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畔的花木走廊越来越兴旺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5-18 00:00 信息来源:
  说起浏阳河畔的百里花木走廊,人尽皆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条走廊生产的花卉苗木,就凭借优良的品质畅销全国,尤其在南方十多个省市,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条走廊的70%,都集中在长沙县境内,目前种植面积多达1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跳马、黄兴、梨、干杉、江背、安沙等乡镇。
  百里花木走廊,为何出现在长沙县境内?她的兴旺发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好奇,笔者来到浏阳河两岸的百里花木走廊一探究竟——
  初夏的风,透过浏阳河两岸的百里花木走廊,泌人心脾。
  百里花木走廊在浏阳河流域蜿蜒,如同一座绿色的肺每天用清新的空气净化一片蓝天,用稳健的根系扎根一方热土、带富一方人民。
  近日,笔者在长沙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章志标的带领下,来到黄兴镇仙人市。笔者远远地和当地花农打招呼:“老板,这株宝树要多少钱才能转让?”主人笑而不答,他的女儿笑着接了话:“这株树来看过的人多呢,我爸说别人出了四万八都没肯卖,老板你能出个么子价?”
  蓝田新屋:百里花木走廊的发源地
  走在江浙和珠三角的多个城市,道路、楼盘和公园里绿意盎然,你可知道,这些远涉千里而来的朋友“祖籍”却是湖南。这些苗木来自浏阳河流域的百里花木走廊,她们告别故土,远嫁他乡,无私地奉献绿意和芬芳。
  一山苗木,就是一座绿色的银行。上世纪六十年代,黄兴镇黄菊新、肖金富两位老人创办的蓝田新屋被誉为长沙花木产业的发源地。
  说起长沙县苗木花卉发展的故事,总也道不尽说不完。时光如梭,黄菊新老人已经作古,幸运的是长沙县花卉苗木的鼻祖之一、八十二岁高龄的肖金富老人,身体依然健旺。近日,他欣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解密“百里花木走廊”的来历。
  “我1948年从武汉农学院毕业,随后参加了陈明仁部队起义,1952年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来因病转入地方工作。”肖金富老人说,1958年5月他经人介绍到长沙县长冲乡蓝田大队蓝田生产队一家老红军家当了上门女婿。“我学的就是农学,在大学就与花木结缘。一到地方就在蓝田大队为集体搞副业,种树苗。”肖老说,他和黄菊新当时创办了蓝田新屋发展苗木花卉,品种多为泡桐、水杉和香樟。“蓝田新屋是长沙苗木的一个品牌,也见证了百里花木走廊的起源和成型。”肖老深有感慨地说,因为1957年、1968年肖老被错误划为“右派”、“新生资产阶级分子”,不得不于1976年离开黄兴,回到原籍跳马乡喜雨村大石塘组。
  “当时的大石塘组是跳马乡喜雨村经济最差的一个组,而且还有二十多个大龄青年‘待字闺中’。”回到故土,肖金富拿出种苗木的老本钱,带领本组的村民为集体种桔苗、泡桐、水杉和杨柳等苗木。到1978年底,该组不但还清了几千元的欠款,而且还实现了“三个八”,即每人年均口粮800斤,劳动力工价8毛钱,每人8市斤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暖了大地,也吹暖了肖金富的心田,他感到种植花木这条路很有前景。他首先带头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起苗木。为了增加花木品种,他先后发动村民到江西、广西、浙江、四川、云南等数个省份,将采集来的白玉兰、广玉兰、杜鹃、罗汉松等40多个品种引入跳马繁殖。在他的影响下,跳马家家户户种苗木,有事没事就上山垦荒种花木。
  “他经常撂下自己的活儿,挨家挨户的义务传授种植经验。一些贫困户还常常得到他的周济,通过种植苗木发了财。”尝到甜头的苗木大户老张说,肖老是一个古道心肠的好人,给跳马人带 了一条长盛不衰的生态致富路。
  “化工之乡”变成“花木之乡”
  “90年代的时候,仙人市乡(今黄兴镇)被称呼为‘化工之乡’,虽然这一名号让黄兴镇名噪一时,但是投资商和前来视察工作的领导都不愿意来黄兴。”章志标告诉笔者, 当时的黄兴镇空气污染严重,大家都“敬而远之”。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苗木产业让黄兴镇在湖南乃至全国小有名气。肖金富等人在蓝田新屋创办的花木在江浙一带很有市场。”章志标说:“化工厂制造硫酸锰、亚硫酸钠对空气和水产生很大污染,靠近化工厂的花木根本无法存活,稍远处的花木则都蒙上一层黑灰,这样的花木根本没有人要,黄兴镇的花卉苗木产业被逼上了绝境。”
  2002年10月30日起,黄兴镇所有的化工企业全部关闭,百姓拍手庆幸之余,也让大家意识到种植花卉苗木的外部障碍已经扫除,花卉苗木迎来了发展的转机。
  许多原在化工厂上班的农民,又回到家中开始开荒、栽树,重操花木行业。慢慢的,老百姓们发现种花木的经济效益比在工厂上班时高很多,也比种稻谷强很多倍,再加上黄兴镇本来就是百里花木走廊的发源地,所以一股发展花木的旋风在这片土地重新刮了起来。
  “花卉苗木卖了又种,种了又卖。花卉苗木是个宝,商家收购都是找上门来,花农是坐在家里收钱。”章志标说:“2003年的时候,他们还说这片苗木5万元卖给我,我对他们说不用几年这将成为你们的‘绿色银行’。这不,现在出500万元,他们都不会卖给我了。”
  当地的农户喜滋滋地说,即使不种花木,只要肯动,都有赚钱的机会。花木的热销带动了大批的就业,像挖树工人做一天工至少可拿到两百多元的工资。
  花木走廊的精品化之路
  2002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杨正午考察了浏阳河沿线花木生产情况后,首次提出了“百里长廊,万顷基地”的构想,长沙县的跳马、黄兴、江背三个乡镇被纳入了浏阳河花木产业示范区长沙县区域规划范围。
  “长沙县占了整个浏阳河花木产业带(百里花木走廊)的70%。”笔者从长沙县花卉苗木协会了解到,去年以来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长沙县的花卉苗木行业没有任何影响,原来积压的一大批三到五公分的香樟树和杜英树,在今年三、四月份也销售一空。
  “保守的估算,全县有花木种植从业人员有5.5万人,花木实际种植量有10.04万亩,覆盖跳马、黄兴、安沙、果园和高桥五个乡镇,其中跳马、黄兴又占了70%,占据了大半边江山。”章志标兴奋之余,也意识到要重新探寻花木走廊的发展方向。“普通花木现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要改变策略向精品发展。”他打比方说,现在长沙县有上亿株桂花树,但是却难得找到100株直径15公分以上的精品。所谓精品就是树形要好、树干要直,树冠要园,树杈分支点达到1.2至1.5米长。这样的树至少可以卖到1.5万元一株,好的可以卖到4、5万元,一株精品桂花树的价值相当几亩普通的桂花树。
  而今,肖金富老人家种植的花木面积近百亩,总产值达到300多万,年销售超过100万元。他的儿子肖红志接过老人的接力棒,在家里建起了一个园艺场,肖老的儿子在花卉苗木领域已经着手走精品化的路线,并成立了一个专业的苗木合作社。喜雨村花木大户刘文炳发展花木400多亩,跳马乡的419个村民组家家户户种起了花木。跳马乡的负责人说,到去年底,全乡发展花木5.6万亩,品种达到200多个,年销售收入3.5亿元。今年一季度,光跳马的苗木收入就达到3.5个亿。
  “现在长沙县花木协会有360多个会员。前几天,我们还成立了长沙县潇湘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宗旨是真正的、因时因地的为花农服务,指导他们怎样防治病虫害、怎样发展新科研产品,给他们提供新技术,引导他们合理种植。”章志标告诉笔者,合作社每一个季度将办一期免费培训班,请了湖南农大的专家和县林业局的两位高级工程师为社员们讲课,进行技术指导。
  “花卉苗木只有抱团发展、走精品化路线才有出路,百里花木走廊才能成为湖南花卉苗木的一张长盛不衰的金字招牌。”林业专家表示,长沙县的花卉苗木名声在外,销售渠道广、质量不断提升将为百里花木走廊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将成为长沙县现代农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 img src=""/>

浏阳河畔的花木走廊越来越兴旺

671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