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荔枝价格为何持续低迷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7-29 00:00
信息来源:
眼下荔枝收成已接近尾声,因为荔枝价格持续低迷,难以见到果农因丰收而喜悦的面容。接近7月下旬,每公斤还在六七毛钱徘徊,丰收的大年给果农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阵阵忧愁。
闽南荔枝自古享誉海内外,但近年来为何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笔者以云霄县为例进行了走访调查。
曾经被当作闽南农村经济顶梁柱的荔枝,1999年前以不菲的价格让果农兴奋不已。每公斤荔枝卖至10元,甚至20元,而且持续五六年。在火田镇岳坑村采访时,朱老汉向笔者描述当年荔枝丰收的盛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岳坑村家家户户种上荔枝,户均10亩以上,全村种有4000多亩,当时荔枝每公斤10元以上,户均每年仅此收入1万多元。朱老汉指着村里楼房说,这是五年前因荔枝收成好而盖起来的。
由于荔枝“高值”,对农民有极大的诱惑力,因而农民的种果积极性高涨。据县统计部门数字显示,至2003年,全县荔枝面积已达9.5万亩,产量达2.8万吨。今年产量预计超过去年。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9年以后,荔枝价格起伏不平,总是在低价位上徘徊,尽管在荔枝减产年内也没卖过好价钱。今年又是荔枝丰收年,但价格已是跌至最低点。“荔枝丰收,果农发愁”成为当地农村的普遍现象。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在7月中旬,云霄县还有近20%已超过成熟期的荔枝未采摘,果农或等待着好价钱,或干脆放弃不管。
荔枝规模化发展,产量剧增压市是造成价格低贱的直接原因,但纵观荔枝发展全过程,可发现全县荔枝产业化水平极为低下,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云霄县规模化种植荔枝已10多年,但果农对种植、生产、管理还采用传统模式,已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种植的荔枝存在品种单一、产季过于集中等问题。全县基本上种“乌叶”荔枝,能错开收成季节的品种稀少。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影响和阻碍着荔枝品牌的打造以及产业化经营。果农对荔枝品牌意识差,荔枝产品未能形成品牌效应。虽然云霄县有10余家农业公司注册了农产品系列商标,但几乎用在枇杷等农产品上,被誉为“珍果”的荔枝基本没注册。全县共有5家农业公司对农产品申请“绿色标志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涉及枇杷、木瓜、小番茄等十多种,惟独荔枝被冷落了。
荔枝销售还存在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等产后诸多问题。笔者在火田镇后埔村向种果大户问起有无经过市场调查、风险预测、有无寻找销售渠道时,他们都说做不到。笔者来到国道324线旁的云霄水果批发市场,访问5家营销点。业主都反映说荔枝运输困难,渠道不畅通,运往省外很少。原因之一是无法用火车、轮船转运,荔枝的运输工具还停留在中小型货车,费用较高;原因之二是荔枝保鲜期短,运往北方大城市因烂果严重,加上今年6月以来实施限超载政策,运输成本增加,不敢发货。
闽南荔枝如何摆脱销售困境,重新焕发生机,有关专家和有识之士建议走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做大做强荔枝产业。重点要打造品牌、拓宽销路和发展深加工。
发展荔枝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同时并进。当荔枝鲜果供大于求时,可引导果农通过焙干果、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缓解出售难的问题。今年不少果农都建起土窑烘焙鲜果,此举值得推广。同时应加快荔枝保鲜、冷藏技术开发,延长保鲜期。“精深加工”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应用罐头业、酒业的发展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加快研制生产荔枝酒、荔枝果汁等系列产品,延伸荔枝产业链。云霄县禾兴酒厂、天泉酒业,研制生产的“荔枝酒”已取得成功,今年来,已收购荔枝500万吨进行生产,无疑给当地荔枝销售难找到了一条生路。
闽南荔枝自古享誉海内外,但近年来为何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笔者以云霄县为例进行了走访调查。
曾经被当作闽南农村经济顶梁柱的荔枝,1999年前以不菲的价格让果农兴奋不已。每公斤荔枝卖至10元,甚至20元,而且持续五六年。在火田镇岳坑村采访时,朱老汉向笔者描述当年荔枝丰收的盛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岳坑村家家户户种上荔枝,户均10亩以上,全村种有4000多亩,当时荔枝每公斤10元以上,户均每年仅此收入1万多元。朱老汉指着村里楼房说,这是五年前因荔枝收成好而盖起来的。
由于荔枝“高值”,对农民有极大的诱惑力,因而农民的种果积极性高涨。据县统计部门数字显示,至2003年,全县荔枝面积已达9.5万亩,产量达2.8万吨。今年产量预计超过去年。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9年以后,荔枝价格起伏不平,总是在低价位上徘徊,尽管在荔枝减产年内也没卖过好价钱。今年又是荔枝丰收年,但价格已是跌至最低点。“荔枝丰收,果农发愁”成为当地农村的普遍现象。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在7月中旬,云霄县还有近20%已超过成熟期的荔枝未采摘,果农或等待着好价钱,或干脆放弃不管。
荔枝规模化发展,产量剧增压市是造成价格低贱的直接原因,但纵观荔枝发展全过程,可发现全县荔枝产业化水平极为低下,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云霄县规模化种植荔枝已10多年,但果农对种植、生产、管理还采用传统模式,已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种植的荔枝存在品种单一、产季过于集中等问题。全县基本上种“乌叶”荔枝,能错开收成季节的品种稀少。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影响和阻碍着荔枝品牌的打造以及产业化经营。果农对荔枝品牌意识差,荔枝产品未能形成品牌效应。虽然云霄县有10余家农业公司注册了农产品系列商标,但几乎用在枇杷等农产品上,被誉为“珍果”的荔枝基本没注册。全县共有5家农业公司对农产品申请“绿色标志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涉及枇杷、木瓜、小番茄等十多种,惟独荔枝被冷落了。
荔枝销售还存在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等产后诸多问题。笔者在火田镇后埔村向种果大户问起有无经过市场调查、风险预测、有无寻找销售渠道时,他们都说做不到。笔者来到国道324线旁的云霄水果批发市场,访问5家营销点。业主都反映说荔枝运输困难,渠道不畅通,运往省外很少。原因之一是无法用火车、轮船转运,荔枝的运输工具还停留在中小型货车,费用较高;原因之二是荔枝保鲜期短,运往北方大城市因烂果严重,加上今年6月以来实施限超载政策,运输成本增加,不敢发货。
闽南荔枝如何摆脱销售困境,重新焕发生机,有关专家和有识之士建议走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做大做强荔枝产业。重点要打造品牌、拓宽销路和发展深加工。
发展荔枝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同时并进。当荔枝鲜果供大于求时,可引导果农通过焙干果、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缓解出售难的问题。今年不少果农都建起土窑烘焙鲜果,此举值得推广。同时应加快荔枝保鲜、冷藏技术开发,延长保鲜期。“精深加工”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应用罐头业、酒业的发展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加快研制生产荔枝酒、荔枝果汁等系列产品,延伸荔枝产业链。云霄县禾兴酒厂、天泉酒业,研制生产的“荔枝酒”已取得成功,今年来,已收购荔枝500万吨进行生产,无疑给当地荔枝销售难找到了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