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杰)在全省林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10-16 00:00 信息来源: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对全省过去五年林业科技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进行安排。待会,长清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林业科技工作

  我省林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整合科技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五年来共实施科研项目500多项,其中国家、部省级项目270项,获得新技术和新品种200余项、科技成果86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2项;转化新成果、新技术、推广新品种459项次,林业行业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支撑、引领和服务生态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生态环境安全,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治理、矿区植被恢复、武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及长株潭城市生态圈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技术、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等研究,为退化生态系统及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如围绕“一湖四水”综合治理,通过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在湘潭、衡阳、永州及洞庭湖流域相继建立了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林业治理技术示范样板;针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地治理,历时15年从50中植物中筛选出8个适生树种及栽培模式,提出土壤调理改良方法6种,通过在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的冷水江锑矿区废弃地等地开展技术集成示范,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标准化示范样板,成为我省矿区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的标志工程,得到了省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2、科技创新为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建立了油茶、杉松等8个产业科技创新专家团队,着力攻克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精准扶贫。“湘林”系列油茶良种生态标准化栽培模式,产量高出普通油茶10倍,支撑全省8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2000多家种植大户参与产业发展,2017年全省油茶产业产值达350亿元;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29项专利,开发出高品质、高营养,富含活性成分的原香山茶油,参与完成的“油料功能脱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杉、松、杨等一批高抗、速生良种,材积增益达20-50%;杜鹃、紫薇等20多个花木良种深受市场青睐,紫薇产业联盟带动产业年新增产值20亿元;红汁乳菇、茯苓等林菌林药研究持续深入,马尾松菌根苗造林第4年单次产红汁乳菇16.7公斤/亩,靖州县茯苓面积达3万余亩,交易量占全国60%以上;服务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通过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健康森林经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天敌繁育中心,研制天敌昆虫人工饲料6种,解决了天敌人工繁育和林间释放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了森林防火专用无人机系统和林火远程监控平台;应对林业碳汇发展机遇,成立了中意低碳中心,与意大利马凯大区全面合作,开展杨树等碳汇计量及评价、森林碳汇评价指标等研究;激励林业企业参与森林认证,推进我省绿色林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开展了机构筹建和森林认证能力培训,86人获森林认证审核员资格,茶叶、油茶、毛竹等产业森林认证工作成效渐显。

  3、科技创新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持。深入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树种选择、多功能高效生态经营技术集成、主要造林树种和珍贵乡土树种良种选育、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等研究,针对全省5个地貌区域不同海拔区间立地条件,筛选25个树种提出森林经营模式16种,通过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效能和林农收益;针对我省优质工业用材林速生树种开展了包括环境控制、遗传控制、技术控制在内的系列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大径材、目标树培育技术及可持续经营技术,为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4、科技创新为林业发展迈向新的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实施种业创新,先后收集并创制重要林木种质资源15000份,建立了湖南省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林木良种基地20多个,种子园面积15000多亩,其中油茶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全国首个;深入开展生物质能技术研发,“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攻克了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蓖麻纯雌系三系杂交育种及工程化制种、油脂绿色高效制备、高性能油脂基材料和能源产品转化等多项关键技术,选育工业油料植物新品种22个,获发明专利24项,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绿色复合材料创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三等奖,产品受市场青睐;“速生人工林绿色产业链循环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重大专项相继实施。这些研究及阶段性成果为我省林业科技积蓄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果转化应用与科技扶贫齐头并进

  1、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五年来,全省共录入国家成果库成果354项,实施国家和省级推广项目168项,实现了我省贫困县全覆盖,投入资金1.08亿元,转化新成果、新技术、推广新品种459项次,示范面积13万亩,辐射推广140多万亩,培植了油茶、毛竹、杉木、酥脆枣、蓝莓、青花椒、天麻、七叶一枝花、矿区生态修复、病虫害防治、林业加工剩余物利用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推广示范基地,成果转化率达60%以上。

  2、科技服务精准施策提高林农脱贫致富能力。五年来,先后在97个县实施科技进村入户示范行动,示范面积10.8万亩,推广新技术160多项;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981名,大力推广“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模式;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7600多期,培训人员70万多人次,特别是结合各类科技、推广项目,举办了多期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编发了《林业实用技术100项》等技术手册,培养了一批“不走的”林业专家型人才和林农致富带头人。2018年科技活动周期间,为助力脱贫攻坚,省厅组织厅机关18个处室和厅直各单位115名干部和专家在市、县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站100多名工作人员配合下,分赴4个市州11个深度贫困县339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林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全覆盖活动,走访2万多户贫困户8万多贫困人口,发放技术资料6780份,收集整理问题和需求93条,提出工作建议68条。

  3、林业标准化提升成果转化与扶贫攻坚质量。五年来,针对我省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不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湖南林业标准体系》,完成标准制修订63项,一批先进实用的林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了质量保证。2017年与省质监局联合发布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综合体系》,启动了19项标准制定。先后实施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8个,建立示范基地60个,重点开展油茶、毛竹、杉木、板栗、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油桐等标准化示范,建设面积近3万亩,福湘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先后获批为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标准化示范区内,油茶高产稳产示范林亩产油达65.55公斤,低改示范林亩产油达34.23公斤,较传统产量提高了近十倍;毛竹材用林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一年,平均胸径提高15.9%;杉木林通过标准化技术经营,提高了林分径级,效益提高15%;邵阳县全面推行油茶良种良法和标准化生产,标准覆盖率达到90.6%,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3万户、贫困人口6.31万人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累计3.1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2015年全国林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在该县召开,2016年被授予“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

  (三)科技基础条件能力建设稳步推进

  1、科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省共有林业科技管理和推广机构123个、各级林科院(园、所)63个。五年来,在重点建好省林科院、省植物园及省林科院岳阳分院、湘潭分院、省植物园南岭分园的基础上,依托具有区域优势、专业特色突出的永州、怀化市林科所,成立了省林科院永州分院、怀化分院。同时,充分发挥省级科研单位的领军作用,支持其承担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省带市县的协作创新机制,支持省市合作研究生产中的重大难题,鼓励开展区域特色研究,促进了成果转化及各区域科技工作平衡发展。五年来,衡阳与省林科院等单位紧密合作,先后实施油茶、毛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4个,建成祁东酥脆枣、檀桥板栗、山苍子等国家级推广示范基地5个,成功培育了以祁东酥脆枣、常宁耒阳油茶等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产业;怀化取得林业科技成果11项,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3项;永州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湖南永州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获批建设,2016年挂牌成立金洞楠木研究所;常德市结合本地特点,依托省植物园等单位搭建产学研平台,开展核桃、无患子等资源调查,引进核桃良种3个,初选核桃、无患子等优良种质资源20多份,建立核桃良种基地1000多亩、无患子良种基地3000多亩;长沙市三年来先后支持6600余贫困户发展经济林果产业9700亩,成立5个支撑专家团队跟踪服务,实地指导苗木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技术15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3万余份,取得良好效果。

  2、科技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相继争取到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料能源植物高效转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落户湖南;衡山森林生态站、长株潭城市圈森林生态站、芦头森林生态站、慈利退耕还林生态站成功晋升国家林业局站,其中长株潭城市圈生态站是全国首个城市森林生态站;国家林业局南方天敌昆虫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宁油茶生物产业基地等7个科技推广平台先后获批,数量居全国各省份之首;新建了油料能源植物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平台;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已逐步实现由单一途径向多渠道查询转变,由单一技术服务向多功能综合服务转变;省林产品质检中心已初步形成人才结构合理、专业配置齐全、检测力量雄厚的技术团队,授权检测范围涉及林木制品、林木种苗、林地土壤、食用林产品等380多个参数,五年来累计完成检测任务2万余批次,在全国同类检验检测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省有部省级科研平台43个、示范基地1000余个,有效提高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3、人才培养稳步推进。近年来,我省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努力营造人才创新环境,通过项目支持、团队建设、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及国际科技交流等方式,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五年来,共实施国际合作、引资引智等专项50个,公派出国留学和研修科技人员40多人,接待国际专家来访300余人次,先后与美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李昌珠研究员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并受聘省第一届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肖志红研究员领衔的湖南生物油脂科技创新团队得到省科技厅批复认定;先后7人入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菁英培育计划”“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 。

  4、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坚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苗宣传周活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五年来连年获评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试点示范成效明显。4家单位先后获批国家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均以全优成绩通过验收;1家单位获批为第一批湖南省知识产权密集型科研院所创建单位,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性。植物新品种保护日益受重视,先后有‘彩虹’桂花、‘湘韵’紫薇等33个新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授权,多个新品种权已自行或转让他人转化应用。厅科技外事处被评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省林业科技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农业等其他行业,与生态强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导致缺乏活力。林业科研及产业化过程周期长,效益社会化、公益性特征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对林业科研单位财政保障和政策扶持。科研单位长期存在自我发展能力和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激励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再加上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中央和地方系列改革红利尚未落地,制约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并导致了技术成熟度不高、中试和示范研究不够、成果不完备、科技储备匮乏、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二是林业科技机构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研力量薄弱。部分市州、县市区林业局没有独立的科技科(股)、三分之二的县市区没有林科所、现存的县级林科所有名无实的现状,以及高素质人才缺乏、梯队不尽合理的问题,导致科研工作举步维艰,面临转改关的严峻局面,无法争取和完成竞争性科研项目,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三是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落后、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长期科研难以为继。科技人员拿项目难、创收压力大,各级各类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仪器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高精尖仪器设备缺乏,研究手段相对滞后,资源配置和共享机制不健全,尤其是野外生态监测台站和长期性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长期维持和保存难度大,使科研和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前沿性、持续性、系统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对成果推广应用的认知程度较低,导致成果转化率不高。如造林中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树种选择较单一,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在实际中应用程度较低,能够提供生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产业优势的树种造林规模不大,成本较低、适应性强的树种没有被选为造林的现象时有发生,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二、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林业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是一门自然科学,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学技术。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一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求“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2016年的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上,时任副总理汪洋指出,“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拓宽林业发展的空间;才能增加林业和生态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才能提高林业发展的效率,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林业产业竞争力”。张建龙局长也提出,“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还不高,在生态文明和林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供应不足,生态问题成为制约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问题,破解生态难题、维护生态安全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林业科技创新。

  (二)林业科技创新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保障

  当前,湖南林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林地面积1.9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9.68%,活立木蓄积量达5.48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大省。但总的看,湖南省还不是生态强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当前湖南林业最大的实际,主要体现在:量和质上的不平衡,森林虽多,但结构、质量、景观不优,生态功能有待提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五大强省”发展目标,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新的伟大征程中,湖南林业肩负着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的历史重担。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不仅仅是从量变到质变理念的升华,更是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规模向注重功能提升转变、从注重面上向格局优化转变、从注重局部向注重整体布局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拉力,创新林业科技的管理体制、转化机制和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重大技术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调强生态功能、调高森林质量、调美森林景观,让科技创新成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林业科技创新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林业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和保障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目前,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4188亿元,但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型企业所占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就需要扩大技术含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林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要切实加强经济林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木竹高效加工、特色资源高效利用、林产化工等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推广,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素质和产品附加值,尤其是要引导贫困地区的林农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木本药材、花卉及森林康养和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依靠科技实现精准脱贫,使依赖林业生存的人民充分享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大红利。

  三、准确把握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

  根据我省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工作重点及“森林调优、湿地提质、产业增效、城镇添绿、管服求精”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提升科技在生态、民生林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争取到2020年,林业科技贡献率达55%,科技成果转化率保持在65%以上。为此,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增强林业科技有效供给

  围绕生态保护,重点开展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机制与技术体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技术、重要林业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与评价技术、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联网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重大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智慧防控技术等研究,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围绕生态修复,重点开展洞庭湖流域和长江岸线生态涵养带构建与退化湿地修复、湘江流域和工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岩溶石漠化和紫色土等困难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退化人工林结构及破碎化森林景观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自然保护地退化生境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城市森林功能组团与城乡景观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等研究,增强重要生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围绕生态惠民,重点开展林业种业自主创新技术、油茶等木本油料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竹木资源高值化利用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技术、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林功能评价、大宗林下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化技术、林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技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生物质能与生物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干鲜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等研究,助力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科研基础,重点开展重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生物技术在林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技术、现代林业治理体系支撑技术、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等研究,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二)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态惠民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完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着力推广应用复层林、针阔混交林、生态造林、近自然林经营新技术,调整林分结构,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要素,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着力示范推广楠木、红椆、红椿等乡土珍贵树种,杉木、松树、杨树等乡土速生树种栽培技术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着力推广油茶、楠竹、核桃、枣、锥栗、杜仲等经济林优良品种,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推广生态修复、病虫害生物防治、森林、湿地流域治理、污水净化、木竹高效加工利用、林产化工绿色生产、林业生物质能源等实用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与康养和碳汇林业,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区,建成成果展示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科普宣传中心和品牌建设中心。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培育林业特色品牌

  加快标准化与林业科技及林业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千亿产业标准制修订步伐,促进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应用,逐步形成覆盖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林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示范,培育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助推林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标准宣贯培训,提升全行业及广大林农学标准、用标准意识。

  (四)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和争取生态定位观测站、重点实验室、新品种测试站、长期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工程中心、科技示范园区、生物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优化布局;引导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转化平台;加强林业科学数据、林木种质资源库、林地测土配方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林业科技的作用,在技术指导、科技信息、林业电子商务等方面为“三林”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度挖掘现有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厚织科技服务精准脱贫、生态建设和行业腾飞网络。

  (五)强化科学普及,提升行业科学素质

  结合行业特色,围绕公众关注的林业热点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打造林业科普活动品牌;利用“互联网+科普”,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及标准的转化应用,助力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加强各级各类科普基地的内容建设、品牌建设和工作创新,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发挥学会协会等组织特色和优势,不断壮大科普专兼职人才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科普实用人才。

  四、切实增强林业科技创新工作能力

  (一)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各级林业部门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要有大格局,推动大改革、大协作。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科研院所、涉林大学和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引导大家共同推进创新,要建立“不为我所有,能为我所用”的机制,才可能出大成果,引领和支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加强调研,进一步明确生态强省和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科技需求;要优化和创新科技服务,努力争取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大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科研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帮助和支持科研单位落实成果处置、收益分配、人才流动等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增强科研人员持久创造动力;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科研人员走出去开展科技交流、研修培训,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及先进技术和理念;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使更多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加强科研协作和团队建设

  各科研单位要抓紧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培育敢为人先、敢于探索、敢于容错的科研环境,厚植创新沃土;要加强单位间及单位内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协作与交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加强团队建设,加强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空间、更广阔的舞台;要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没有后顾之忧。

  (三)努力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树立起创新发展理念,自觉融入科技强省强林新征程新使命,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林业发展伟大事业,力争在各自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作一名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林业科技工作者。

  同志们,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林业新的使命!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敢面对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常态和林业科技创新的新机遇新挑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科学谋划、提升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强省建设水平,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桂小杰)在全省林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667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