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栽培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7-10-28 00:24 信息来源:

  一、原产分布

  世界上栗属植物有10多个种。其中锥栗(Castanea henryi Rehd.& Wils.)为我国特有,与板栗(C.mollissima

  Bl.)相比,锥栗的自然分布及人工栽培的区域相对狭窄,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但以栗果为目标的经济林栽培,集中在福建省中北部和浙江省南部与福建接壤的泰顺、庆元和龙泉等地,锥栗的果形独特,色泽亮丽,支链定粉、蛋白质、水溶性总糖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高,口感糯而香甜,适合人们现代消费对食品的高品质和多样化需求,市场价格高、潜力大。

  福建省闽北为锥栗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品种资源丰富,面积和产量均属全国之冠,在我国木本粮产业生产布局中极具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了锥栗种植、贮藏保鲜、购销流通和加工增值的产业链,已成为闽北山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省锥栗林面积约103万亩(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山区),总产量6.5万吨,约占全国锥栗总产量的90%,以建瓯、政和、建阳为分布中心,拥有栽培面积69万亩,占全省总锥栗栽培面积的67%。大力发展锥栗特色经济林,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生长习性

  锥栗为落叶乔木,深根性,冠幅直径达6.2~9.8米,树干通直,树高8~15米。树皮纵裂,灰白色至黑灰色,小枝灰褐色无毛。实生树树冠多为半锥形至扁圆形。叶绿色至浓绿色、互生,呈现二裂状排列,有同株异型叶和披针形、椭圆形、卵形叶等多种类型,叶尖有骤尖、渐尖、长尾状渐尖等3种类型。叶片大小变化也很大,长13.5~21.1厘米,宽3.5~6.4

  厘米,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5月上、中旬始花,花期近1个月,各个品种的花期不尽相同。雌花序为直立的柔荑花序,长5~25厘米,雌花着生于近枝顶,种苞密生束状苞刺,9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种苞呈2~4裂,多数品种为2裂,苞内坚果多数为1个,不同品种的坚果在形状和大小上变异较大,有短圆锥形、圆锥形、长圆锥形等,果壳富有光泽,呈现黄褐色至紫褐色,果仁黄白色至淡黄色、丰满。

  三、经济价值

  锥栗坚果营养丰富,果肉含淀粉51.88%,蛋白质7.63%,脂肪7.17%,水溶性总糖13.58%,还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每100克含30.2~40.8毫克,与柑桔类果实不相上下。锥栗不仅肉质较板栗细嫩甘美,更适宜生食,而且果实为圆锥形,涩皮更易剥离,适制性更强,除能加工制成蜜饯、栗粉、栗酱、栗子羹外,制罐性能尤为突出,糖炒锥栗具有“东方珍珠”之美誉,深加工前景广阔。近年来,锥栗加工产业迅速发展,品种形式多样,如锥栗糕、锥栗仁、锥栗粉、锥栗罐头、锥栗饼干、即食锥栗、速冻保鲜锥栗等。产品风味独特,具有醉香甘美、原滋原味、无任何添加剂、营养丰富的特点,均经过QS食品认证、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安全、休闲的保健食品,畅销全国各地。

  四、品种选择

  1. 农家品种

  农家品种是指锥栗在长期自然生长与栽培过程中产生变异,表现在结实时间、果实形状、果苞大小和长短等方面有差异的不同品种。福建省现有锥栗农家品种有33个,分别是:

  白露仔、黄榛、油榛、乌壳长芒、麦塞仔、薄壳仔、圆蒂仔、猪尿榛、长芒仔、嫁接毛榛、厚蕊仔、北榛、实榆仔、大毛榛、禾榛、歪嘴榛、猴嘴榛、红紫榛、小尖嘴榛、大尖嘴榛、材榛、宁榛、雄榛、瓯宁仔榛、穗榛、裂嘴榛、串榛、蕾榛、圆红栗、长毛锁榛、处暑红、温洋红(乌榛)、蔓榛。

  2. 主栽品种

  主栽品种是指长期以来栗农把表型比较好(产量高、果实颜色好、抗性强)的农家品种作为主要种植经营的品种,现有白露仔、油榛、乌壳长芒、黄榛、大尖嘴、温洋红、处暑红、蔓榛、材榛、长芒仔、圆蒂仔、薄壳仔等12个栽培品种。

  3. 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由科技人员在农家品种中历经多年精心栽培选育出来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繁殖,从丰产性、稳定性、抗性、速生性和果实大小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和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5个优良品种,分别是:八月香(处暑红)、白露仔、油榛、乌壳长芒、黄榛、嫁接毛榛。

  4. 建议推广品种

  经严格筛选出的6个优良品种在闽北都有种植,但近年来,随着品种的退化及市场上人们对新产品外观和加工食用品质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黄榛品种因其果实外壳表面比较陈旧,而且抗性比较弱等原因,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为加快锥栗品种内部结构调整优化,2003年开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建瓯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合作立题开展优质早熟大果锥栗选育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在建瓯市自然实生大果锥栗单株调查收集了多个比黄榛、油榛等熟期更早、品质更优良的株系进行系统比较观察筛选,从中选出的“八月香”,不仅果实较大,而且较“油榛”、“黄榛”等品种提早成熟20天以上,产地销价一般为中熟品种的两倍以上,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开发潜力,并于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八月香”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对进一步发展壮大和突显我省锥栗这一特色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议在锥栗的开发和锥栗低产林改造中首选推广八月香、白露仔、油榛、乌克长芒、嫁接毛榛等5个品种。

  五、栽培要点

  一是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早、中、晚熟品种。二是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如修剪、矮化、生物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水土保持等各项技术措施。三是严格按照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进行管理,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目的。

  1. 园地选择和准备

  选择海拔150~1000米(最适宜的海拔为300~800米),土层较厚、肥力中上、光照充足的南坡、东南坡或西南坡开垦建园。林地准备按行距进行水平带整地,水平带宽1~2米(坡度平缓处宽些,陡坡处带面窄些)。带面应形成外高内低的斜面,并在带面的后坡处每隔3米挖1个长1.5~2米、宽30厘米、深15~20厘米的竹节沟。在带面中间按株距定点挖穴,穴规格为60厘米×50厘米×30厘米。上下行的栽植穴应交错呈“品”字形排列,每穴施2~3公斤有机肥或1公斤钙镁磷基肥,回土应高出地面15厘米左右。

  2. 初植密度

  株距、行距分别为4 米~6米,即每亩栽植20株~42株。

  3. 配置授粉品种

  根据主栽品种确定花期相近的授粉品种2~5个,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4~6):1。

  4. 栽植与定干

  种植时间以冬季苗木落叶至翌年春为宜,一般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栽植深度为苗木圃地土印上方3~5厘米为宜,嫁接口要高出地面5厘米以上。苗木定干高度为40~60厘米,其余部分剪去。剪口在上端饱满芽以上1厘米处,做到平滑倾斜。

  5. 抚育管理

  造林后1~3年的幼林期,每年4~5月和8~9月各除草扩穴1次,并结合抚育每株沟施高氮复合肥100~150克。4年生以后,除实施常规的除草培土外,应重施秋季基肥,采用磷肥或有机肥;早春施芽前肥,如氮磷钾复合肥;增施壮果壮梢肥,注重微量元素施用,如硼、锰等。每年冬季对栗园进行清理,挖沟埋杂,并实施树干涂白。每隔2~3年的秋冬季深翻扩穴改土1次。

  6. 整形修剪

  依自然开心形要求,合理整形修剪,培养结构牢固紧凑、级次明显、枝组分布合理的丰产稳产树冠。

  (1)幼树修剪:种植当年新梢长到30厘米时进行摘心,促发新梢,疏删过密枝,病虫枝,交叉枝,并可适当运用短截修剪措施。

  (2)结果树疏伐与修剪:当结果树树冠出现郁闭时,应及时疏伐。修剪以维持键壮树势为主,平衡枝势,疏删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

  (3)衰老树更新修剪:当外围枝出现焦梢干顶时要回缩更新,从抽发的新枝中选择留下壮枝,进行摘心,培养结果母枝或重新嫁接换种。

  7. 有害生物防治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林措施、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取选择适宜的立地建园,选用合适的品种,合理间作套种,冬季修剪、清园、垦复等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虫危害。

< img src=""/>

锥栗栽培技术

678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