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打药,杀虫于无形,这种生态防治“黑科技”太恐怖了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7-07 10:30 信息来源:


(中国花卉报)无需打药,甚至无需杀死害虫就能减少虫口密度,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这对于长期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性上升、天敌减少、防治成本上升等弊端的园林植保行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那么,是何神物会有如此奇效呢?

红绳子、诱捕器、诱虫板、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据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解晓军介绍,正是这样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装置,持续使用三到四年,虫口密度就能控制到防治阈值以下。

“这些产品主要利用人工仿生的昆虫信息素调节昆虫行为,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解晓军告诉《中国花卉报》社记者,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交流的化学语言。

和人类主要依靠视觉不同,昆虫主要是靠嗅觉传递信息的。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利用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通过信息素诱芯大量诱捕法和信息素迷向防治法控制害虫。

大量诱捕法是模拟雌虫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并捕获前来交配的雄虫,集中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迷向法是释放大量性信息素掩盖雌虫性信息素气味,同时“麻痹”雄虫的触角,干扰害虫交配,以降低下一代害虫数量。

“性诱剂好比是美人计,用‘假姑娘’引诱‘真小伙’;而迷向剂则不同,是干扰昆虫交配。一亩地释放出相当于近千万头雌虫发出的性信息素,让雄虫找不到雌虫。无法交配繁殖的虫子会在几天内自然死亡,等于给虫子做‘计划生育’,也叫‘不让男虫见女虫’。”解晓军说,昆虫信息素不同于杀虫剂,虽然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但可以有效防治并抑制害虫爆发,显著降低虫口密度。

据解晓军介绍,用信息素进行大量诱杀或迷向防治,诱芯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只有几毫克到几克,并且可以自然降解,对环境、天敌昆虫的损害基本可以忽略,不会破坏自然环境,也不会诱发害虫的抗性。同时,信息素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和其他防治技术兼容,在使用农药的基础上补充应用,提高防效,减少农药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昆虫信息素需要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低时使用,并且要连续多年连片大面积使用,效果才会更好。使用过程中可应用监测技术,一旦发现害虫虫口密度大量增加,可及时增加产品用量或采用多种防控方式控制害虫。

“每亩地只需用几克甚至几毫克昆虫信息素就可达到防效,虽然量很小,但功用却不可小视。”解晓军说,信息素非常灵敏,专一性强,因为每种虫子都有不同的“交流语言”,防治只针对靶标害虫,持效期可达几个月。

“信息素一开始用可能成本要高一些,但是操作简单,人工成本低。连续用上两三年,虫量会越来越少,成本也会大幅下降,算下来比用化学农药便宜得多,还能提高天敌和中性昆虫数量,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解晓军介绍到。

昆虫信息素不仅可以用于虫害防治,还可测报虫情。据解晓军介绍,利用性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测报,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根据捕到的害虫数量,及时准确地监测害虫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发生世代,有助于早发现、早防治,制定最佳防治策略。

昆虫信息素在小范围测报和一些区域性发生的害虫测报上优势明显。如在美国白蛾发生早期和虫口数量较低时使用性诱剂,可以起到监测和防治的双重效果,通过精准监测,当虫量突然增大、突破极限值时,可以及时被发现,以便采取应急防控措施,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中捷四方公司生产的虫情性诱测报系统——艾姆AIM,就是运用物联网结合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形成的系统。该系统可对虫害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还可通过害虫发生数据及气象条件因子,反映植保需求。同时,该系统对特定害虫进行长期监测而构成的大数据,将为地域性的害虫种群研究提供帮助,为害虫防治的周期性措施提供依据。

< img src=""/>

不用打药,杀虫于无形,这种生态防治“黑科技”太恐怖了

1986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