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校园古樟历尽波折更具神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3-01-05 16:56 信息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中,有一棵古樟树,胸径2.53米、树高15米、平均冠幅19米,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古树主干一分为二,宛如两个背靠背读书的少女,婀娜多姿,经过几代人悉心呵护,至今枝叶繁茂、长势良好。

这棵古樟植于明代,已有580多年历史,褐色树干极为粗壮,需6个人才能合抱,树枝绵延挺拔,碧绿的叶片挂满了枝头,遮挡着偏西的阳光,遮蔽出几百平方米绿荫。远远望去,像是在大地上撑起一把绿色大伞,又如一座蓬松的小山。

1943年,长桥柳氏族人利用祠产和族人捐助开办“私立圣和中学”,也就是长沙县一中的前身,校址位于古樟所在地,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名为沙溪,古樟树后,柳氏族人立牌坊一座。

“圣和”语出孟子,赞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因此学校最初名为圣和中学。在树后复原的牌坊前,仅有下联:沙溪流厚泽愿后来子弟大家兴起萃人文。下联为2005年挖出,上联佚失。根据校友回忆,原上联似为:基址托长桥仰前代规模就地修培绳祖武。圣和之名以及石联均承载了广育英才的愿景,也赋予了古樟新的内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崇拜古樟,来古樟前祈祷朝拜的人络绎不绝。1957年左右,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热潮。炼钢需要木材,由于古樟历史悠久,长势极好,被炼钢队盯上,欲将古樟伐去炼钢。为保护古樟,当时长沙县一中的师生们便自发组成了护卫队,对古樟进行日夜守护,实行轮岗制,一刻也不松懈,这才让这棵古樟逃过一劫,得以继续生存。

2005年,古樟又因为学校改扩建而再次陷入危机,改扩建的工程延及古樟周围,古樟根深绵长,建设工程破坏了古樟部分根系,导致古樟一度颓势渐显。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竟逐渐好转,如同拥有了灵气一般。

从过去的圣和中学到现在的长沙县一中,古樟俨然成了学校的名片,它既长于学校,又是一种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一中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文化传承也是以古樟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时古樟也象征着学校的“和”文化,代表着和谐共生、团结奋进的精神。

长沙县一中的校刊名为《古樟之韵》,学校师生也屡屡为古樟作诗写词,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伏家芬的《古樟赋》。2013年学校70周年校庆时,深圳校友会捐赠石碑一块,刻《古樟赋》于石上。

历尽波折,校园古樟更具神韵。

长沙校园古樟历尽波折更具神韵

2917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