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放生乱象” 修法与科普要并进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7-21 00:00 信息来源: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据7月19日《三湘都市报》)

  眼下,放生领域的诸多乱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话题。特别是,绝大多数放生活动都未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不仅属于违规违法放生行为,而且一些胡乱放生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不久前,有人组织在北京怀柔北部的偏远山区放生380只蓝狐和貉,这些放生动物窜到村民家中将鸡咬死,村民举报后,当地公安及园林部门组织捕捉,结果只有40多只幸存的动物被送到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其余全部死亡。

  就此而言,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放生进行规范和管理,无疑是必要的。通过法律的硬性规定,对于胡乱放生具有震慑力,同时处罚胡乱放生行为,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当然,法律不是万能的,重视普及科学放生知识亦非常重要。目前,放生乱象不绝,与放生者的认识和知识储备有关。其实,放生者应该尊重自然、爱惜生命,对被放生动物的习性、放生地的生态等要充分了解,才能做到科学放生。但目前,一些人为了“放生”而放生,由于缺乏对生态的了解,有的追求放生数量,有的把鸡鸭鹅猪放到山上,有的把毒蛇放到人迹可至的地方,有的把陆龟放进水里,有的把淡水龟放进海里,有的把家养动物放到野外……这些不科学的放生做法,无疑埋下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隐患。

  显然,盲目放生对自然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本身蕴含了许多风险。因此,修法对野生动物放生进行规范和管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向公众普及科学放生知识。放生作为一种习惯和善举,需要很好地加以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公众充分知晓入侵物种的严重危害,不随意放生,引导市民在需要放生时,可找林业、海洋渔业部门,或者转向媒体求助,找动物园等寻求放生的渠道和知识。

  因此,遏制放生乱象,修法与普及放生知识要并进。通过加大法规的宣传力度和科学放生知识的普及,引导善男信女们充分了解,“哪些物种不能放”、“哪些地方不能放”。另外,应将监管、执法关口前移,对于放生的注意事项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在放生的敏感时间段,加强重点区域的布控,强化事前监管,对于无视监管盲目放生者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以及建立健全对入侵物种防御体系,减少和避免外来物种造成的经济和生态危害。

遏制“放生乱象” 修法与科普要并进

677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