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椰油能抗非典 话说最“海南”的水果椰子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5-23 00:00
信息来源:
5月17日,海南省著名的椰树集团宣布,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捐赠2000箱天然椰子汁和1000箱天然木瓜汁,以表达海南人民对抗非勇士的关切和敬意。 椰树集团生产的果汁饮料达数十种,为何单单挑选这两种支援北京呢?据了解,原因就在于,这两种产品对于防治非典都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椰子功能有新说
将椰子与防治非典联系起来的是菲律宾的戴里特父子。
曼努埃尔·戴里特是菲律宾现任卫生部长,5月7日他宣布:“鲜椰油中富含月桂酸,这种脂肪酸对导致非典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鲜椰油能抗非典的最初想法正是由他的父亲、药理学家孔拉多·戴里特提出的。这位药理学家建议菲律宾人,用鲜椰油代替橄榄油作为制作色拉等食品的调味剂,提高月桂酸的摄入量,增强人体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力。
该消息在国内报道后,椰树集团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咨询者、订货者纷至沓来。辽宁一家大型企业干脆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海口椰树集团总部,表示如果椰汁中含有月桂酸有效成分,他们就立即订货,发给职工作为防治非典的劳保用品。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礼遇,椰树集团的第一反应是要用科学来说话。他们立即将产品送交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5月15日,该所出具了最终检测报告,证明每一百克椰树牌椰子汁中含有1.29克月桂酸。椰树集团椰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克盛告诉记者,有了这份报告,企业心中就有了底,椰子汁的日产量至少可以上调30%。
从椰子新功能中受益的并非椰树一家。黄奋是一位在琼山南北水果批发市场多年经营椰子的水果商,人称“椰子王”。他介绍说,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椰子卖得特别火,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记者把相关报道拿给他看,他才恍然大悟,连说:“怪不得,怪不得!”
海南自古是椰乡
椰子树在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分布,它的原产地到底在哪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所长马子龙介绍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亚洲是椰子树的原产地。至于海南是否为原产地之一,目前尚难定论,因为海南迄今还未发现椰子的原始种。
“出生”问题虽然还是个谜,但海南很早就有椰子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如下记载:“沙棠栎楮,华汜木辟栌,留落胥余……”据专家考证,所谓“胥余”就是指今天的椰子,其时距今2000多年。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的农业专著《齐民要术》中,“椰”这个名称已经广泛使用。
在古代,椰子最主要的用途是食用。北宋大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就曾写道:“浆成乳酒醺人醉,肉截鹅肪上客盘。”他将椰汁比喻成醉人的乳酒,把椰肉比喻成鲜美的鹅脯,听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用椰壳制作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起源也很早。有记载表明,从中唐开始,海南就出现了不少用椰壳做成的瓢、勺、碗、杯等餐具;至宋朝,精致的椰雕餐具已经成为高级宴会上的时髦用品。由于椰雕是海南独有的物产,古代常以它进贡,因此有“天南贡品的美誉。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椰子的用途大大扩展。无论是椰汁、椰肉,还是椰棕、椰油,都能够进行广泛、深入的开发利用。1987年,海口罐头厂科研人员(椰树集团前身)经过383次不懈的努力,终于攻克“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这个世界级技术难题,制成了如今享誉国内外的天然椰子汁饮料。
椰岛的椰子不够用
海南是全国椰子的主产区。截至去年底,全省椰子种植面积达到68.6万亩,年产椰子2.26亿个,产量占全国的99%。
省林业局营林科技处处长黄金城介绍说,从1998年开展“百万亩椰林工程”以来,全省椰子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5年内新增30余万亩。目前仍以每年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几年来,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区、公路主干道两侧,以及村民的房前屋后大种椰子,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椰子是一种生态型的经济林木,林业部门目前正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相关地区进一步推广椰子种植。
椰子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松林说,海南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远不能满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椰子油一项,我国每年都要进口6万吨,即使把海南现有的椰子都用来榨油都不够,因此发展椰子种植的空间相当大。
作为全国最大的椰子加工龙头企业,椰树集团也抱怨“吃不饱”。目前,该集团每年只能从海南获得60%的原料供应,其余40%依赖进口。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他们也希望,海南应该多种椰子,加快产业发展。
多种椰子,官员、学者和企业都说出了有说服力的理由。不过,一位内地游客却惊异地问道:“海南多种椰子还需要什么理由?椰子就是海南的象征,没有椰子还是海南吗?”
椰子功能有新说
将椰子与防治非典联系起来的是菲律宾的戴里特父子。
曼努埃尔·戴里特是菲律宾现任卫生部长,5月7日他宣布:“鲜椰油中富含月桂酸,这种脂肪酸对导致非典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鲜椰油能抗非典的最初想法正是由他的父亲、药理学家孔拉多·戴里特提出的。这位药理学家建议菲律宾人,用鲜椰油代替橄榄油作为制作色拉等食品的调味剂,提高月桂酸的摄入量,增强人体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力。
该消息在国内报道后,椰树集团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咨询者、订货者纷至沓来。辽宁一家大型企业干脆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海口椰树集团总部,表示如果椰汁中含有月桂酸有效成分,他们就立即订货,发给职工作为防治非典的劳保用品。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礼遇,椰树集团的第一反应是要用科学来说话。他们立即将产品送交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5月15日,该所出具了最终检测报告,证明每一百克椰树牌椰子汁中含有1.29克月桂酸。椰树集团椰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克盛告诉记者,有了这份报告,企业心中就有了底,椰子汁的日产量至少可以上调30%。
从椰子新功能中受益的并非椰树一家。黄奋是一位在琼山南北水果批发市场多年经营椰子的水果商,人称“椰子王”。他介绍说,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椰子卖得特别火,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记者把相关报道拿给他看,他才恍然大悟,连说:“怪不得,怪不得!”
海南自古是椰乡
椰子树在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分布,它的原产地到底在哪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所长马子龙介绍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亚洲是椰子树的原产地。至于海南是否为原产地之一,目前尚难定论,因为海南迄今还未发现椰子的原始种。
“出生”问题虽然还是个谜,但海南很早就有椰子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如下记载:“沙棠栎楮,华汜木辟栌,留落胥余……”据专家考证,所谓“胥余”就是指今天的椰子,其时距今2000多年。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的农业专著《齐民要术》中,“椰”这个名称已经广泛使用。
在古代,椰子最主要的用途是食用。北宋大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就曾写道:“浆成乳酒醺人醉,肉截鹅肪上客盘。”他将椰汁比喻成醉人的乳酒,把椰肉比喻成鲜美的鹅脯,听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用椰壳制作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起源也很早。有记载表明,从中唐开始,海南就出现了不少用椰壳做成的瓢、勺、碗、杯等餐具;至宋朝,精致的椰雕餐具已经成为高级宴会上的时髦用品。由于椰雕是海南独有的物产,古代常以它进贡,因此有“天南贡品的美誉。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椰子的用途大大扩展。无论是椰汁、椰肉,还是椰棕、椰油,都能够进行广泛、深入的开发利用。1987年,海口罐头厂科研人员(椰树集团前身)经过383次不懈的努力,终于攻克“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这个世界级技术难题,制成了如今享誉国内外的天然椰子汁饮料。
椰岛的椰子不够用
海南是全国椰子的主产区。截至去年底,全省椰子种植面积达到68.6万亩,年产椰子2.26亿个,产量占全国的99%。
省林业局营林科技处处长黄金城介绍说,从1998年开展“百万亩椰林工程”以来,全省椰子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5年内新增30余万亩。目前仍以每年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几年来,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区、公路主干道两侧,以及村民的房前屋后大种椰子,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椰子是一种生态型的经济林木,林业部门目前正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相关地区进一步推广椰子种植。
椰子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松林说,海南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远不能满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椰子油一项,我国每年都要进口6万吨,即使把海南现有的椰子都用来榨油都不够,因此发展椰子种植的空间相当大。
作为全国最大的椰子加工龙头企业,椰树集团也抱怨“吃不饱”。目前,该集团每年只能从海南获得60%的原料供应,其余40%依赖进口。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他们也希望,海南应该多种椰子,加快产业发展。
多种椰子,官员、学者和企业都说出了有说服力的理由。不过,一位内地游客却惊异地问道:“海南多种椰子还需要什么理由?椰子就是海南的象征,没有椰子还是海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