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打造30万亩扁杏生产基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7-03 00:00
信息来源:
记者从阜蒙县林果局获悉,作为辽西北地区大扁杏主要产区,今年全县15.5万亩大扁杏长势喜人,全面进入盛果期。大扁杏丰收在即,这将为阜蒙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建设,提供丰富的优质果品资源。
近年来,阜蒙县一直把扁杏等果品深加工项目,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产品商品优势的重点项目来抓,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阜蒙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大力发展抗旱避灾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大扁杏等果品产业化建设进程,做到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经济林基地建设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尽早把阜蒙县打造成辽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东北大扁杏产业第一县。
阜蒙县从1990年开始引进大扁杏,全县共栽培大扁杏15.5万亩,2780万株,经过科学培育和农民辛勤养护,现已全面进入盛果期。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农业产业链的链接,生产的扁杏和杏仁大都以原料外销,使得这一宝贵资源大量以低成本流失,还曾出现过严重滞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阜蒙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扁杏等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起,不仅要充分利用坡耕地、荒山和采伐林地,用3年时间扩大栽植面积15万亩,达到30万亩的栽植目标,还大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以果实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为主的产品开发。对扁杏仁、扁杏肉、扁杏汁、杏壳进行深加工和市场开发,如2007年成立的阜新香可口民族杏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县民族工业发展园区,就是以高科技含量开发扁杏的深加工企业。该项目一旦建成达产,可充分利用大扁杏资源,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实现原料的翻番增值。按一亩地产100多公斤仁核计算,农民每年可获利1000多元,30万亩大扁杏就能产出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让大扁杏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形成辽宁乃至全国的果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闯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
近年来,阜蒙县一直把扁杏等果品深加工项目,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产品商品优势的重点项目来抓,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阜蒙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大力发展抗旱避灾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大扁杏等果品产业化建设进程,做到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经济林基地建设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尽早把阜蒙县打造成辽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东北大扁杏产业第一县。
阜蒙县从1990年开始引进大扁杏,全县共栽培大扁杏15.5万亩,2780万株,经过科学培育和农民辛勤养护,现已全面进入盛果期。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农业产业链的链接,生产的扁杏和杏仁大都以原料外销,使得这一宝贵资源大量以低成本流失,还曾出现过严重滞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阜蒙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扁杏等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起,不仅要充分利用坡耕地、荒山和采伐林地,用3年时间扩大栽植面积15万亩,达到30万亩的栽植目标,还大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以果实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为主的产品开发。对扁杏仁、扁杏肉、扁杏汁、杏壳进行深加工和市场开发,如2007年成立的阜新香可口民族杏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县民族工业发展园区,就是以高科技含量开发扁杏的深加工企业。该项目一旦建成达产,可充分利用大扁杏资源,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实现原料的翻番增值。按一亩地产100多公斤仁核计算,农民每年可获利1000多元,30万亩大扁杏就能产出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让大扁杏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形成辽宁乃至全国的果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闯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