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10月10日,国家林业局授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刘革安代理市长在河北承德座谈会上进行典型发言。
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就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06年3月,召开创森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2009年8月,将城市绿化管理职能划转到市林业局,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2014年12月,出台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提出把创森工作作为事关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当作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力争通过三年攻坚,实现创森目标。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市民的创森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一、建立三个体系,推动责任落实。从机制建设入手,推动创森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一是建立协作联动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凝聚全社会力量,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网络,以城区、通道、水岸、镇村、荒山、矿区绿化为重点,将创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优势互补,形成了四级联动、城乡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森工作的协作联动机制。二是建立督查督办体系。把督查督办贯穿到创森工作的全过程,对议定事项、规定动作按照时间节点、目标任务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积极、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求限期整改。三年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5次专题调研视察,安排督察部门进行了6次全面督查,确保了创森各项工作按要求推动到位。三是建立考核问责体系。把创森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制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核办法,强化考核问责,用问责倒逼工作落实。
二、把握三个关键,确保建设成效。从保障建设质量入手,抓实规划、投入和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出成效。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把创森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统筹,从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战略高度,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科学绿化”的总体思路和“城区森林进城、近郊森林围城、农村兴林富民”的战略布局,以沿城、沿景、沿水、沿路等“四沿”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城市景观林建设规划和20多个专题规划设计,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明了方向。二是注重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加大市级创森专项资金投入。整合林业、住建、农业、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可用项目资金,尽量向城市森林建设倾斜,同时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三年来共筹资18.4亿元用于创森建设,确保了有钱办事。三是注重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创森九大工程建设(城区绿化攻坚、绿色通道建设、水岸绿化、生态恢复、森林资源保护、宜林荒山绿化、镇村绿化、林业产业提质、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为支撑,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打造一批普惠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游憩见园”,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三年来,新增城区绿地950余万平方米,完成荒山造林3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320余公里,绿化水岸520余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5平方米。
三、坚持三个结合,拓展创建效益。从提高创森综合效益入手,注重创森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相促相长。一是坚持创森工作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把创森工作作为张家界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森工作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基地。充分利用张家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设成了大鲵科普宣教基地,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科普基地。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推出《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文化剧目。举办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丰富旅游的生态文化内涵。二是坚持创森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实施生态护林员工程,让符合条件的11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护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05万人。实施天然商品林停伐、森林三年禁伐减伐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9万户。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5家,成立6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1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5100余万元。三是坚持创森工作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从创森角度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的整改,完成生态恢复42.2万亩,其中石漠化综合治理41万亩,矿区生态修复1.2万亩。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537万亩。开展宜林荒山绿化工程,超额完成任务22.9%。在68个乡镇515个村开展绿化镇村建设。严格划定和遵守生态红线,生态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创森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等重大机遇,继续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努力把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再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