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小麦新品种冲击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6-05 00:00
信息来源:
麦收在即,望着金黄的麦田,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曹营村的曹庚义满脸喜悦:因为,今年他家所种的15亩优质小麦被县种子公司当做良种全部高价收购。眼下,虽然小麦还没收割,但当初种子公司与他签订的一纸购销订单却让他吃了颗定心丸。
好女不愁嫁,好货不愁销。大田里孕育出香饽饽,种优质小麦促农民增收,这得益于该县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
镇平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确定的“郑麦9023”原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小麦产区县。过去农民们由于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耕种,往往是增产不增效,曾出现“卖粮难”而吃尽了苦头。如今,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改变农民这一传统观念,尽快实现小麦生产由传统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型增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为此做出了科学的决策。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及时引导,提出了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适时发展优质小麦,同南阳市种子管理站联合,先后在贾宋等乡镇建起了3万余亩的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共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9个,其中小麦新品种131个。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了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3个,“郑麦2003”、“宛 369”和“内乡188”,其中“郑麦 9023”以其优质强筋、蛋白质含量高、早熟、综合性抗病突出、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连续多年对56个样次的鉴定,“郑麦9023”的品质指标在河南达到我国强筋优质小麦品种的国家标准,品质与国外优质面包专用小麦相当,成为我国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可替代进口强筋优质小麦,具有较高的制粉附加值。根据这一特点,镇平县将其作为首选当家麦种,予以大力推广。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优质小麦需求的日益高涨,该县的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在近日召开的全县种子和面粉企业产销协调会上,今年全县种植的46万亩优质小麦,由县种子公司和几家面粉加工企业全部包销。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可增收1000余万元。
更有趣的是,一位外地的客商,听说镇平出产优质小麦后,托熟人想购买几吨,但由于小麦数量有限,愿望未能实现。从过去的“卖粮难”到如今的“买粮难”,这一喜一忧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镇平县曹营村,尝到种植优质小麦甜头的一位农民说,过去全村种植普通小麦,产量低,效益少,温饱都解决不了。如今,种了优质小麦后,每家每户每年都能挣万余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连续多年,该村在县种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400多户群众,家家种植优质小麦,每亩500公斤的小麦产量减去投入的成本净效益 400余元,比普通小麦每亩增收 200元,全村1000余亩优质小麦,每年可为全村群众增收40多万元。
曹营村今与昔的变化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镇平县是南阳市小麦生产的最佳适宜带,无论从地理位置和其它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前些年,该县主要在高产上做文章,致使小麦生产积压,出现“卖粮难”。鉴于此,县委、县政府领导清醒认识到,作为农业大县,基础在农村,优势在农业,根本在小麦,而劣势在于小麦品质不好。于是,镇平县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明确提出,按照抓工业思路抓农业,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以本地优质小麦替代进口麦,最终实现由弱势小麦到强势优质小麦,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优质小麦战略。据了解,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7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就占46万亩,占全县小麦面积的 67%,成为南阳市集中连片种植优质小麦面积最多的优质小麦基地。
小麦品质如何,好销不好销,市场是个“晴雨表”。面对买方市场,农产品的品质与品种已成为现今农业结构调整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为使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打牢基础,镇平县采取科研与公司联姻,公司与农户联合等做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优质小麦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力度。立足调优农业结构,调优农产品质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同河南省农科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请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引种品质优良稳定、产量高的“郑麦9023”等品种,并联合在镇平建立了3万余亩的“郑麦,9023”等优质小麦繁育推广基地。从生产、收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科学规划,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优质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种植模式,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集中供种上,实行质量追究责任和质量保证制度,确保农户用种安全。在销售环节上实行公司、农户、商家联手,按照市场规律,实行订单农业产销衔接制度。目前,该县的优质小麦已成为县内种子公司和几家面粉厂等经销部门的订单基地。
优质小麦能否一路走好?优质小麦的蛋糕究竟能做多大?
该县农业局局长吴太如充满信心地说:镇平县每年小麦种植面积为70万亩,如果全部种植优质小麦,按照优质、精量播种要求,每亩用种6公斤,全县优质小麦仅集中供种就需420万公斤。即使按目前全县46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计算,集中供种也需276万公斤。全县7()万亩优质小麦的产量,按每亩增收400元的效益来算,这就不是个小数字。目前,全县十多家大、中、小面粉企业日需500吨小麦的吞吐量,再加上种子公司外销部分,按现有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发展优质小麦,促进农民增收,大有作为。
好女不愁嫁,好货不愁销。大田里孕育出香饽饽,种优质小麦促农民增收,这得益于该县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
镇平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确定的“郑麦9023”原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小麦产区县。过去农民们由于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耕种,往往是增产不增效,曾出现“卖粮难”而吃尽了苦头。如今,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改变农民这一传统观念,尽快实现小麦生产由传统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型增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为此做出了科学的决策。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及时引导,提出了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适时发展优质小麦,同南阳市种子管理站联合,先后在贾宋等乡镇建起了3万余亩的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共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9个,其中小麦新品种131个。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了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3个,“郑麦2003”、“宛 369”和“内乡188”,其中“郑麦 9023”以其优质强筋、蛋白质含量高、早熟、综合性抗病突出、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连续多年对56个样次的鉴定,“郑麦9023”的品质指标在河南达到我国强筋优质小麦品种的国家标准,品质与国外优质面包专用小麦相当,成为我国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可替代进口强筋优质小麦,具有较高的制粉附加值。根据这一特点,镇平县将其作为首选当家麦种,予以大力推广。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优质小麦需求的日益高涨,该县的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在近日召开的全县种子和面粉企业产销协调会上,今年全县种植的46万亩优质小麦,由县种子公司和几家面粉加工企业全部包销。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可增收1000余万元。
更有趣的是,一位外地的客商,听说镇平出产优质小麦后,托熟人想购买几吨,但由于小麦数量有限,愿望未能实现。从过去的“卖粮难”到如今的“买粮难”,这一喜一忧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镇平县曹营村,尝到种植优质小麦甜头的一位农民说,过去全村种植普通小麦,产量低,效益少,温饱都解决不了。如今,种了优质小麦后,每家每户每年都能挣万余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连续多年,该村在县种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400多户群众,家家种植优质小麦,每亩500公斤的小麦产量减去投入的成本净效益 400余元,比普通小麦每亩增收 200元,全村1000余亩优质小麦,每年可为全村群众增收40多万元。
曹营村今与昔的变化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镇平县是南阳市小麦生产的最佳适宜带,无论从地理位置和其它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前些年,该县主要在高产上做文章,致使小麦生产积压,出现“卖粮难”。鉴于此,县委、县政府领导清醒认识到,作为农业大县,基础在农村,优势在农业,根本在小麦,而劣势在于小麦品质不好。于是,镇平县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明确提出,按照抓工业思路抓农业,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以本地优质小麦替代进口麦,最终实现由弱势小麦到强势优质小麦,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优质小麦战略。据了解,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7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就占46万亩,占全县小麦面积的 67%,成为南阳市集中连片种植优质小麦面积最多的优质小麦基地。
小麦品质如何,好销不好销,市场是个“晴雨表”。面对买方市场,农产品的品质与品种已成为现今农业结构调整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为使实施优质小麦产业化打牢基础,镇平县采取科研与公司联姻,公司与农户联合等做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优质小麦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力度。立足调优农业结构,调优农产品质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同河南省农科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请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引种品质优良稳定、产量高的“郑麦9023”等品种,并联合在镇平建立了3万余亩的“郑麦,9023”等优质小麦繁育推广基地。从生产、收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科学规划,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优质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种植模式,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集中供种上,实行质量追究责任和质量保证制度,确保农户用种安全。在销售环节上实行公司、农户、商家联手,按照市场规律,实行订单农业产销衔接制度。目前,该县的优质小麦已成为县内种子公司和几家面粉厂等经销部门的订单基地。
优质小麦能否一路走好?优质小麦的蛋糕究竟能做多大?
该县农业局局长吴太如充满信心地说:镇平县每年小麦种植面积为70万亩,如果全部种植优质小麦,按照优质、精量播种要求,每亩用种6公斤,全县优质小麦仅集中供种就需420万公斤。即使按目前全县46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计算,集中供种也需276万公斤。全县7()万亩优质小麦的产量,按每亩增收400元的效益来算,这就不是个小数字。目前,全县十多家大、中、小面粉企业日需500吨小麦的吞吐量,再加上种子公司外销部分,按现有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发展优质小麦,促进农民增收,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