业技术推广资料》、《油茶实用技术博士问答》、《油茶生产周年日程》、《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表》、《楠竹生产周年日程》、《毛竹实用技术博士问答》等技术资料115000册。拍摄制作了《油茶实用技术》视频光盘1万个,免费发放给油茶生产和管理人员,并将光盘的全部内容上传到湖南林业信息网“林家讲堂”专栏,供广大读者观看和下载,提高了油茶知识普及的覆盖面。

  省推广站与湖南科技报合作,已连续5年在《湖南科技报》举办“推广林业科技 促进兴林富民”专栏,组织有关林业专家撰写林业科技实用技术资料在专栏中发表,至2015年已刊发专栏89期,每期25万份,累计印发2225万份,有效提高了林业新技术的普及覆盖面,传播推广了林业科学技术。

“十二五”时期林业科技推广情况

672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