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酸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俏销下悄然复苏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7-05-30 00:00
信息来源:
3.2万吨苹果浓缩汁出口美、日等国,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场60%的苹果来自宁夏。在食品加工产业的沉寂和起兴中,传统特色的宁夏苹果产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经历了“迅速发展高峰期、毁园还田衰退期、重新发展复苏期”三个阶段之后,终于以高酸苹果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促成宁夏苹果业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带动得鲜食苹果业走上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地缘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宁夏发展苹果产业,具有着强势的地缘优势和品质比较优势。由于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吴忠、银川、中卫三个享有黄河自流灌溉便利的地级市,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冬夏和昼夜温差大,属中国最适宜水果生产的生态区之一。
宁夏苹果属高酸度苹果,榨汁后酸度平均在3.0以上,优于其他地区的苹果,深受欧美市场欢迎。特别是以吴忠市为中心的高酸度苹果产区,被全国果汁加工企业誉为中国最佳高酸苹果生产地。目前,仅吴忠市适宜发展高酸苹果的土地面积就超过3.33万公顷。2006年,吴忠市建设以孙家滩地区为主的高酸苹果基地333.33公顷,今年又新增400公顷,预计“十一五”期间,将新建6700公顷高酸苹果基地,到2020年,高酸苹果基地总规模将达到2.33万公顷,年生产优质高酸苹果100万吨,吴忠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国际市场招呼产业发展
近年,我国苹果汁加工企业效益普遍提高,出口量逐年增加。从国际市场供需状况看,高酸度(2.0以上)苹果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消费市场对苹果的酸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浓缩果汁的酸度每增加0.5度,每吨酸苹果价格就可提高100美元。
但是,目前国内用于加工苹果汁的大多数苹果酸度较低,而宁夏苹果引进的是澳洲青苹果系列,其最大特点是酸度高,加工生产的果汁酸度在1.5~3.6度之间,因此被全国果汁加工行业誉为中国最佳高酸苹果生产地。国内大型苹果汁加工企业已在吴忠市及周边建设了5家果汁加工厂,其总加工处理能力达到110吨/小时,一天可榨苹果2200吨,一个榨季可消化原料苹果35万吨。而目前宁夏苹果年产量仅为22万吨左右,即使全部用于榨汁还不能够满足加工需求。
顺应果品市场对高品质苹果的需求,宁夏千方百计借科技之手“点果成金”。近年来,通过采取疏果、套袋、提高光效、采用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宁夏苹果的品质不断提高,果品等级率和外观品质得到提升,绿色无公害苹果在市场上实现了优质优价。国内市场上,每到年度收果期,全国各地苹果收购商纷纷到宁夏收购苹果,80%的宁夏“黄元帅”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耐储存口感好的品种价格也普遍上涨,销路畅通;国外市场上,宁夏苹果不但远销蒙古国和俄罗斯,2005年,宁夏苹果还作为中国产苹果进入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市场。
比较效益促使产业复苏
宁夏苹果产业在比较效益中逐步壮大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深加工榨汁型高酸苹果的供不应求,一些鲜食苹果价格回升,销售顺利,宁夏苹果的种植规模一度从6000多公顷猛增到4万公顷。但由于没有解决好深加工和市场问题,产销矛盾的突出和产业效益的逐年下滑,使宁夏出现了因“苹果不如土豆价”而大面积毁园种田现象,苹果种植面积锐减至2003年的2.07万公顷,苹果产业跌入低谷。
高酸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悄然走俏,使再度大规模种植苹果成为可能。但曾经因果贱伤心砍树的宁夏农民不免心里犯嘀咕,“这高酸苹果市场前景咋样?吴忠市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算了一笔账:高酸苹果价格2006年底每吨价格在600元以上,按进入盛果期正常年份亩产量2500公斤计算,一亩高酸苹果亩产值可达1500元,果农净收入800元以上。另外,苹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仅采收一项就可 当地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一个劳动力一个采收季节收入可达3000元。伴随特色果品业“弄潮”海内外,宁夏一些特色林产业集中的市、县,果品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农民从中体验出从村头、门口叫卖到走向广阔市场进行品牌营销的快乐。苹果产业和市场低迷的局面开始改变。
老产业焕发新生机,需要好政策的支撑。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宁夏把发展高酸苹果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苹果产业列入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布局中。通过政策支撑,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宁夏还采取农户与企业搭桥的办法,推动苹果产业链条的紧密和拉长,促使产业升级。在扩大出口方面,宁夏寻求以提高知名度来拓展市场、促农增收。同时,宁夏注意加强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使高档精品苹果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加强管理和加大对企业和果农的协调服务中,宁夏构建了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了果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经营行为,行业秩序得以维护,提高了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宁夏所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
地缘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宁夏发展苹果产业,具有着强势的地缘优势和品质比较优势。由于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吴忠、银川、中卫三个享有黄河自流灌溉便利的地级市,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冬夏和昼夜温差大,属中国最适宜水果生产的生态区之一。
宁夏苹果属高酸度苹果,榨汁后酸度平均在3.0以上,优于其他地区的苹果,深受欧美市场欢迎。特别是以吴忠市为中心的高酸度苹果产区,被全国果汁加工企业誉为中国最佳高酸苹果生产地。目前,仅吴忠市适宜发展高酸苹果的土地面积就超过3.33万公顷。2006年,吴忠市建设以孙家滩地区为主的高酸苹果基地333.33公顷,今年又新增400公顷,预计“十一五”期间,将新建6700公顷高酸苹果基地,到2020年,高酸苹果基地总规模将达到2.33万公顷,年生产优质高酸苹果100万吨,吴忠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国际市场招呼产业发展
近年,我国苹果汁加工企业效益普遍提高,出口量逐年增加。从国际市场供需状况看,高酸度(2.0以上)苹果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消费市场对苹果的酸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浓缩果汁的酸度每增加0.5度,每吨酸苹果价格就可提高100美元。
但是,目前国内用于加工苹果汁的大多数苹果酸度较低,而宁夏苹果引进的是澳洲青苹果系列,其最大特点是酸度高,加工生产的果汁酸度在1.5~3.6度之间,因此被全国果汁加工行业誉为中国最佳高酸苹果生产地。国内大型苹果汁加工企业已在吴忠市及周边建设了5家果汁加工厂,其总加工处理能力达到110吨/小时,一天可榨苹果2200吨,一个榨季可消化原料苹果35万吨。而目前宁夏苹果年产量仅为22万吨左右,即使全部用于榨汁还不能够满足加工需求。
顺应果品市场对高品质苹果的需求,宁夏千方百计借科技之手“点果成金”。近年来,通过采取疏果、套袋、提高光效、采用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宁夏苹果的品质不断提高,果品等级率和外观品质得到提升,绿色无公害苹果在市场上实现了优质优价。国内市场上,每到年度收果期,全国各地苹果收购商纷纷到宁夏收购苹果,80%的宁夏“黄元帅”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耐储存口感好的品种价格也普遍上涨,销路畅通;国外市场上,宁夏苹果不但远销蒙古国和俄罗斯,2005年,宁夏苹果还作为中国产苹果进入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市场。
比较效益促使产业复苏
宁夏苹果产业在比较效益中逐步壮大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深加工榨汁型高酸苹果的供不应求,一些鲜食苹果价格回升,销售顺利,宁夏苹果的种植规模一度从6000多公顷猛增到4万公顷。但由于没有解决好深加工和市场问题,产销矛盾的突出和产业效益的逐年下滑,使宁夏出现了因“苹果不如土豆价”而大面积毁园种田现象,苹果种植面积锐减至2003年的2.07万公顷,苹果产业跌入低谷。
高酸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悄然走俏,使再度大规模种植苹果成为可能。但曾经因果贱伤心砍树的宁夏农民不免心里犯嘀咕,“这高酸苹果市场前景咋样?吴忠市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算了一笔账:高酸苹果价格2006年底每吨价格在600元以上,按进入盛果期正常年份亩产量2500公斤计算,一亩高酸苹果亩产值可达1500元,果农净收入800元以上。另外,苹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仅采收一项就可 当地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一个劳动力一个采收季节收入可达3000元。伴随特色果品业“弄潮”海内外,宁夏一些特色林产业集中的市、县,果品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农民从中体验出从村头、门口叫卖到走向广阔市场进行品牌营销的快乐。苹果产业和市场低迷的局面开始改变。
老产业焕发新生机,需要好政策的支撑。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宁夏把发展高酸苹果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苹果产业列入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布局中。通过政策支撑,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宁夏还采取农户与企业搭桥的办法,推动苹果产业链条的紧密和拉长,促使产业升级。在扩大出口方面,宁夏寻求以提高知名度来拓展市场、促农增收。同时,宁夏注意加强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使高档精品苹果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加强管理和加大对企业和果农的协调服务中,宁夏构建了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了果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经营行为,行业秩序得以维护,提高了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宁夏所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