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杨梅产业如何做得更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7-14 00:00
信息来源:
杨梅成为很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日前,记者到杨梅主产区赤岸镇采访,问起今年杨梅的收成情况,梅农们个个喜形于色,乐不可支,连声说道:“真是一个丰收年。”该镇农技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赤岸镇的杨梅喜获丰收,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产量高、品质好。据统计,全镇杨梅产量达500多吨,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二是价格优、产值高,最高卖到每公斤20多元,如果按平均每公斤8元计算,全镇可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是去年的3倍多。
赤岸镇毛店一带农民很早就有种植杨梅的传统,目前全镇杨梅种植面积3265亩,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下水碓、山盆、羊印、上青溪、下青溪等行政村。据了解,为引导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适宜区域发展杨梅生产,赤岸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先后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到慈溪、黄岩等杨梅主产区参观,邀请省内外杨梅专家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杨梅良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该镇杨梅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杨梅生产逐渐成为毛店一带很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四大原因促进我市杨梅生产迅速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我市,尤其是赤岸镇的杨梅生产之所以在最近四五年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产业,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梅农商品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由于种植杨梅收入不错,许多农民纷纷在自家的山地或租赁别人的山地发展杨梅生产,少的几十株,多的上百株。山盆村的丁誉金在1998年承包了300多亩山地,种上了7000多株杨梅,并培育了七八万株杨梅苗木,是金华市范围规模最大的民营杨梅专业园场。二是杨梅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成效明显。除“炭梅”、“草梅”两个传统品种外,赤岸镇先后引进并推广了“东魁”、“水梅”、“早荠蜜梅”等10多个果形大而美观、味道甜而爽口且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三是突破了杨梅嫁接技术,提高了良种覆盖率。从1993年起,该镇通过选取野生杨梅做砧木,采用快刀速接法嫁接技术,使嫁接成活率从原来的不到40%提高到80%以上,并提早2至3年结果。目前全镇已有约1/3杨梅进行了改接换种。四是栽培管理技术趋向成熟。通过采用整枝、科学施肥、喷施疏花剂等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大小年,提高杨梅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杨梅生产的发展前景,市有关部门和梅农都持乐观的态度,并充满信心。理由是:我市流动人口多,市民消费水平较高,对杨梅这种纯天然的果中精品情有独钟。而且,每到杨梅成熟季节,城区不少市民结伴而行,三五成群,到风景秀丽的赤岸杨梅主产区采摘杨梅,这已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旅游的方式。
做大做强杨梅产业要靠科技推动
对于如何发挥我市山区的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杨梅产业,市有关人士提出:扩大规模,提高科技水平和品质,打响生态品牌。
一个农产品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就很难形成市场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的杨梅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要制订扶持政策,鼓励和积极培育杨梅种植大户,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杨梅生产。同时以刚刚成立的杨梅产业协会为依托,实行产销一体化,积极拓展市场,解决因投产面积逐年增加而可能出现的杨梅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从很大程度上讲,今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杨梅生产要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品质,也必须以科技为动力,实施科技兴梅战略。要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把现有的适用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早日接受、早日应用、早出效益。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关人士认为,要顺应这一市场需求,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是有机的。杨梅产业也是如此。有关人士建议,杨梅生产要实行标准化,要制订杨梅标准化生产规程,并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进行肥培管理及采收包装,提高杨梅的品质。同时给我市的杨梅取一个叫得响的名字,早日注册商标,对外统一打品牌,搞销售,促增收。
日前,记者到杨梅主产区赤岸镇采访,问起今年杨梅的收成情况,梅农们个个喜形于色,乐不可支,连声说道:“真是一个丰收年。”该镇农技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赤岸镇的杨梅喜获丰收,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产量高、品质好。据统计,全镇杨梅产量达500多吨,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二是价格优、产值高,最高卖到每公斤20多元,如果按平均每公斤8元计算,全镇可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是去年的3倍多。
赤岸镇毛店一带农民很早就有种植杨梅的传统,目前全镇杨梅种植面积3265亩,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下水碓、山盆、羊印、上青溪、下青溪等行政村。据了解,为引导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适宜区域发展杨梅生产,赤岸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先后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到慈溪、黄岩等杨梅主产区参观,邀请省内外杨梅专家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杨梅良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该镇杨梅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杨梅生产逐渐成为毛店一带很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四大原因促进我市杨梅生产迅速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我市,尤其是赤岸镇的杨梅生产之所以在最近四五年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产业,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梅农商品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由于种植杨梅收入不错,许多农民纷纷在自家的山地或租赁别人的山地发展杨梅生产,少的几十株,多的上百株。山盆村的丁誉金在1998年承包了300多亩山地,种上了7000多株杨梅,并培育了七八万株杨梅苗木,是金华市范围规模最大的民营杨梅专业园场。二是杨梅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成效明显。除“炭梅”、“草梅”两个传统品种外,赤岸镇先后引进并推广了“东魁”、“水梅”、“早荠蜜梅”等10多个果形大而美观、味道甜而爽口且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三是突破了杨梅嫁接技术,提高了良种覆盖率。从1993年起,该镇通过选取野生杨梅做砧木,采用快刀速接法嫁接技术,使嫁接成活率从原来的不到40%提高到80%以上,并提早2至3年结果。目前全镇已有约1/3杨梅进行了改接换种。四是栽培管理技术趋向成熟。通过采用整枝、科学施肥、喷施疏花剂等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大小年,提高杨梅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杨梅生产的发展前景,市有关部门和梅农都持乐观的态度,并充满信心。理由是:我市流动人口多,市民消费水平较高,对杨梅这种纯天然的果中精品情有独钟。而且,每到杨梅成熟季节,城区不少市民结伴而行,三五成群,到风景秀丽的赤岸杨梅主产区采摘杨梅,这已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旅游的方式。
做大做强杨梅产业要靠科技推动
对于如何发挥我市山区的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杨梅产业,市有关人士提出:扩大规模,提高科技水平和品质,打响生态品牌。
一个农产品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就很难形成市场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的杨梅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要制订扶持政策,鼓励和积极培育杨梅种植大户,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杨梅生产。同时以刚刚成立的杨梅产业协会为依托,实行产销一体化,积极拓展市场,解决因投产面积逐年增加而可能出现的杨梅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从很大程度上讲,今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杨梅生产要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品质,也必须以科技为动力,实施科技兴梅战略。要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把现有的适用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早日接受、早日应用、早出效益。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关人士认为,要顺应这一市场需求,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是有机的。杨梅产业也是如此。有关人士建议,杨梅生产要实行标准化,要制订杨梅标准化生产规程,并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进行肥培管理及采收包装,提高杨梅的品质。同时给我市的杨梅取一个叫得响的名字,早日注册商标,对外统一打品牌,搞销售,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