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采收玉竹 就地加工增值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6-19 00:00
信息来源:
玉竹为常年用中药材,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多用于煮粥、饭或泡酒等。玉竹地下根状茎鲜品,洗净后用水浸泡一下可直接上笼蒸煮,或制作玉竹糖醋排骨和玉竹根茎炖鸡、鸭煲,色、香、味俱佳。因此,玉竹为集药用、菜用于一身的山野菜珍品,被誉为“玉竹参”。
同时,玉竹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玉竹的出口渠道拓宽,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行情看涨。近年来,邵东农民生产的鲜玉竹不出家门就销售一空。
现将玉竹采收、加工与储藏技术介绍如下:
一般玉竹栽种后的第3年(实际上2周年)收获,也有3周年的,最多不超过4周年。南方在入秋后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选择雨后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时收获,以便与栽种时间相衔接。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秆,用耙头从上往下撬的挖法,挖起根茎,一般边挖边退,抖去泥土,防止折断,选留种茎后,运回晒坪就地加工。
将挖出的玉竹根茎,按长、短、粗、细挑选分等,再分别摊晒。晚上,待玉竹凉透后就地用晒簟覆盖。因新鲜玉竹糖分高,水分多,最易发热变质,所以,不要把未凉透的玉竹堆放或装袋起码。一般应晒2~3天,根茎柔软、须根干了后,即用“脱毛机”脱去根毛、泥沙。再取出根状茎继续晒2~3天,又装进脱毛机进一步脱去根毛、泥沙等。脱毛的过程也是机械搓揉的过程,通过2次脱毛搓揉,玉竹泥沙、须根、粗皮去净,内无硬心,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再晒干即成初级玉竹条,这是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工效高,每天可脱毛4~5吨;加工质量好;方法简便。
没有脱毛机也可用手揉法,玉竹根茎晒到柔软而不易折断时,下垫粗糙物用手搓揉,先慢后快,由轻到重,揉去粗皮、须根,当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手感粘附糖汁时为好。然后再晒至八成干,收堆一段时间,使糖汁水分继续外溢,再晒至全干。在加工过程中,不要大把搓揉,免防折断,也不要搓揉过度,否则会变成老红色、黑色油条。没有搓揉到的根茎未转色,可以再搓揉。这种加工法优点是色泽好,耐贮藏,但是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过去采用蒸制法加工,就是将鲜地下根茎蒸透后,再摊晒至干,这种方法加工的玉竹速度快,整条性好,省工。但火候难以掌握,且日后颜色易老化变黑,不耐储藏,不宜采用。
还有采用蒸揉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就是先将新鲜玉竹晒2~3天,失水变软后,再蒸10分钟,使糖汁、水分充于表面,再用不透气的无毒塑料膜袋装好捂沤半小时,用手揉或脚整袋揉踩,待颜色黄亮透明时,摊晒至全干。
在加工过程中如天气不好,易发霉变质,严重影响加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应设烘烤房,用煤火烘烤,采用鼓风机将热风吹入烤房,抑制腐烂,加快干燥速度。先烘烤24小时,根毛干燥了,便可以进行1次脱毛。脱毛后还有部分根毛未脱干净,又烘烤一上午,再脱1次毛,再晒至九成干,然后在室内堆放2天收汗后,即可刨片。
玉竹在产地直接将原药洗净刨片,是20世纪80年代才在邵东兴起的。通过刨片加工能显著增值,增加药农收入。其加工方法有手工刨片与机械刨片两种,刨出的玉竹片,称饮料片或称顶头片。
手工刨片法:先将玉竹原药洗干净,然后3~5根压在木制大长刨(长70厘米,宽13厘米)上,人工反复推刨成薄片后,再人工整理摆在竹簟上晒干即成,每天可刨片10~15公斤,边刨边摆。如天气不好要人工烘干。
机械刨片法:邵东药农在实践中发明了刨片机,有平刨片机、滚筒式刨片机两种。机械刨片工效高,每个工日可刨片100公斤,质量好,片薄而透明,每100公斤干条可出正品片82~85公斤,外皮片12公斤。
一般玉竹片晒到8~9成干时即可包装入箱,过干包装时易断碎,影响外观品质。现多用纸箱包装,每箱10公斤用薄膜袋密封,直接将标志印在纸箱上。
玉竹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宜在30℃以下,相对湿度为70%~75%,安全含水量12%~13%。
玉竹易虫蛀、生霉、泛油。玉竹吸湿受潮后变软,可见弯折断面角质光泽暗淡,两端折断面及损伤处可见霉斑,严重时表面有绿色霉层。泛油品手摸感黏腻,表面似有糖质,颜色变深为不透明的暗棕色,严重时全部呈黑色。仓储害虫有印度谷蛾、米扁虫、赤胸蚁形甲、咖啡豆象、锯谷盗等。如遭虫蛀后,在玉竹上可见蛀洞,周围常粘附虫丝、虫粪、虫尸。因此,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适时通风换气、翻垛、除湿、降温;高温高湿季节应将玉竹与生石灰、木炭、无水氯化钙等吸湿剂同置密封垛或容器内;初霉泛油品,可用明矾水洗净,并迅速烘干或晾干,冷却后再密封保藏。
同时,玉竹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玉竹的出口渠道拓宽,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行情看涨。近年来,邵东农民生产的鲜玉竹不出家门就销售一空。
现将玉竹采收、加工与储藏技术介绍如下:
一般玉竹栽种后的第3年(实际上2周年)收获,也有3周年的,最多不超过4周年。南方在入秋后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选择雨后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时收获,以便与栽种时间相衔接。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秆,用耙头从上往下撬的挖法,挖起根茎,一般边挖边退,抖去泥土,防止折断,选留种茎后,运回晒坪就地加工。
将挖出的玉竹根茎,按长、短、粗、细挑选分等,再分别摊晒。晚上,待玉竹凉透后就地用晒簟覆盖。因新鲜玉竹糖分高,水分多,最易发热变质,所以,不要把未凉透的玉竹堆放或装袋起码。一般应晒2~3天,根茎柔软、须根干了后,即用“脱毛机”脱去根毛、泥沙。再取出根状茎继续晒2~3天,又装进脱毛机进一步脱去根毛、泥沙等。脱毛的过程也是机械搓揉的过程,通过2次脱毛搓揉,玉竹泥沙、须根、粗皮去净,内无硬心,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再晒干即成初级玉竹条,这是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工效高,每天可脱毛4~5吨;加工质量好;方法简便。
没有脱毛机也可用手揉法,玉竹根茎晒到柔软而不易折断时,下垫粗糙物用手搓揉,先慢后快,由轻到重,揉去粗皮、须根,当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手感粘附糖汁时为好。然后再晒至八成干,收堆一段时间,使糖汁水分继续外溢,再晒至全干。在加工过程中,不要大把搓揉,免防折断,也不要搓揉过度,否则会变成老红色、黑色油条。没有搓揉到的根茎未转色,可以再搓揉。这种加工法优点是色泽好,耐贮藏,但是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过去采用蒸制法加工,就是将鲜地下根茎蒸透后,再摊晒至干,这种方法加工的玉竹速度快,整条性好,省工。但火候难以掌握,且日后颜色易老化变黑,不耐储藏,不宜采用。
还有采用蒸揉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就是先将新鲜玉竹晒2~3天,失水变软后,再蒸10分钟,使糖汁、水分充于表面,再用不透气的无毒塑料膜袋装好捂沤半小时,用手揉或脚整袋揉踩,待颜色黄亮透明时,摊晒至全干。
在加工过程中如天气不好,易发霉变质,严重影响加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应设烘烤房,用煤火烘烤,采用鼓风机将热风吹入烤房,抑制腐烂,加快干燥速度。先烘烤24小时,根毛干燥了,便可以进行1次脱毛。脱毛后还有部分根毛未脱干净,又烘烤一上午,再脱1次毛,再晒至九成干,然后在室内堆放2天收汗后,即可刨片。
玉竹在产地直接将原药洗净刨片,是20世纪80年代才在邵东兴起的。通过刨片加工能显著增值,增加药农收入。其加工方法有手工刨片与机械刨片两种,刨出的玉竹片,称饮料片或称顶头片。
手工刨片法:先将玉竹原药洗干净,然后3~5根压在木制大长刨(长70厘米,宽13厘米)上,人工反复推刨成薄片后,再人工整理摆在竹簟上晒干即成,每天可刨片10~15公斤,边刨边摆。如天气不好要人工烘干。
机械刨片法:邵东药农在实践中发明了刨片机,有平刨片机、滚筒式刨片机两种。机械刨片工效高,每个工日可刨片100公斤,质量好,片薄而透明,每100公斤干条可出正品片82~85公斤,外皮片12公斤。
一般玉竹片晒到8~9成干时即可包装入箱,过干包装时易断碎,影响外观品质。现多用纸箱包装,每箱10公斤用薄膜袋密封,直接将标志印在纸箱上。
玉竹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宜在30℃以下,相对湿度为70%~75%,安全含水量12%~13%。
玉竹易虫蛀、生霉、泛油。玉竹吸湿受潮后变软,可见弯折断面角质光泽暗淡,两端折断面及损伤处可见霉斑,严重时表面有绿色霉层。泛油品手摸感黏腻,表面似有糖质,颜色变深为不透明的暗棕色,严重时全部呈黑色。仓储害虫有印度谷蛾、米扁虫、赤胸蚁形甲、咖啡豆象、锯谷盗等。如遭虫蛀后,在玉竹上可见蛀洞,周围常粘附虫丝、虫粪、虫尸。因此,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适时通风换气、翻垛、除湿、降温;高温高湿季节应将玉竹与生石灰、木炭、无水氯化钙等吸湿剂同置密封垛或容器内;初霉泛油品,可用明矾水洗净,并迅速烘干或晾干,冷却后再密封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