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棵树立传 ——读《香樟年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3-16 00:00 信息来源:

  黄耀红

  忽而对一棵树生出敬意,对万物并育的大自然生出敬意,只缘于这本朴素而优美的《香樟年记》。

  在长沙这座南方城市,无论推开哪一扇窗,都可能与一株香樟遇见。然而,我不知道,那些青翠的枝叶间到底停留过多少寂然疑虑?有多少人会从那里去谛听天空与大地的遥远呼应?对于一棵树,人们是否对它有过懂得,有过问候,有过思念,有过深深的叩问?

  很多时候,傲慢的现代人从树下匆匆走过,香樟不过是那司空见惯的一树风景。我们劳力劳心,在功利的追逐中患得患失,却又不无忧虑地关心着粮食、蔬菜与命运。

  我们活在人类的时间里,却对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一片云失去了最基本的同情。我们将全部心思倾注于知识与人事,却对植物、动物乃至一切有情的生命世界紧锁着大门,对朝霞与皓月的天地大美亦无动于衷。

  在城居的忙碌中,时间不再是花谢花飞,不再是不同季候下草木的色彩、气息与声音,而是一条一条的日程,一格一格的雷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二十四个节气,只是蜷缩在我们的手机与日历里,成为一行细小而卑微的提醒。有多少人会在仰观俯察中领受大自然生命的律动?

  《香樟年记》的作者,坐拥一方农历的天空,他独立面对窗前院落里的一棵无名香樟,静观默察,悠然心会,以文字“记年”的方式留下了一棵香樟的春华秋实与前世今生。

  在我看来,这无异于为一棵香樟立传。立传,或许并不仅仅在于香樟作为长沙市市树的文化象征,而在表达一种生命态度,一种自然情怀,一种哲学思考。书中的一段话,或许道出了他为树立传的动因。

  “即便在春天,许多人仍然是麻木的。他们过于自恋与自信。误以为人类的法则是最高的法则。他们陶醉于对自然的征服,对自然的索取,对自然的欣赏多是隔窗望梅的远远一瞥。更多的人,因为被水泥森林的隔阻,被追逐名利的漩流裹挟,很久很久已遗忘了原野,遗忘了季节——除了因气温冷热而增减衣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樟年记》是一个人与一棵树的关系,何尝又不是整个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是对诗意空间与审美世界的重新发现与构建,何尝又不是对功利世界的自我内省与现代反思?

  《香樟年记》所表达的生命关怀,在于彰显世界正在由“独白”走向“对话”。这样的深刻对话,并不自作者开始。

  从文学史看,生态自然文学向来是一脉清流。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惠特曼的《草叶集》,乃至中国程虹的《寻归荒野》等都是此中的经典。至于为香樟这样的寻常物事“立传”,也有可法的前贤。想当年,生于湖南乡间的齐白石先生就曾以“极广大”而“尽精微”的精工画笔,去为乡间草虫“立传”。他以一只蜻蜓、一只蚂蚱、一只蝴蝶乃至一群清溪的墨虾呈现了生命世界的博大、自由与丰富。

  然而,对于孕育和承载着天人合一哲学的东方大地,这种对于自然文学与艺术的大肯定、大关怀和大敬重并不多见。更多的人还是习惯于站在人类中心的立场去让文学承载起历史的兴衰际遇、人间的缤纷万象以及道统的源远流长。

  旷野上,楼宇间,香樟从来都是忍冬的一树绿色。所谓“为香樟立传”,显然不可能是模板式的百度词条,亦不可是说明性的植物科普。《香樟年记》的价值关乎它的文字。那里自有一种葳蕤飘逸的诗意美学和宁静致远的生命哲理。这样的文字与香樟的形象与气质便融为了一个整体。读着读着,你甚至分不清到底是香樟的气质化为了这文字的清新,还是这文字的芳芳吐纳里有着香樟的花与叶?

  《香樟年记》的文字亦与香樟本身一样染着纯粹的绿意。一棵香樟的根、茎、叶、花、果,以令人惊讶的细致与深情呈现在安静的目光、思想与文字里。

  这里有生命的细微与生动,更有对于“年”的重新定义。

  这里的“年”,不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其于个体生命同情与理解的欢娱、隐忍和期许。这是一棵树的时间,是风霜雨雪的时间,是天地轮回的时间。一树香樟,让时间有了它的表情、姿势、色彩与声音。在作者笔下,一棵香樟的成长史也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一片香樟的叶子、一朵香樟的花,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香樟是作者笔下的自然物象,更是他自己的心灵意象。与其说他在为一棵树立传,不如说他在为自己的内心立传。

  天人感应,物我无间,才是一种最重大的人生诗意与哲学。

  或许是诗画同源吧。作者的文字里总有一种画境的悠远。这不只见诸他以画为喻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所有色彩、线条、构图的意境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审美灵敏。《香樟年记》里有作者直观、分辩与吟味的种种美的细节。我想,这种诗画交融的自然修辞里,是他那一棵栖居于树间、于世间、于时间的心,怡然自适的心。

  莫名就想起了辛弃疾的句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想,作者与香樟之间正是这种相看两不厌的境界吧?倘若香樟亦有文字与纸笔,它是不是也会在那些春华秋实里记下这个凝视它的人类,记下他目光里的从容,温暖以及那屏去尘嚣的静气?

为一棵树立传 ——读《香樟年记》

666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