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 每天都在灭绝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10-08 00:00
信息来源:
地球因为有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而显得多姿多彩,它们承天地灵气,应和四季变化,生生不息,姿彩纷呈。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我们身边的田野、山边、水沟,一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正在悄悄地消失。
根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地球上大约有6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胁,平均每天有一个种灭绝。植物资源丰富的湖南,野生植物也日趋减少。我省的植物资源种类位于全国第七位,是植物区系丰富复杂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我省的植物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有5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的20%以上,由于湖南地质构造古老,以及未受第四纪冰川直接影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裸子植物富集之地,成为众多野生植物的乐园。大自然的赐福,却随着我们的活动的加剧,平衡正悄悄被打破。不久前省林业厅组织一批由专家和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调查队伍,对占全省3300多条“样带”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原来分布广泛的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由于长期受到严重破坏,目前不但分布点减少,而且个体数量已十分稀少。调查中,几乎找不到野生厚朴、黄皮树单株,绒毛皂荚仅有1株,喙核桃目前仅存8株,野杜仲约存55株。很显然,这些珍贵的野种如果不予以特别保护,在自然界的消失,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人为破坏是祸首
植物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植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因素。二是外部因素,即外界条件给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压力,包括自然和人为灾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无疑是当今植物濒危的“罪魁祸首”。
长期的大面积掠夺式开发经营,乱采滥伐,致使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一股非法采挖野生植物的歪风近年来在我省愈演愈烈。据了解,一株胸径15公分以上的樟树,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价钱少则七八百元,多则卖到两千元;一株多年生的桂花树在沿海城市可以卖到两三万元;一棵胸径50公分的罗汉松到沿海地区竟可以卖到10万元。为牟取暴利,一些花木专业户纷纷干起了偷采野生植物的勾当。据初步清查,我省非法移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4万多株、二级保护植物300多万株,其中相当一部分树木被建设部门或房地产开发商移栽进城。
益阳是“香樟之乡”,全国两个樟树主产区之一。然而,在该市成片的山林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如今已所剩无几,据统计,1990年至今,益阳全市累计采挖运输出境的绿化大苗达198万株,其中80%的大苗都是樟树。由于过量采挖,当地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特别是大中级径级的樟树急剧减少,采挖樟树破坏了周围的植被,3万亩林地遭到破坏。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许多冰川期死里逃生并活到今天的珍稀濒危植物,却在人的利欲前遭到空前的劫难。
迫在眉睫的拯救
野生植物和人类根脉相连,仅就医学而言,就有近1/4的药物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因此,面对植物物种日益退化和濒于灭绝,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专家称,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必须要保护它的生存环境,只有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才有可能继续繁衍下去。而加强生长地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省共建立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1处,总面积116.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9%。建立保护区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繁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资源甚至已呈上升态势。如,“植物活化石”银杉最初不到3000株,在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后,现在已有3万株。水杉在20世纪40年代发现时仅有1株,经广泛培育引种,已成为的城市行道树种。
此外,也在保护珍稀野生植物方面想尽了办法。如南岳有世界上惟一剩存的绒毛皂荚,从发现之日起至今的半个世纪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在别处均未发现此种树种,从数量上讲比享有“植物界熊猫”之称的银杉还濒危和珍贵。为抢救这一珍稀濒危树种,南岳树木园科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地研究,除采用特殊的浸种处理方式有性繁殖外,还运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绒毛皂荚苗木2200株,向全国9个省、市12个单位提供苗木,迁地保存这一物种基因。
主动保护是一个方面,严厉打击破坏珍贵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则是拯救野生植物的另一利器。目前,我省加大了执法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凭证采集、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清理整顿行动。
野生植物和我们共处一个天空下,我们相互之间没有理由不成为“朋友”。为了这个地球,更为了人类能安宁地生存,让我们以朋友之“谊”,与野生植物和谐共处。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我们身边的田野、山边、水沟,一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正在悄悄地消失。
根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地球上大约有6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胁,平均每天有一个种灭绝。植物资源丰富的湖南,野生植物也日趋减少。我省的植物资源种类位于全国第七位,是植物区系丰富复杂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我省的植物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有5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的20%以上,由于湖南地质构造古老,以及未受第四纪冰川直接影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裸子植物富集之地,成为众多野生植物的乐园。大自然的赐福,却随着我们的活动的加剧,平衡正悄悄被打破。不久前省林业厅组织一批由专家和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调查队伍,对占全省3300多条“样带”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原来分布广泛的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由于长期受到严重破坏,目前不但分布点减少,而且个体数量已十分稀少。调查中,几乎找不到野生厚朴、黄皮树单株,绒毛皂荚仅有1株,喙核桃目前仅存8株,野杜仲约存55株。很显然,这些珍贵的野种如果不予以特别保护,在自然界的消失,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人为破坏是祸首
植物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植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因素。二是外部因素,即外界条件给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压力,包括自然和人为灾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无疑是当今植物濒危的“罪魁祸首”。
长期的大面积掠夺式开发经营,乱采滥伐,致使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一股非法采挖野生植物的歪风近年来在我省愈演愈烈。据了解,一株胸径15公分以上的樟树,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价钱少则七八百元,多则卖到两千元;一株多年生的桂花树在沿海城市可以卖到两三万元;一棵胸径50公分的罗汉松到沿海地区竟可以卖到10万元。为牟取暴利,一些花木专业户纷纷干起了偷采野生植物的勾当。据初步清查,我省非法移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4万多株、二级保护植物300多万株,其中相当一部分树木被建设部门或房地产开发商移栽进城。
益阳是“香樟之乡”,全国两个樟树主产区之一。然而,在该市成片的山林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如今已所剩无几,据统计,1990年至今,益阳全市累计采挖运输出境的绿化大苗达198万株,其中80%的大苗都是樟树。由于过量采挖,当地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特别是大中级径级的樟树急剧减少,采挖樟树破坏了周围的植被,3万亩林地遭到破坏。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许多冰川期死里逃生并活到今天的珍稀濒危植物,却在人的利欲前遭到空前的劫难。
迫在眉睫的拯救
野生植物和人类根脉相连,仅就医学而言,就有近1/4的药物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因此,面对植物物种日益退化和濒于灭绝,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专家称,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必须要保护它的生存环境,只有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才有可能继续繁衍下去。而加强生长地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省共建立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1处,总面积116.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9%。建立保护区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繁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资源甚至已呈上升态势。如,“植物活化石”银杉最初不到3000株,在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后,现在已有3万株。水杉在20世纪40年代发现时仅有1株,经广泛培育引种,已成为的城市行道树种。
此外,也在保护珍稀野生植物方面想尽了办法。如南岳有世界上惟一剩存的绒毛皂荚,从发现之日起至今的半个世纪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在别处均未发现此种树种,从数量上讲比享有“植物界熊猫”之称的银杉还濒危和珍贵。为抢救这一珍稀濒危树种,南岳树木园科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地研究,除采用特殊的浸种处理方式有性繁殖外,还运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绒毛皂荚苗木2200株,向全国9个省、市12个单位提供苗木,迁地保存这一物种基因。
主动保护是一个方面,严厉打击破坏珍贵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则是拯救野生植物的另一利器。目前,我省加大了执法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凭证采集、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清理整顿行动。
野生植物和我们共处一个天空下,我们相互之间没有理由不成为“朋友”。为了这个地球,更为了人类能安宁地生存,让我们以朋友之“谊”,与野生植物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