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马宗岭镇鹤峰村咬定柑桔不放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7-05 00:00 信息来源:
  桃源县马宗岭镇鹤峰村是一个典型的丘平区村庄,全村总面积6909亩,其中林业用地2860.5亩,占41.4%,非林业用地4048.5亩,占58.6%。全村有农户350户,人口1164人,其中劳动力780个。近五年来,全村咬定柑桔不放松,累计营造柑桔3300多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在前几年,鹤峰村还是一片荒凉。由于村支两委一班人对造林绿化工作不够重视,物别是作为丘平区乡村,认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业,主要是抓粮食生产,这种错误的观点直到中央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到邻近县石门县中国柑桔节的成功主办后才得以彻底改观。村支两委一班人开始了认真思考,经多方论证,最终选择了柑桔这一产业作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突破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引导他们从事柑桔产业,仅凭行政号召是难以奏效的。只有通过样板示范,典型推动,让他们亲眼目睹柑桔种植的巨大效益,才能真正激发热情,产生强大的动力。为此,村支两委研究决定,把示范工作作为带动群众投身造林的突破口来抓,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郭栋成。郭栋成,男,高中文化,人勤脑活,属于新型农民,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再加上家境贫寒,一直没有摆脱贫困。支书找他谈话后,他爽快地答应了。于当年东挪西借2000元购买了1000株柑桔苗,起早摸黑,按技术规程全垦整地,大穴植苗,并按要求施农家肥作底肥。第二年又投资500元进行施肥,每亩撒10多斤尿素,结合扩穴培蔸撒施,连施两年,抚育连搞五年,前四年每年2次,第五年抚1次。第三年,他家的柑桔开始挂果,第五年进入盛果期。现在,他当初营造的13.5亩柑桔每年收益都超过了5万元。
  通过典型带动、精心规划、积极宣传、集中管护、骨干带头等多种措施,鹤峰村村民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千家万户造林的局面。由于柑桔造林季节性强,技术性强,如果技术服务跟不上,很容易造成被动,贻误林时,造成损失。为此,村支两委特地聘请镇林业站敖义贵、覃辉等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全过程的技术服务,跟踪管理。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研究决定由林业站技术人员蹲点负责,实行“包技术、包成活、包成林”的责任制,把工资、奖金与造林挂起钩来,极大地增强了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包片技术人员坚持扎根山头,对炼山、整地、挖穴、栽植等每一道工序精心指导。通过传授技术,解决生产上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巩固了造林成果。
  现在,鹤峰村的村民计算柑桔效益都是如数家珍,“一亩栽植柑桔74株,每株可产柑桔200—500市斤,每市斤平均0.5元,一亩林地每年可产生效益7400—18500元,如果造林10亩,每年平均从林地的收入可达74000—185000元,还除去间种的黄豆、花生等收入”。造林的质量和效益是依靠科技来提升的。当初,村支两委和林业站包片技术人员就牢牢抓住了这一点。首先是大力提高优良种苗使用率,从县种苗站购买良种壮苗,把种苗作为第一个基础环节来抓。其次是大力推广ABT生根粉的应用等先进的林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精耕细作,全垦整地,科学施肥,及时抚育,精心培管。终于实现了造林一块,成活一块,收益一块。
  为解决造林投资大的问题,村支两委和林业站包片技术人员带领群众一是借助林业专项目资金投入,全村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工程营造柑桔林94亩。二是村级联合林场的投入。村支两委决定村级联合林场当年收入的30%必须用于柑桔造林。三是股份开发投入。镇林业站以资金、技术入股,村集体以土地、劳力入股,实行股份开发,收益按股分成。四是村民个人开发投入。村民刘开兵,投资近3万元,营造柑桔90多亩。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全村柑桔造林的总体进程。 

桃源县马宗岭镇鹤峰村咬定柑桔不放松

673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