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的防治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4-06 00:00 信息来源:
  竹蝗又名蝗虫、蚱蜢,喜吃毛竹、小竹、亦为害水稻、玉米、棕榈。
  
  为害情况:竹蝗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竹秆内积水,竹枯死、竹材无用。一般为害,出笋减少,影响竹林生长。
  
  分布慨况: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成虫]体绿色,由额顶到前胸背板中央有1条黄色纵纹,前狭后宽。后足腿节两侧有人字形沟纹。[卵]长椭圆形,长6—8毫米,土黄色。
  
  [若虫]蝗的若虫叫跳蝻,共5龄。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卵越冬。黄脊竹蝗卵5月初至6月底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幼虫群集在小竹,禾本科杂草上取食、10天后上竹。1—2龄跳蝻集中在竹梢取食,使竹叶发黄。3龄跳蝻分散为害。跳蝻50天左右老熟,7月初成虫羽化。成虫夜晚不活动,天热中午下竹避荫,可迁飞。喜食咸尿味物品,取食20多天交尾产卵。卵集中产于向阳,杂草较少,软硬适中的土壤,深约3厘米处。每只产卵14—24粒分泌胶状物成卵囊,卵囊有顶盖。
  
  防治方法:⒈挖卵。竹蝗对产卵地有选择性,产卵集中,可挖掘消灭。⒉在幼蝻未上大竹前,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应及时喷洒2•5%敌百虫粉剂或2•5%敌杀死8000—10000倍液喷雾。⒊已上大竹的跳蝻,可用敌敌畏烟剂防治,每亩0•5—0•7公斤。
  
< img src=""/>

黄脊竹蝗的防治技术

6807705